第43頁
俄軍飛機常常出現在靠近前線的地域,而我們西線的敵人往往在我一百五十公里縱深內使用殲擊機和殲擊轟炸機。敵人的航空兵甚至在夜暗來臨時也不停止行動。飛機投的照明彈可以在空中停留四分鐘,這使敵人能在夜間進行目視偵察,並對沿道路行進的部隊進行空中照相。因此,隨時都不能忘記偽裝和對空防禦。
與高射炮兵的協同
由於敵人空中優勢不斷增長,坦克兵與高射炮兵的協同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坦克營的高炮排負責消滅低空飛行的飛機。但是這些高炮排的火力很弱,在對俄戰爭開始時,它們主要擔任後方分隊的對空防禦,而戰鬥分隊常常沒有高射兵器。因此,後來便抽調坦克師屬高炮營的輕型高炮連配屬給坦克營,一般是在坦克獨立執行任務時,譬如奪占登陸場時,才這樣配屬。高炮連對坦克的支援是十分可貴的。如果坦克無論是在休整或是戰鬥時,知道頭上有高射火力的保護傘,顯然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配屬的高射炮兵自然首先要用於同敵人航空兵作戰,但是由於反坦克兵器不足,有時必須用高射炮打坦克。高射炮兵在執行打坦克任務時,取得了怎樣的戰果,在本書中另有交待。
最後可以得出結論,與航空兵密切協同和組織有效的對空防禦,是坦克順利完成任務的先決條件。
坦克戰鬥群
戰鬥群是諸兵種的分隊臨時編在一起,在統一指揮下,用於執行某項任務的單位。戰鬥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出現。那時已將一些重武器分隊配屬給步兵團,後來就成了步兵團的建制分隊。這樣,各兵種就可以進行更為密切的協同。騎兵團的情況也同樣得到了其它一些主要兵種分隊的加強。
過去在演習中和講堂里認為幾乎是不可置信的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變成現實。戰爭中常常被迫掉過頭來作戰。在摩托化的條件下實施這樣的機動作戰,就更加需要把各兵種分隊編在戰鬥群內,以執行統一的任務。
戰鬥群的編成和任務,要看它們是預先按計劃建立起來的,還是未經預先準備直接在戰場上建立起來的。如果是前一種情況,戰鬥群的編成決定於戰鬥任務、地形條件和戰鬥情況。但多數情況下,是把跟前尚有一些戰鬥力的分隊收攏起來。這樣做有許多缺點。比如說,編進某些分隊的不同型號的車輛,不但起不了加強的作用,反而成了累贅。特別是戰爭快結束時,有些戰鬥群簡直就是各種雜牌分隊的組合,這些分隊的武器裝備不同,戰鬥經驗也大不一樣。
坦克戰鬥群最有利於作戰的編成方案是,除坦克外還要編有乘裝甲輸送車的摩托步兵和自行炮兵。這種裝備有通行力較高的車輛的戰鬥群,能夠穿過尚被敵人占領的地域。但是也有例外情況,即當裝甲輸送車、牽引車,甚至是坦克,由於某些原因未能攜帶作戰的必需品,而不得不使用後方分隊的車輛時,就不能象一般坦克戰鬥群那樣通行無阻。
戰鬥群從人數上看,約相當於加強營或團。各戰鬥群的編成大不相同,首先取決於所受領的任務。例如,在追擊時,特別需要配屬有工兵,以便協助通過天然和人工障礙物。兵力不大的戰鬥群——加強連,有時能在艱苦的情況下創造出奇蹟,但是他們沒有為群內各分隊提供援助的專門補給機構。
建立戰鬥群時就要考慮到,要使各分隊完成戰鬥任務後再返回原部隊。然而,這些分隊卻常常留在戰鬥群內好幾個星期,以至於他們熟悉了戰鬥群的行動,卻與原部隊生疏了。這對保存師的戰鬥力是不利的,師把力量分散以後,便不能完成一些較為艱巨的任務。
戰鬥群能否順利作戰,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於其指揮官的才能。戰鬥群指揮官通常從上級長官那裡受領戰鬥任務,但完成任務的方法要由他自己決定。大膽而細心的行動,迅猛的突擊,靈活地運用各種兵力兵器,機斷行事,並善於及時地弄清新情況等等,都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前提。指揮官的這些能力,再加上群內各分隊高昂的戰鬥精神和熟練的動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常常可以取得難以置信的戰果。這些正好證實了過去士兵中間流傳的一句話:“時機有利,就要賣力;沒有能力,士兵再好,也是無益。”
戰例
前衛以包圍敵人翼側的方法奪取居民地的戰鬥
情況
向北行進的坦克師前衛,遭到P 居民地邊緣處及其以西森林處的反坦克炮的射擊。先頭坦克停止前進。
編成
一個坦克營、一個摩托步兵連、一個工兵排和一個炮兵連。
戰鬥經過
1 .前衛指揮官令炮兵連長占領發射陣地,並派出一個輕型坦克排偵察P 居民地以東地域。
2 .師長在得到關於森林以東地形未被敵人占領,但不太適合輪式車輛行動的報告以後,即令坦克由後方實施突擊,粉碎敵人的抵抗並占領居民地。
3 .該群在主力支援下占領了居民地,同時消滅了敵人數輛戰鬥車輛和數門火炮。
摩托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實施衝擊
情況
城市已被敵人占領。防禦之敵的兵力和編成不詳。戰鬥群的任務是:突破敵人的陣地,奪占具有重大意義的鐵路橋。
編成
兩營制的摩托步兵團,加強有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營。
與高射炮兵的協同
由於敵人空中優勢不斷增長,坦克兵與高射炮兵的協同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坦克營的高炮排負責消滅低空飛行的飛機。但是這些高炮排的火力很弱,在對俄戰爭開始時,它們主要擔任後方分隊的對空防禦,而戰鬥分隊常常沒有高射兵器。因此,後來便抽調坦克師屬高炮營的輕型高炮連配屬給坦克營,一般是在坦克獨立執行任務時,譬如奪占登陸場時,才這樣配屬。高炮連對坦克的支援是十分可貴的。如果坦克無論是在休整或是戰鬥時,知道頭上有高射火力的保護傘,顯然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配屬的高射炮兵自然首先要用於同敵人航空兵作戰,但是由於反坦克兵器不足,有時必須用高射炮打坦克。高射炮兵在執行打坦克任務時,取得了怎樣的戰果,在本書中另有交待。
最後可以得出結論,與航空兵密切協同和組織有效的對空防禦,是坦克順利完成任務的先決條件。
坦克戰鬥群
戰鬥群是諸兵種的分隊臨時編在一起,在統一指揮下,用於執行某項任務的單位。戰鬥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出現。那時已將一些重武器分隊配屬給步兵團,後來就成了步兵團的建制分隊。這樣,各兵種就可以進行更為密切的協同。騎兵團的情況也同樣得到了其它一些主要兵種分隊的加強。
過去在演習中和講堂里認為幾乎是不可置信的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變成現實。戰爭中常常被迫掉過頭來作戰。在摩托化的條件下實施這樣的機動作戰,就更加需要把各兵種分隊編在戰鬥群內,以執行統一的任務。
戰鬥群的編成和任務,要看它們是預先按計劃建立起來的,還是未經預先準備直接在戰場上建立起來的。如果是前一種情況,戰鬥群的編成決定於戰鬥任務、地形條件和戰鬥情況。但多數情況下,是把跟前尚有一些戰鬥力的分隊收攏起來。這樣做有許多缺點。比如說,編進某些分隊的不同型號的車輛,不但起不了加強的作用,反而成了累贅。特別是戰爭快結束時,有些戰鬥群簡直就是各種雜牌分隊的組合,這些分隊的武器裝備不同,戰鬥經驗也大不一樣。
坦克戰鬥群最有利於作戰的編成方案是,除坦克外還要編有乘裝甲輸送車的摩托步兵和自行炮兵。這種裝備有通行力較高的車輛的戰鬥群,能夠穿過尚被敵人占領的地域。但是也有例外情況,即當裝甲輸送車、牽引車,甚至是坦克,由於某些原因未能攜帶作戰的必需品,而不得不使用後方分隊的車輛時,就不能象一般坦克戰鬥群那樣通行無阻。
戰鬥群從人數上看,約相當於加強營或團。各戰鬥群的編成大不相同,首先取決於所受領的任務。例如,在追擊時,特別需要配屬有工兵,以便協助通過天然和人工障礙物。兵力不大的戰鬥群——加強連,有時能在艱苦的情況下創造出奇蹟,但是他們沒有為群內各分隊提供援助的專門補給機構。
建立戰鬥群時就要考慮到,要使各分隊完成戰鬥任務後再返回原部隊。然而,這些分隊卻常常留在戰鬥群內好幾個星期,以至於他們熟悉了戰鬥群的行動,卻與原部隊生疏了。這對保存師的戰鬥力是不利的,師把力量分散以後,便不能完成一些較為艱巨的任務。
戰鬥群能否順利作戰,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於其指揮官的才能。戰鬥群指揮官通常從上級長官那裡受領戰鬥任務,但完成任務的方法要由他自己決定。大膽而細心的行動,迅猛的突擊,靈活地運用各種兵力兵器,機斷行事,並善於及時地弄清新情況等等,都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前提。指揮官的這些能力,再加上群內各分隊高昂的戰鬥精神和熟練的動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常常可以取得難以置信的戰果。這些正好證實了過去士兵中間流傳的一句話:“時機有利,就要賣力;沒有能力,士兵再好,也是無益。”
戰例
前衛以包圍敵人翼側的方法奪取居民地的戰鬥
情況
向北行進的坦克師前衛,遭到P 居民地邊緣處及其以西森林處的反坦克炮的射擊。先頭坦克停止前進。
編成
一個坦克營、一個摩托步兵連、一個工兵排和一個炮兵連。
戰鬥經過
1 .前衛指揮官令炮兵連長占領發射陣地,並派出一個輕型坦克排偵察P 居民地以東地域。
2 .師長在得到關於森林以東地形未被敵人占領,但不太適合輪式車輛行動的報告以後,即令坦克由後方實施突擊,粉碎敵人的抵抗並占領居民地。
3 .該群在主力支援下占領了居民地,同時消滅了敵人數輛戰鬥車輛和數門火炮。
摩托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實施衝擊
情況
城市已被敵人占領。防禦之敵的兵力和編成不詳。戰鬥群的任務是:突破敵人的陣地,奪占具有重大意義的鐵路橋。
編成
兩營制的摩托步兵團,加強有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