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只是稍微一打聽,秦有福就明白了他這次換地的後果。別看康熙給了一個舟山貝勒的爵位,可是相對於秦有福要承受的風險來說,簡直是……
秦有福之所以要換來舟山的地方,為的就是以防萬一,現在都到了這個地步了,當然是小心又小心。好在家裡有好幾個爵位,按照規定是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護衛能力的,秦有福畢竟是當過軍校校長的人,平時也接觸過不少武將,於是招呼一聲,馬上就有了一幫護院打手之類的,當然了,這些人對外都叫侍衛。
有劉國軒的幫忙,加上秦有福又捨得花錢,碼頭的建設進行得很快,很快,秦有福便擁有了自己的碼頭和船塢。要說船塢這東西在當時還是個新鮮玩意,平時大家造的船都不大,所以也用不上,秦有福可不一樣,他一開始就沒打算造小船,所以必須有船塢。為了造船的事兒,秦有福不得不從皇家科找來了一幫下屬,幫他打理造船的事情。
……
這一年,葛爾丹造反,整個草原鬧得不可開交,康熙勃然大怒,御駕親征葛爾丹,皇太子監國。秦有福當然明白,康熙要是還在北京,那些王公大臣是不敢動他,可是康熙只要離開北京,事情就難說了,為了登上皇位,康熙的幾個兒子早就鬧騰得厲害,誰也說不上會有什麼結果。
家裡人一番商量以後,秦有福全家登上了他建造的鐵肋木殼包鐵皮的大船,派人給康熙送了一
份摺子以後,秦有福一家離開了舟山而去。
康熙接到摺子的時候正是他頭疼的時候。葛爾丹的實力沒有辦法跟康熙相抗衡,畢竟康熙的軍隊基本上實現了火器化,但是葛爾丹也不是笨蛋,既然正面對抗打不過,他就開始跟康熙打起了游擊戰。畢竟是幾十萬大軍壓境,後勤補給的壓力非常大,葛爾丹很快就發現了康熙的短腳,派出騎兵不停的“騷”擾康熙的後勤部隊,一時間康熙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就在這個時候,秦有福的奏摺到了。
秦有福在奏摺里告知康熙,自己到大清多年,實在放心不下留在澳大利亞的族人,所以不告而別,帶著一家人漂洋過海遠赴澳大利亞,還請康熙原諒。在奏摺中,秦有福提醒康熙,一定要注意京城裡的動靜,防備有人趁機搞名堂,另外要多儲備糧食,而且要分開儲存,防備葛爾丹切斷了糧道,也預防後勤方面受某些人的授意用各種藉口斷絕了補給,當然了,秦有福也提醒康熙注意防疫,小心得病,並且告訴康熙,用不了多久他會給康熙送一些治療瘧疾的金雞納霜和種子來,這樣不但可以治療瘧疾,也可以在南方地區種植一些,算是為中原留下一味良“藥”。
秦有福的出走讓康熙很是意外,不過也算合情合理,畢竟秦有福本就是海外歸來的,當初秦有福建造大船的時候,康熙就想到了這一天,只是那個時候為了秦有福的安全實在沒有辦法將他招回京城,也就聽之任之。康熙覺得,既然秦有福想回家看一看就回家看一看,說不定哪一天秦有福就在海外幫大清打下一片天地來,為了這個,康熙沒少明里暗裡的給秦有福配備人手和裝備。康熙明白,別看秦有福有些市儈,但總還是有心的,至少不會做出什麼對大清不利的事情來。
對於秦有福的奏摺康熙雖然有些疑問,但是卻提高了警惕,不但大量儲備了糧草,也加強了對京城的監視和掌握,最關鍵的,康熙將大清皇家軍校和全火器營都交給康親王和熊賜履,讓他們共同負責,這樣一來,即使京城發生什麼變化,康親王和熊賜履也能夠迅速控制局面,保證京師的安全。
秦有福派人從東南亞將金雞納霜送到漠北的時候,康熙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秦有福反覆交代讓康熙小心防疫。這個時候,康熙的大軍中幾乎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瘧疾,整個部隊只能被動防守,根本談不上什麼主動出擊了。
畢竟在沒有金雞納霜之前瘧疾的死亡率很高,皇太子為了以防萬一,已經做好了登基的準備。
康熙本來以為自己是活不了了,所以也就聽之任之,可是秦有福的“藥”一送到,康熙頓時變得火冒三丈起來,在他看來,秦有福是早就洞察先機,知道皇太子早就有了不臣之心,這才反覆交代讓自己多加小心。
康熙留了一個心眼,他知道,葛爾丹肯定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所以得到了秦有福送來的“藥”物以後,康熙並沒有聲張,只是悄悄的將“藥”物分發了下去,並且做好了打伏擊的準備。葛爾丹果然耐不住“性”子,當他得知了大清軍中正疫病慢搖的情況後,便召集了大批的人馬,打算趁機一舉擊敗康熙。葛爾丹怎麼知道康熙早就做好了準備,正拉開大網等他上鉤。於是一場硬仗打下來,葛爾丹算是完了,康熙等不得看完最後的結局,帶著部分人滿快馬加鞭趕回了京城。
皇太子當然不知道這些情況,他正等著康熙死了以後繼位登基呢,哪知道一覺醒來,整個京城已經被康親王和熊賜履帶著大清皇家軍校的學員和全火器營的人完全控制了起來。知道事情不妙的皇太子只有老老實實的跟康熙認錯,可惜康熙又怎麼會原諒他?結果當了將近三十年的皇太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太子,住進了冷宮。
至於秦有福的消息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從秦有福離開京城以後,康熙就再也沒有任命過新的大清皇家國策顧問,這個職位仿佛一直在給秦有福留著……
秦有福之所以要換來舟山的地方,為的就是以防萬一,現在都到了這個地步了,當然是小心又小心。好在家裡有好幾個爵位,按照規定是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護衛能力的,秦有福畢竟是當過軍校校長的人,平時也接觸過不少武將,於是招呼一聲,馬上就有了一幫護院打手之類的,當然了,這些人對外都叫侍衛。
有劉國軒的幫忙,加上秦有福又捨得花錢,碼頭的建設進行得很快,很快,秦有福便擁有了自己的碼頭和船塢。要說船塢這東西在當時還是個新鮮玩意,平時大家造的船都不大,所以也用不上,秦有福可不一樣,他一開始就沒打算造小船,所以必須有船塢。為了造船的事兒,秦有福不得不從皇家科找來了一幫下屬,幫他打理造船的事情。
……
這一年,葛爾丹造反,整個草原鬧得不可開交,康熙勃然大怒,御駕親征葛爾丹,皇太子監國。秦有福當然明白,康熙要是還在北京,那些王公大臣是不敢動他,可是康熙只要離開北京,事情就難說了,為了登上皇位,康熙的幾個兒子早就鬧騰得厲害,誰也說不上會有什麼結果。
家裡人一番商量以後,秦有福全家登上了他建造的鐵肋木殼包鐵皮的大船,派人給康熙送了一
份摺子以後,秦有福一家離開了舟山而去。
康熙接到摺子的時候正是他頭疼的時候。葛爾丹的實力沒有辦法跟康熙相抗衡,畢竟康熙的軍隊基本上實現了火器化,但是葛爾丹也不是笨蛋,既然正面對抗打不過,他就開始跟康熙打起了游擊戰。畢竟是幾十萬大軍壓境,後勤補給的壓力非常大,葛爾丹很快就發現了康熙的短腳,派出騎兵不停的“騷”擾康熙的後勤部隊,一時間康熙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就在這個時候,秦有福的奏摺到了。
秦有福在奏摺里告知康熙,自己到大清多年,實在放心不下留在澳大利亞的族人,所以不告而別,帶著一家人漂洋過海遠赴澳大利亞,還請康熙原諒。在奏摺中,秦有福提醒康熙,一定要注意京城裡的動靜,防備有人趁機搞名堂,另外要多儲備糧食,而且要分開儲存,防備葛爾丹切斷了糧道,也預防後勤方面受某些人的授意用各種藉口斷絕了補給,當然了,秦有福也提醒康熙注意防疫,小心得病,並且告訴康熙,用不了多久他會給康熙送一些治療瘧疾的金雞納霜和種子來,這樣不但可以治療瘧疾,也可以在南方地區種植一些,算是為中原留下一味良“藥”。
秦有福的出走讓康熙很是意外,不過也算合情合理,畢竟秦有福本就是海外歸來的,當初秦有福建造大船的時候,康熙就想到了這一天,只是那個時候為了秦有福的安全實在沒有辦法將他招回京城,也就聽之任之。康熙覺得,既然秦有福想回家看一看就回家看一看,說不定哪一天秦有福就在海外幫大清打下一片天地來,為了這個,康熙沒少明里暗裡的給秦有福配備人手和裝備。康熙明白,別看秦有福有些市儈,但總還是有心的,至少不會做出什麼對大清不利的事情來。
對於秦有福的奏摺康熙雖然有些疑問,但是卻提高了警惕,不但大量儲備了糧草,也加強了對京城的監視和掌握,最關鍵的,康熙將大清皇家軍校和全火器營都交給康親王和熊賜履,讓他們共同負責,這樣一來,即使京城發生什麼變化,康親王和熊賜履也能夠迅速控制局面,保證京師的安全。
秦有福派人從東南亞將金雞納霜送到漠北的時候,康熙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秦有福反覆交代讓康熙小心防疫。這個時候,康熙的大軍中幾乎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瘧疾,整個部隊只能被動防守,根本談不上什麼主動出擊了。
畢竟在沒有金雞納霜之前瘧疾的死亡率很高,皇太子為了以防萬一,已經做好了登基的準備。
康熙本來以為自己是活不了了,所以也就聽之任之,可是秦有福的“藥”一送到,康熙頓時變得火冒三丈起來,在他看來,秦有福是早就洞察先機,知道皇太子早就有了不臣之心,這才反覆交代讓自己多加小心。
康熙留了一個心眼,他知道,葛爾丹肯定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所以得到了秦有福送來的“藥”物以後,康熙並沒有聲張,只是悄悄的將“藥”物分發了下去,並且做好了打伏擊的準備。葛爾丹果然耐不住“性”子,當他得知了大清軍中正疫病慢搖的情況後,便召集了大批的人馬,打算趁機一舉擊敗康熙。葛爾丹怎麼知道康熙早就做好了準備,正拉開大網等他上鉤。於是一場硬仗打下來,葛爾丹算是完了,康熙等不得看完最後的結局,帶著部分人滿快馬加鞭趕回了京城。
皇太子當然不知道這些情況,他正等著康熙死了以後繼位登基呢,哪知道一覺醒來,整個京城已經被康親王和熊賜履帶著大清皇家軍校的學員和全火器營的人完全控制了起來。知道事情不妙的皇太子只有老老實實的跟康熙認錯,可惜康熙又怎麼會原諒他?結果當了將近三十年的皇太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太子,住進了冷宮。
至於秦有福的消息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從秦有福離開京城以後,康熙就再也沒有任命過新的大清皇家國策顧問,這個職位仿佛一直在給秦有福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