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緩坡上,大量的騾馬被驅使著,牲口馱著籮筐,力夫挑著擔,全看地形需要。

  「楊廣當年要是有這等場面,何須天下皆反?」

  很是自得的李世民大馬金刀地坐在高處,用望遠鏡俯瞰著這熱火朝天的工地場面。這樣的大工程,隋朝換成楊堅來上馬,只怕也是要造反的。

  密密麻麻的往來人畜,這時候稍微有點動靜,換作當年,還真又是一幫反賊。

  「這鄭州的路,是要往南拐一拐的?」

  「管城東南有湖泊,總是要繞一點路。武漢有學者,說是黃河兩岸的湖泊填不得,若是黃河泛濫,這湖泊就是河水的去處。所以如今麼,中原修路,能繞還是繞一點,總比被河水淹了好。」

  做了不少功課的康德什麼都能答上來一點,更何況,洛陽宮是他主持修繕的。工程領域上的事情,他還是能給皇帝老子解惑。

  「往南是修到洧水?」

  「是,往南修到新鄭,這就算到頭。許州那裡,是從長社往北修,過長葛縣,然後進入鄭州。」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著實有氣魄。」

  「開山倒是不至於,這造橋卻是多。如今許州也開了水泥廠、鋼鐵廠,為的就是修橋。」

  「修甚麼橋,還要開這般大動靜的廠?許州哪來人?」

  「到底也是河南地面,沾親帶故,總能有親朋好友可以前往湖北說項。只要從漢陽鋼鐵廠請來大工,或是江夏鋼鐵廠、武昌焦炭廠等等,總能湊起主持大局的人手。再者,鄒國公畢竟當年起家就是在洧水之畔,人是不缺的,就是缺錢。」

  「許州還缺錢?」

  皇帝有些奇怪,原河南道地面上,各州幾乎都是上州雄州,缺錢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如今用錢不比從前,陛下也是知道的,以往課稅,也就是盯著農田。如今卻是有些變化,這稅金便當之處,多在關卡津渡,又有徵稅司幫忙,自然來錢要快一些多一些。來錢多了,自然花錢也就多了。」

  什麼時候磨合好這種一開始的興奮,也不是很清楚。官僚們頭一次發現可以用很多很多錢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往往會不能適應。

  這需要時間。

  「鄭州往東,就是去中牟?」

  「先中牟,然後過關去開封。」

  規劃路線上,是跟南運河略微平行,修到開封之後,在白溝南岸,就會轉道曹州宋州,過了碭山,就是徐州地界。

  整條路線其實照顧到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產煤地,幾乎都囊括在了其中。

  「走,去汴州看看。」

  李世民來了興致,他也不必像以前一樣騎馬,只需要躺馬車裡發呆,睡上一覺,安安穩穩地到了地頭,一睜眼,就是目的地。

  只是康德有些不放心,勸說道:「還未曾告知皇后,再者,御醫帶出來的也不多,若是要去汴州,奴婢以為還是先準備二三日。」

  「不必了,一邊走一邊通知。然後讓太醫署派幾個人追上來就是。」

  「這……」

  「朕像是當即就要駕崩的模樣嗎?」

  「……」

  康德無奈,只好道:「那便依陛下的,只是不得騎馬。」

  「不騎馬,朕騎個甚的馬,沿著弛道看看鐵道進度即可。」

  「那奴婢就去安排妥當。」

  偷偷地嘆了口氣,作為宮中的首席太監,康德更喜歡在京城呆著。

  皇帝興致高漲,出來陪著,就是個大管家,屬於純粹的伺候人差事,說輕鬆,其實也挺輕鬆的,只是沒意思。

  留在京城的話,哪怕弘文閣有什麼事情,也會派人過來找他打聽一下,不一定說是要讓他做什麼,但這種感覺很不錯。

  而且皇后更喜歡盯著財政上的事情,所以有時候蓋章批覆的事情,也會讓康德從旁協助。

  作為皇家奴婢,康德還是很享受這種「高高在上」體驗的。

  只是現在皇帝老子要提前「東巡」,看一看鐵道進度,這就讓康德過乾癮也沒機會。

  加上最近設置南都一事傳得沸沸揚揚,女聖陛下動不動就說要南下去廣州看看,就算風景不太好,吃顆新鮮荔枝也是好的。

  為了這破事,康德也很清楚,皇帝「東巡」他要陪著,皇后「南巡」,大差不差的,也要讓他捧著印章,跑去給馮氏蓋章。

  少不得還有「和親」,那更是要讓他主持大禮,這種是最累人的事情。

  好處固然多多,可和在京城做「內相」的感覺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

  以往還能大概推算一下皇帝老子什麼時候回去辦公,現在嘛,康德感覺自己跟嗝屁的史大忠差不多,就是個行屍走肉,毫無盼頭可言。

  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

  報天之功,稱封;報地之功,稱禪。

  泰山的祭壇已經開建,李董對土台子半點興趣都沒有,他只要花崗岩、水泥、鋼筋,修好了用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往後哪個皇帝上台,甭管是姓李還是姓苟,上了泰山就得用他的家當。

  御輦傳世還容易朽壞,祭壇你除非炸開。

  可要是沒有金銀財寶埋底下,你炸開幹什麼呢?

  泰山上的土台子改了材料,梁父山上的祭壇,同樣是要改。

  哼著《梁父吟》,諸葛亮版本的《梁父吟》很受李董的喜歡。他感覺自己的功德,已經碾壓秦皇漢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