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9頁
「那……『京東線』從漢陽鋼鐵廠,整整抽了一個車間出去。如今在徐州,崔徐州主持鐵道修建,這順勢就建了一個徐州鋼鐵廠出來……」
擔憂就在這裡,別處都是放開了要追趕武漢。
皇帝欽定了武漢最牛逼,誰也沒話說。
而且張德也著實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荊襄老世族,死的死逃的逃流放的流放,如今剩下在荊襄的,都是小貓兩三隻。
公安縣雖然還是泄洪區,但今年第一次在公安縣組織修建大堤。層層疊疊,大量的緩衝塘壩形成,今年是經受不了考驗,但是到明年,春汛過後,只要能保住一半農田,就是史無前例的勝利。
聽上去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政績,但要知道,公安縣在張德正式主持湖北事宜之前,就是荊襄的廁所,需要的時候就是沖一下……相當殘酷。
此時公安縣的常駐人口已經不多,屬於極其「地廣人稀」,對於還逗留在公安縣的百姓來說,也算是熬出了頭。
明年的土地產出,足夠讓他們改善生活。
湖北省為了平穩糧價,是有糧食產量調控的。除了官方採買之外,市場內部調節,指標就掌握在張德手中。
而且湖北地方法規中,孫伏伽出台了「反囤積居奇法」。這個地方法規出來之後,想要干挺孫師兄的人有不少,可前大理寺卿也不是擺設,最重要的一點,此時的孫師兄,就是個顧問,他是下崗再就業,並沒有吃國家編制的皇糧。
所以,找茬找不到他頭上。
「忠義社」內部也發生了巨大的分歧,爭吵從春季持續到了秋季,等到貞觀二十六年秋收完畢,爭吵還是沒有結束。
張德由得他們吵去,這些都是套路,演給他看的。
實際上,李景仁之流根本不需要哄抬物價賺十倍利二十倍利,大宗物資稍微來一點差價,就是驚人的數字。
李景仁等人並非不知道,只是捨不得這點利益。
而且武漢日報也一直在闡述道理,「忠義社」內部也很清楚哄抬物價的後果是什麼,一旦市場變亂,社會環境動盪,對他們的長期收益並沒有好處。
只是利益在前,大多數人都沒辦法冷靜和理性。
喜歡投機冒險的人,自然是想要張德去死,秋收前後的刺殺和往年一樣,又增加了不少。
只是成功率依然是零,一般的刺客,根本沒辦法靠近湖北總督府。
至於說「忠義社」的成員親自玩「匹夫一怒」,可以說除了房遺愛,剩下的幾百號成員,根本沒有經得起老張一通老拳的傢伙。
就像是一場玩笑,秋收前後的刺殺來得快去得更快,然後就歸於平靜。
唯有各地的工程還是那麼熱鬧。
因為修通了「漢安線」,強悍的運力,就是最貼切的GG。最受益的,除開湖北省境內各級行政單位之外,大量的木材商、石材商以及各種乾貨商,很是大賺了一筆。
而原本在安陸囤地種桑的絲綢上,更是平白地將手頭的物業增值了兩倍以上。
「漢安線」沿途各州縣,已經不需要再組織龐大的馬隊、商幫,把大量的物資靠騾馬苦力運送到港口碼頭,運送到武漢。
火車跑一趟,抵得上一個豪商組織十幾回的商幫馬隊。
鐵道上的費用,幾乎就是一次性的,只要拿到車廂位子,基本上就是裝貨卸貨給錢的事情。
而商幫馬隊,僅僅是人吃馬嚼,就要考慮到米麵糧油肉乾黃豆,這個多那個少,吃什麼脹氣吃什麼中毒,很是考驗人的神經。
但是現在,心明眼亮的底層大商人,就算沒想著抱湖北總督的大腿,僅僅從收益上來計算,也是第一時間選擇鐵路。
只是現在「漢安線」並沒有完全貫通,運力主要被武漢官商集團吃了,剩下的一點點,才會流落到社會上消化。
樣板工程不需要多麼豪華,只要展現出豐厚的回報率,自然而然地,會有有識之士來追捧推動。
只是以往人們畏懼皇權的至高無上,無法反抗。
但是現在,去是相當的詭異。
人們既在躍躍欲試地挑戰至高無上,又像做賊一樣,從武漢那裡挖著牆角。
一個個鋼鐵廠冒出來,而且都是冠冕堂皇地借用了大工程的名義。徐州鋼鐵廠的存在,的確是必要的,只是其中有沒有崔弘道的私心,這不必多想。
貞觀二十六年懷揣公心的帝國棟樑比比皆是,但同樣是在這個貞觀二十六年,只有一片公心的,卻也是寥寥無幾。
「徐州煤鐵不缺,辦個鋼鐵廠,理所因當啊。」
老張並沒有因為崔弘道要搞徐州鋼鐵廠就推三阻四,從他個人需求來說,鋼鐵廠煤礦多多益善,願意搞多少就搞多少,願意搞多大就搞多大。
「都憲,徐州不比別處。前幾年徐州開鋼廠,一直不甚順利。如今借著『京東線』的名頭,便是大肆挖人。這……永興煤礦等單位,都是頗有微詞啊。」
「有意見可以提,但別人給錢多,憑什麼攔著手底下的人不去?良禽擇木而棲啊。只要徐州鋼鐵廠不是亂來的,怕什麼?除非徐州鋼鐵廠的東西不能用,那我們跑去打御前官司,就理直氣壯。現在嘛,正所謂『順其自然』,何必計較這仨瓜倆棗呢。」
「是……」
既然湖北總督都給出了態度,武漢內部的官吏,也沒什麼好說的。
擔憂就在這裡,別處都是放開了要追趕武漢。
皇帝欽定了武漢最牛逼,誰也沒話說。
而且張德也著實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荊襄老世族,死的死逃的逃流放的流放,如今剩下在荊襄的,都是小貓兩三隻。
公安縣雖然還是泄洪區,但今年第一次在公安縣組織修建大堤。層層疊疊,大量的緩衝塘壩形成,今年是經受不了考驗,但是到明年,春汛過後,只要能保住一半農田,就是史無前例的勝利。
聽上去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政績,但要知道,公安縣在張德正式主持湖北事宜之前,就是荊襄的廁所,需要的時候就是沖一下……相當殘酷。
此時公安縣的常駐人口已經不多,屬於極其「地廣人稀」,對於還逗留在公安縣的百姓來說,也算是熬出了頭。
明年的土地產出,足夠讓他們改善生活。
湖北省為了平穩糧價,是有糧食產量調控的。除了官方採買之外,市場內部調節,指標就掌握在張德手中。
而且湖北地方法規中,孫伏伽出台了「反囤積居奇法」。這個地方法規出來之後,想要干挺孫師兄的人有不少,可前大理寺卿也不是擺設,最重要的一點,此時的孫師兄,就是個顧問,他是下崗再就業,並沒有吃國家編制的皇糧。
所以,找茬找不到他頭上。
「忠義社」內部也發生了巨大的分歧,爭吵從春季持續到了秋季,等到貞觀二十六年秋收完畢,爭吵還是沒有結束。
張德由得他們吵去,這些都是套路,演給他看的。
實際上,李景仁之流根本不需要哄抬物價賺十倍利二十倍利,大宗物資稍微來一點差價,就是驚人的數字。
李景仁等人並非不知道,只是捨不得這點利益。
而且武漢日報也一直在闡述道理,「忠義社」內部也很清楚哄抬物價的後果是什麼,一旦市場變亂,社會環境動盪,對他們的長期收益並沒有好處。
只是利益在前,大多數人都沒辦法冷靜和理性。
喜歡投機冒險的人,自然是想要張德去死,秋收前後的刺殺和往年一樣,又增加了不少。
只是成功率依然是零,一般的刺客,根本沒辦法靠近湖北總督府。
至於說「忠義社」的成員親自玩「匹夫一怒」,可以說除了房遺愛,剩下的幾百號成員,根本沒有經得起老張一通老拳的傢伙。
就像是一場玩笑,秋收前後的刺殺來得快去得更快,然後就歸於平靜。
唯有各地的工程還是那麼熱鬧。
因為修通了「漢安線」,強悍的運力,就是最貼切的GG。最受益的,除開湖北省境內各級行政單位之外,大量的木材商、石材商以及各種乾貨商,很是大賺了一筆。
而原本在安陸囤地種桑的絲綢上,更是平白地將手頭的物業增值了兩倍以上。
「漢安線」沿途各州縣,已經不需要再組織龐大的馬隊、商幫,把大量的物資靠騾馬苦力運送到港口碼頭,運送到武漢。
火車跑一趟,抵得上一個豪商組織十幾回的商幫馬隊。
鐵道上的費用,幾乎就是一次性的,只要拿到車廂位子,基本上就是裝貨卸貨給錢的事情。
而商幫馬隊,僅僅是人吃馬嚼,就要考慮到米麵糧油肉乾黃豆,這個多那個少,吃什麼脹氣吃什麼中毒,很是考驗人的神經。
但是現在,心明眼亮的底層大商人,就算沒想著抱湖北總督的大腿,僅僅從收益上來計算,也是第一時間選擇鐵路。
只是現在「漢安線」並沒有完全貫通,運力主要被武漢官商集團吃了,剩下的一點點,才會流落到社會上消化。
樣板工程不需要多麼豪華,只要展現出豐厚的回報率,自然而然地,會有有識之士來追捧推動。
只是以往人們畏懼皇權的至高無上,無法反抗。
但是現在,去是相當的詭異。
人們既在躍躍欲試地挑戰至高無上,又像做賊一樣,從武漢那裡挖著牆角。
一個個鋼鐵廠冒出來,而且都是冠冕堂皇地借用了大工程的名義。徐州鋼鐵廠的存在,的確是必要的,只是其中有沒有崔弘道的私心,這不必多想。
貞觀二十六年懷揣公心的帝國棟樑比比皆是,但同樣是在這個貞觀二十六年,只有一片公心的,卻也是寥寥無幾。
「徐州煤鐵不缺,辦個鋼鐵廠,理所因當啊。」
老張並沒有因為崔弘道要搞徐州鋼鐵廠就推三阻四,從他個人需求來說,鋼鐵廠煤礦多多益善,願意搞多少就搞多少,願意搞多大就搞多大。
「都憲,徐州不比別處。前幾年徐州開鋼廠,一直不甚順利。如今借著『京東線』的名頭,便是大肆挖人。這……永興煤礦等單位,都是頗有微詞啊。」
「有意見可以提,但別人給錢多,憑什麼攔著手底下的人不去?良禽擇木而棲啊。只要徐州鋼鐵廠不是亂來的,怕什麼?除非徐州鋼鐵廠的東西不能用,那我們跑去打御前官司,就理直氣壯。現在嘛,正所謂『順其自然』,何必計較這仨瓜倆棗呢。」
「是……」
既然湖北總督都給出了態度,武漢內部的官吏,也沒什麼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