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歐巴馬的書定義了他的公共形象,很少有政治家能以此方法達此目的。記者們翻閱這本書以了解這位候選人,而這些內容是作者歐巴馬自己所寫。他不僅講他的人生故事,而且勾畫了他的競選承諾:如果看起來不可調和的肯亞黑人血統和堪薩斯白人血統能在他身上和解(歐巴馬的父親來自肯亞,外公外婆來自堪薩斯--譯註),那麼這個分裂的國家同樣可以如此。
他的傳記正如一位出版人所說,"是美國當下政治的最好的診斷書"。歐巴馬說,他每次下筆的時候沒有多想自己的政治職業,而更多單純的是如何寫一本好書,這給人留下了真實無欺而且公正無偏的印象,使這本書更具有力量。有些記者質疑歐巴馬使用了諸如合成特徵的虛構手法,但一些編輯和評論家們指出這在傳記中很常見。
"這本書非常文學化," 史丹福大學英語文學教授Arnold Rampersad說,他講授自傳課程,是最近出版的Ralph Ellison傳的作者,"書中充滿了聰明的技巧--這會產生文學效果--我大吃一驚,甚至有點目瞪口呆。說實在的,這些都是藝術化的小技巧,只有去除這些技術處理我們才能認識真相。"
在星期五的一次電話採訪中,歐巴馬表示如果有人深深融入他的競選活動,他毫不奇怪"因為他們通過我的書了解了我"。但他同時又說他在寫作自傳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有什麼政治上的效果。事實上,他說,一位編輯曾警告他說,他在書中談及的吸食毒品的事,有可能讓他進入困窘--如果未來被提名為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話。
"這是個例子,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退一步想,"當歐巴馬被問到創作開始的時候是否顧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時,他如此回答,"那麼每件事看起來都像那麼回事,'啊!這部分內容當然有特殊的目的',但是我坦率的告訴大家,沒有!我很難預見今天我能在這兒,在這兒,幾乎20年前我寫的書,今天仍然有人在讀。"
第31節:歐巴馬寫的歐巴馬故事(3)
早年的曝光
歐巴馬的故事初次進入公共視野是在1990年的2月,當時他當選為《哈佛法律評論》歷史上第一位黑人主編。最初的一則電訊報導只是簡單的把他描述為一位28歲的、來自夏威夷的二年級學生,"在政治上略有前途";但是後來的日子裡,報紙的記者們對他的興趣日濃,詳細報導了他的經歷。
最初的報導是Jane Dystel對他的一次電話採訪,Dystel被後來成為時代圖書公司的出版人的Peter Osnos稱為聲音沙啞的文學代理人,是"硬邊繪畫的合格工匠"。她的公司的主頁上最近推薦的最受讀者歡迎的書包括《聖壇的謊言:偉大婚姻的真相》。Dystel女士建議歐巴馬寫一本書,她後來代理了他與波塞冬出版社的出版合同,這家出版社現已是Simon & Schuster.出版集團的下屬公司。當時,歐巴馬沒能按時交稿,她又代理了他和時代圖書出版公司的合同,預付稿費是四萬美元。
歐巴馬原來是想寫一本關於種族關係的書。但是,當坐下來寫作時,他的思緒"驚濤拍岸"。因此,他的書變得更為個人化--他心靈之旅的記錄,正如他的書的前言所說,"一個男孩尋找父親,並在此過程中展現一名美國黑人追尋如何才能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歐巴馬通過令人驚奇的關係進入了芝加哥大學,並有了一間辦公室,可以寫作。當時,Douglas G. Baird教授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人事委員會的主任,他通過Mi插el W. McConnell認識了歐巴馬,McConnell那時是芝加哥的保守派的憲法學學者,後被布希總統任命為聯邦法官。
據Baird教授說,歐巴馬在編輯McConnell教授寫給《哈佛法律評論》的一篇文章時和McConnell教授相識的。"他發來一封簡短的信件說這個人真的非常有才氣,我們應該讓他納入我們的'雷達屏幕',"Baird教授說。於是,Baird教授給身在哈佛的歐巴馬打電話問他是否有興趣教書。
第32節:歐巴馬寫的歐巴馬故事(4)
"我不太記得他當時的原話了,但是大意如此,'好的,事實上,我想寫這本書'他真正想要的是像Virginia·沃爾芙所住的那樣的乾淨而且光線好的房間。"所以,Baird教授給了他一間,一間離法學院圖書館很近的小辦公室,連著法學院聯誼會,Baird教授是想引導他日後能全職教書。
在和時代圖公司書籤了合同之後,他寫了一部分手稿。他當時的編輯,現為William Morrow出版公司的副董事、執行編輯的Henry Ferris說,他的稿子不太需要編輯。他只需要簡單的指導,如何刪去不必要的內容,如何分章節,從而使文章不至過於冗長。Ferris說,他的作品"完全是他自己的"。
Ferris和歐巴馬之間的協作絕大部分是通過電話,手稿通過聯邦快遞在紐約和芝加哥之間傳遞。歐巴馬很喜歡給雜誌寫文章,他甚至在一個大學文學雜誌上發表了詩歌,但他從來沒有真想寫一本書,掙扎著才得以完成。他的同母異父的妹妹Maya Soetoro-Ng說,他最終和妻子米歇爾跑到峇里島安一下心,"去發現一個安靜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電話"。他給少數幾個親近的親戚看他寫的初稿,其中有他的外婆,Soetoro-Ng女士說,"這讓她有點不安,寫出了自己的家庭,但在堪薩斯(歐巴馬的外婆來自堪薩斯州--譯註)你不會那樣做"。
他的傳記正如一位出版人所說,"是美國當下政治的最好的診斷書"。歐巴馬說,他每次下筆的時候沒有多想自己的政治職業,而更多單純的是如何寫一本好書,這給人留下了真實無欺而且公正無偏的印象,使這本書更具有力量。有些記者質疑歐巴馬使用了諸如合成特徵的虛構手法,但一些編輯和評論家們指出這在傳記中很常見。
"這本書非常文學化," 史丹福大學英語文學教授Arnold Rampersad說,他講授自傳課程,是最近出版的Ralph Ellison傳的作者,"書中充滿了聰明的技巧--這會產生文學效果--我大吃一驚,甚至有點目瞪口呆。說實在的,這些都是藝術化的小技巧,只有去除這些技術處理我們才能認識真相。"
在星期五的一次電話採訪中,歐巴馬表示如果有人深深融入他的競選活動,他毫不奇怪"因為他們通過我的書了解了我"。但他同時又說他在寫作自傳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有什麼政治上的效果。事實上,他說,一位編輯曾警告他說,他在書中談及的吸食毒品的事,有可能讓他進入困窘--如果未來被提名為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話。
"這是個例子,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退一步想,"當歐巴馬被問到創作開始的時候是否顧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時,他如此回答,"那麼每件事看起來都像那麼回事,'啊!這部分內容當然有特殊的目的',但是我坦率的告訴大家,沒有!我很難預見今天我能在這兒,在這兒,幾乎20年前我寫的書,今天仍然有人在讀。"
第31節:歐巴馬寫的歐巴馬故事(3)
早年的曝光
歐巴馬的故事初次進入公共視野是在1990年的2月,當時他當選為《哈佛法律評論》歷史上第一位黑人主編。最初的一則電訊報導只是簡單的把他描述為一位28歲的、來自夏威夷的二年級學生,"在政治上略有前途";但是後來的日子裡,報紙的記者們對他的興趣日濃,詳細報導了他的經歷。
最初的報導是Jane Dystel對他的一次電話採訪,Dystel被後來成為時代圖書公司的出版人的Peter Osnos稱為聲音沙啞的文學代理人,是"硬邊繪畫的合格工匠"。她的公司的主頁上最近推薦的最受讀者歡迎的書包括《聖壇的謊言:偉大婚姻的真相》。Dystel女士建議歐巴馬寫一本書,她後來代理了他與波塞冬出版社的出版合同,這家出版社現已是Simon & Schuster.出版集團的下屬公司。當時,歐巴馬沒能按時交稿,她又代理了他和時代圖書出版公司的合同,預付稿費是四萬美元。
歐巴馬原來是想寫一本關於種族關係的書。但是,當坐下來寫作時,他的思緒"驚濤拍岸"。因此,他的書變得更為個人化--他心靈之旅的記錄,正如他的書的前言所說,"一個男孩尋找父親,並在此過程中展現一名美國黑人追尋如何才能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歐巴馬通過令人驚奇的關係進入了芝加哥大學,並有了一間辦公室,可以寫作。當時,Douglas G. Baird教授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人事委員會的主任,他通過Mi插el W. McConnell認識了歐巴馬,McConnell那時是芝加哥的保守派的憲法學學者,後被布希總統任命為聯邦法官。
據Baird教授說,歐巴馬在編輯McConnell教授寫給《哈佛法律評論》的一篇文章時和McConnell教授相識的。"他發來一封簡短的信件說這個人真的非常有才氣,我們應該讓他納入我們的'雷達屏幕',"Baird教授說。於是,Baird教授給身在哈佛的歐巴馬打電話問他是否有興趣教書。
第32節:歐巴馬寫的歐巴馬故事(4)
"我不太記得他當時的原話了,但是大意如此,'好的,事實上,我想寫這本書'他真正想要的是像Virginia·沃爾芙所住的那樣的乾淨而且光線好的房間。"所以,Baird教授給了他一間,一間離法學院圖書館很近的小辦公室,連著法學院聯誼會,Baird教授是想引導他日後能全職教書。
在和時代圖公司書籤了合同之後,他寫了一部分手稿。他當時的編輯,現為William Morrow出版公司的副董事、執行編輯的Henry Ferris說,他的稿子不太需要編輯。他只需要簡單的指導,如何刪去不必要的內容,如何分章節,從而使文章不至過於冗長。Ferris說,他的作品"完全是他自己的"。
Ferris和歐巴馬之間的協作絕大部分是通過電話,手稿通過聯邦快遞在紐約和芝加哥之間傳遞。歐巴馬很喜歡給雜誌寫文章,他甚至在一個大學文學雜誌上發表了詩歌,但他從來沒有真想寫一本書,掙扎著才得以完成。他的同母異父的妹妹Maya Soetoro-Ng說,他最終和妻子米歇爾跑到峇里島安一下心,"去發現一個安靜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電話"。他給少數幾個親近的親戚看他寫的初稿,其中有他的外婆,Soetoro-Ng女士說,"這讓她有點不安,寫出了自己的家庭,但在堪薩斯(歐巴馬的外婆來自堪薩斯州--譯註)你不會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