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青霍去病聯軍在漠北大敗匈奴,是11年前的事情。十年生育,十年教訓,二十其年後,別來無恙乎?不過這還不夠20年,匈奴實力遠沒有恢復到當年的水平,不可能像當年一樣打過來;帝國這邊缺錢,缺兵,缺將,也打不過沙漠去。

  烏維不像他爹伊稚斜那樣與帝國不共戴天,畢竟漠南漠北兩次大敗都是在伊稚斜任上。烏維是比較軟的。但是軟歸軟,烏維對帝國還是持不信任不合作態度——屬於非暴力不合作的範疇,烏維從沒有派軍隊進犯過帝國邊境,好像劉徹跟他打了個招呼:孩子誒,我跟你爸爸很熟,給我個面子,叔叔我這幾年要收拾南邊,你在北邊好好玩泥巴,不要鬧事;烏維說:沒問題。果然一直很安靜。

  這11年期間,有那麼一年多時間,中匈關係似乎有緩和的跡象。烏維曾經公開對帝國使者表示,有機會想去長安,對大漢帝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劉徹知道後,在長安為烏維修了房子,誠意滿滿等著他來。房子是公開修的,所以全中國都知道了這件事,匈奴烏維大單于要來中原訪問!

  好像忽然之間兩國關係解凍了。對抗要結束了,戰爭要停止了,國家不需要錢打仗了,賦稅勞役要降下來了,幸福生活要來了……國內的響應非常積極,大家翹首以盼烏維的到來。

  但是和平就像阿拉斯加的春天,不會來的那麼早。

  烏維對帝國使者說,我去中原可以,但是你們中原要派個級別足夠高的人來迎我,跟著你這種小人物去中原,有失身份。

  使者說,這個好辦,我回去告訴皇帝。但是我們大漢的高級使者也不是說來就能來的,你們匈奴至少也要表示一下誠意。

  烏維從他身邊選了一個高官,跟著帝國使者來到長安。長安這邊好吃好喝接待著,同時遴選外交官,去匈奴進行這次重要的破冰式訪問。沒想到這位匈奴高官命薄,來長安水土不服,一病不起,死了。

  這是個很嚴重同時很敏感的事件。劉徹批示,屍體以最高禮儀送回去,另特封大漢使者路充國九卿級頭銜,去匈奴進行訪問。

  到了匈奴烏維不認帳,說人肯定是你們漢朝殺的,還送回來,把我匈奴當成什麼了。

  扣下路充國,不讓回去了。路充國找誰說理去。

  目前被扣下的,先後有任敞,郭吉,路充國,這三個還都是能叫上名字來的,史書沒記載名字的,更多。蘇武還沒出場吶。

  表面上看,破冰行動的失敗,是由於一次偶然的外交事件,其實這背後是匈奴和帝國之間的不信任。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打了幾十年仗,死了幾十萬人,忽然說要建交,信任…何從談起。

  但是無論怎麼說,匈奴畢竟有這個意向了,也許使者再來回幾次,和談再多幾次,事情就有眉目了。可惜的是,所有這一切的努力,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全部化為泡影,帝國和匈奴,重新刀劍相加。

  烏維死了。即位的是他兒子烏師廬。人都說隔代遺傳,烏師廬和伊稚斜一樣,好戰分子。歇了十多年的北方邊境,狼煙再起。

  5)狼煙再起

  烏師廬在匈奴國內根基不穩。不巧的是,他即位的當年,趕上大天災,乾旱,牲畜死亡無數。匈奴國內的反對派不滿的呼聲高漲。

  按照匈奴的制度,最高元首是單于,一般稱大單于,單于之下是左右賢王,再之下是左右谷蠡王,再之下左右大都尉,再之下左右大當戶,再之下左右骨都侯……左賢王由太子兼任,剩下的一般是單于的近親,或者有血緣關係之人。

  左大都尉的反抗欲望最強烈,他甚至暗中知會長安,我準備起義,到時你們在邊境接應我。

  劉徹很認真對待這一秘密情報,特別指派老將軍公孫敖在邊境上修了一座基地,一般稱之為受降城,以接應左大都尉起義。公孫敖當年是和衛青一併起來,歷經輝煌的一輩人,現在都老將軍了,時間過得太快,讓人受不了。

  劉徹再次收到左大都尉發來的密信,他已經確定了起義的具體時間。但是劉徹總是對受降城缺少信心,離著匈奴太遠了,萬一接不上趟怎麼辦。遂下令趙破奴,領騎兵兩萬,出朔方城西北兩千多里地,到達浚稽山,今天的蒙古國西南部地區,近距離接應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做好了一切起義的準備。

  然後等來了烏師廬的軍隊。不小心泄密了。

  起義,政變,造反這類事情,保密工作太重要,也太難做好了。

  左大都尉當然被殺了。南邊的浚稽山有兩萬漢軍騎兵,烏師廬當然也知道了。匈奴八萬大軍疾速南下,趙破奴毫不知情,還在辛辛苦苦親自出馬,為口渴的士兵們尋找水源。

  趙破奴就在尋找水源的路上,和匈奴偵查部隊遭遇,直接被活捉。而後匈奴將漢軍團團包圍。

  最高主帥都被捉了,餘下的沒人敢挑頭開戰。漢軍最後高級指揮官們開了個會,決定投降。兩萬騎兵全軍投降匈奴。

  匈奴沒死一個人,烏師廬大獲全勝,趁勢再南下,進攻公孫敖的受降城,公孫敖死命守城,匈奴人攻了幾次都告失敗,撤軍了,在邊境上搶了不少東西和老百姓,揚長而歸,跟當年一個德性。

  此役宣告,帝國與匈奴再次陷入全面衝突。

  長安城和劉徹唱反調的人已經絕種了,官員們全都跟著他一個鼻孔出氣,成群結隊上書,進攻匈奴!進攻匈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