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卜式說,國家要打匈奴,人人都該盡一份心嘛,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匈奴就能滅了嘛。

  來人很感慨,覺得卜式這個人很高尚,回長安原話告訴劉徹。

  劉徹說這麼好的人,不來長安可惜了。他先去徵求公孫弘的意見,公孫弘當時還沒死。公孫弘說,這個人有點奇怪,太慷慨了,太慷慨的人恐怕有問題,還是不要了吧。

  公孫弘不是有什麼惡意,這裡要說清楚了。他一個丞相沒必要對老遠處的一個商人有惡意。卜式是真慷慨,公孫弘是不理解。這也不奇怪,巴菲特和蓋茨天天搞慈善,都說死了把遺產都捐出來,還是總有人說三道四,說這倆人有什麼什麼圖謀。全是胡說八道。純真永在人間,很多時候是人們把這個世界想得太複雜。話又說回來,把世界想複雜了是公孫弘的生存之道,要不然他跟張湯一樣了,活不到善終。

  4)眾生相(11)

  卜式第一次從政之路就被公孫弘半路斷了。不過這正合他意,依舊高高興興在河南郡放羊,卜式本來就對政治興趣寥寥。

  各位哪天穿越回漢朝,記得一定要放羊。衛青放羊能當大將軍,卜式放羊能發大財,大漢帝國第一好工作,放羊,吃穿不愁,不怕金融危機,晚上睡不著了還能數羊。

  後來匈奴渾邪王投降,劉徹把四萬渾邪王部族安置在邊境幾個郡,由當地政府出錢。各地意見非常大,錢都用來安置匈奴人了,自己郡內的很多吃救濟的貧民就沒法活了,但是也沒辦法。最後朝廷出面,把這些貧民遷移到比較發達的郡,河南郡地處中原,接收了一大批。

  卜式把二十萬現金交到河南郡太守手裡,希望能全部分給移民。

  接收移民的各地方政府把所有捐款人明細報到長安,因為國家要表彰這些人,卜式當然在河南郡的名單里。劉徹看到了,說這不是去年捐一半家產的那個嗎,這個人對國家很夠意思,一定要表示一下。送給他四百個服勞役的人,免費打工。卜式依舊全數送給河南郡。

  劉徹感動得不行,下令通告全國,表彰卜式對國家的貢獻,賜爵位,送田地,拜官職,來長安做官。

  劉徹把卜式捧這麼紅當然有緣由,因為當時願意捐款的太少了,表彰卜式是向全國表態,鼓勵大家出錢,國家不會白收。

  卜式很不情願來到長安,擔任中郎。帶中字的官職都是皇帝身邊的人,所以卜式可以直接和劉徹對話。卜式說,陛下你還是讓我回家吧,我實在不是當官的料。

  劉徹說你回家也是放羊,上林苑裡就有羊,你去放吧。

  卜式掛著中郎的官銜,破衣草鞋在上林苑放羊,放了一年,羊們膘肥體壯。劉徹路過上林苑,大加讚賞,把卜式叫過來聊天。卜式說當羊倌跟當縣官其實沒什麼區別,按時起居,早放牧,晚歸圈,尊重自然法則,有搗亂的壞羊,要及時剔除。劉徹說你這個話講得很好嘛,給你個縣讓你管管怎麼樣?

  卜式是那种放到什麼地方都能閃光的人物。他在緱氏縣(河南偃師市)做了一任縣令,緱氏大治,平遷到中原重鎮成皋縣,政績考核全國第一。劉徹把卜式升職,給新立的齊王劉閎做太傅,不久轉為齊國國相。

  南越造反期間,卜式上書長安,願率齊國男兒遠征南越,報效國家。劉徹沒讓他去,但是全國通報表揚。

  這裡插一個人物。前文提到過,之前南越王太后想借帝國力量,搞掉丞相呂嘉。去南越調停的是一個叫終軍的年輕人,只有二十歲,他對劉徹說,“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終軍一去引得呂嘉造反,劉徹趁機掃平之。終軍死時連三十歲都不到。王勃的《滕王閣序》里有一句“比終軍之弱冠”,就是說他。錢穆先生說,卜式、終軍這類文職官員,敢主動請纓上戰場,說明當年的漢朝舉國尚武。漢帝國能征服北方遊牧民族,而不是被打得屁滾尿流,背後便是尚武精神。

  後卜式被劉徹召回長安,任御史大夫。劉徹想找一個張湯的接班人。沒想到的是,卜式對張湯搞的商業稅、算緡、鹽鐵專賣等等,是持反對態度的,卜式說這是富國窮民,對老百姓傷害太大。

  張湯死後,鹽鐵專賣一事,是桑弘羊全部打理的,卜式反對這一財政改革措施,所以和桑弘羊關係很不好。有一段時間出現旱災,劉徹讓大家都想辦法求雨。卜式說,自古官員吃公家飯,如今桑弘羊大搞鹽鐵專賣,成群的官吏竟然堂而皇之做起了買賣,這叫什麼東西。想下雨是嗎?殺桑弘羊,肯定下雨。(烹弘羊,天乃雨)

  4)眾生相(12)

  劉徹不是不明白卜式的想法,但是他需要錢。所以不久後卜式被劉徹調職了,給太子劉據做老師。卜式覺得無所謂,在他眼裡,做縣令,做御史大夫,做太子老師,都是放羊。認真放羊就好了,別的不管,最後得以善終。

  班固把卜式和汲黯相提並論,說他們兩個都是一代直臣,百世之表率。

  接任卜式御史大夫的是倪寬。倪寬也是布衣出身,籍貫千乘縣(山東博興),家裡沒什麼關係,他也不是商業天才,就是好讀書。租一塊地種,還要一邊種一邊讀,一讀幾十年。

  劉徹某一次發求賢詔,當地把他推薦到長安了。這些人都是要考試的,劉徹親自面試,倪寬面得不錯,分給廷尉署任職。當時的廷尉還是張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