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郎中令這個職位給李敢壯了膽,他對衛青的恨已經忍了好幾個月,終於忍不住了,他去刺殺衛青,為父報仇了。不過李敢是明著去的,沒有黑衣蒙面半夜偷襲。衛青畢竟也是練過的人,不是隨便可以刺殺得手的,倆人動手打了一場,衛青受傷,李敢失敗而歸。

  衛青把這個事情忍了下來,誰也沒說,連霍去病也沒告訴。

  我不殺李廣,李廣因我而死。衛青心裡對李廣始終有愧疚感。

  這次刺殺事件還是讓霍去病知道了,他為舅舅鳴不平,舅舅是他的偶像,竟然有人敢傷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徹組織人員去甘泉宮打獵,慶賀漠北決戰大勝。大人物都到齊了,郎中令李敢作為皇帝的大保鏢,當然也要陪著一起去。

  誰也沒想到,霍去病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殺李敢。

  1)張湯自殺案及其背後(1)

  前115年,劉徹第25年,霍去病死後隔年,長安發生一件大案,時任御史大夫的張湯自殺了。

  張湯是司馬遷著重點名的酷吏,班固沒覺得他是酷吏,單獨給他寫了傳記。今天的小說或者電視劇,提到張湯,一般是陰狠冷酷的反面角色。

  張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先不做評價,先看看他做什麼事,怎麼做事。

  張湯和張良是一個祖先;

  張湯從小心狠,對自己狠,對別人也狠。

  張湯由審阿嬌一案發跡,升任廷尉,審淮南王劉安一案得力,升任御史大夫,這兩個案子,他判了上萬人死刑;

  張湯不太喜歡說話,喜歡做事;

  張湯永遠很忙,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去辦公室的路上;

  張湯送給劉徹的報告,劉徹說好,張湯說這是下屬們工作得利,劉徹說不好,張湯說這是自己工作失誤;

  張湯和公孫弘一樣,工資極高,家裡很窮,因為養著一票人,故人子弟子不好過的,家族裡的晚輩比較窮的,門客們之類;

  張湯也不是什麼超脫的人,他一樣信奉有仇不報非君子;

  張湯時不時去拜會長安城的老幹部們;

  張湯對錢沒興趣,從來不收。硬賄賂軟賄賂都不予理睬,也不看人情,總之軟硬不吃,以至於犯事犯到張湯手裡的,都自認倒霉。身居高位能做到這種程度,絕非常人。我們知道,幾乎所有死在錢身上的公務員,並不一定此人真喜歡錢,有時候似乎不得不收,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錢怎麼來的。張湯不收錢,不好名,不好色,沒點狠心是做不到的。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張湯十幾年來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辦案,他辦案分四種情況討論:劉徹想嚴辦的人,他往死里判;劉徹想放一馬又不好開口講的,他想辦法留下對方一條命;富商大賈豪門大族的人,一定重判;老百姓或者其他弱勢群體的案子,這個比較絕,他去講給劉徹聽,劉徹是皇帝,他只要腦袋沒問題,肯定要彰顯他的所謂君王仁愛之心,只會輕判。張湯身上似乎有最原始最單純的鋤強扶弱心理;

  張湯做事有原則,他的原則是:皇帝的原則就是我的原則;

  張湯大概就這麼些屬性,具體什麼形象,各位自己去抽象概括吧。

  但是無論如何,這不是一個三兩句話就能說清的人。能在長安混到御史大夫這麼高的職位,也不可能是三兩句話就能說清。

  張湯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的三個長史誣陷我。

  這三個長史是張龍、趙虎、王朝、馬漢。

  我真討厭不識數的人。

  開個無聊的玩笑。張湯所言的三個長史是,朱買臣,王朝,邊通。

  張湯作為當朝御史大夫,而且又是劉徹很看重的人自殺,不可能僅僅是誣陷這麼簡單,背後肯定有巨大的緣由,有時代大背景,我們慢慢講。

  不過既然直接被告是三長史,還是有必要介紹他們幾個的,只講朱買臣,他可以代表其他兩位,而且朱買臣大小還是個名人。朱買臣休妻,馬前潑水,那是進過戲文的。

  朱買臣,會稽郡吳縣人,就是蘇州一代。窮光蛋一個,不過喜歡讀書。朱買臣靠砍柴賣柴為生,子過得很緊巴。朱買臣賣柴是一大奇觀,一邊挑著柴,一邊拿卷書在那兒讀,讀到興處,高歌一曲,旁若無人。一般這時候,跟在他後面的老婆會給他一棍子,你丟人不丟人。但是只聽得朱買臣的歌聲更加嘹亮。他老婆跟他過不下去了,要離婚,說你把我休了吧。

  1)張湯自殺案及其背後(2)

  朱買臣說,哎呀親愛的,我算過命,五十歲會富貴,我都四十多了,你再等幾年,等我報答你這麼些年吃的苦。

  老婆說,你去死吧。

  朱買臣只好休掉老婆。依舊賣他的柴,讀他的書,唱他的歌。

  他老婆改嫁了,有時候半路遇到朱買臣,看他慘兮兮的樣子,還把他拉回新夫家吃頓飯。這是個好女人。

  後來他得到一個機會,跟著當地官員去長安出差,他是讀書人嘛,帶著他寫寫畫畫什麼的,當小卒子,我估計這個機會是他自己爭取到的。到長安後去公車署上書,泥牛入海,幾個月沒回音。朱買臣窮,沒飯吃了,他甚至都做好準備上街當乞丐。這個時侯,貴人適時出現了,嚴助,吳縣老鄉。嚴助前邊提到過,他家有錢,很早就來長安混了,混得還很好,給劉徹做筆桿子。嚴助把朱買臣推薦給劉徹,劉徹留下了,也做筆桿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