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徹說,我沒忘了他們,既然你開口了,該封的都封了吧。

  護軍都尉公孫敖封合騎侯,都尉韓說封龍頟侯,公孫賀封南窌侯,李察封樂安侯,校尉李朔封涉軹侯,趙不虞封隨成侯,公孫戎奴封從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賜爵關內侯。

  衛青替將士們謝過劉徹。

  這麼些年來,劉徹總覺得和衛青隔著一層什麼東西。衛青在他面前非常謹慎,沉默寡言,開口就是公事,從沒有直抒胸臆的談天說地,似乎很難和衛青交心。劉徹很欣賞也很倚重衛青,但是看到他就感到某種孤獨。

  誰讓我是皇帝。

  衛青還是儘量不出門保持低調,別人找上門求他辦事,只要他覺得不違反原則,能幫的就幫。無數人自薦來做他的門客,衛青一個也不收。長安幾乎所有官員見了衛青都會行禮,衛青不管對方官職大小都要恭敬還禮。不過也有例外,汲黯就不行禮,汲黯有些看不上衛青,因為他不喜歡這些靠裙帶關係升遷的外戚,沒有什麼理由,他就是不喜歡。有人提醒汲黯,說汲大人你過分了啊,誰見了大將軍都要拜的,大將軍也該拜,怎麼就你這麼個別?汲黯說話有點酸氣,他說,別人拜他怎麼了,難道他大將軍有個不拜他的朋友,就沒身份了?問者無語,汲黯就這個樣。衛青聽說後,趕緊去見汲黯,以學生的身份向汲黯請教,他一向尊重文化人,況且劉徹都要管汲黯叫老師。衛青是真心請教,問的都是國家大事,沒有虛的。汲黯見大將軍如此,也就不好意思再說酸話。

  5)霍去病上戰場

  那位逃跑的匈奴右賢王是個什麼結局不得而知,不過史書中再也沒出現過這個人。衛青趕走右賢王是在春天。秋天,伊稚斜報復,萬餘匈奴騎兵進入代郡,殺掉一位軍中都尉,掠走百姓數千人。

  由於冬季即將來臨,軍隊不敢貿然出動,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氣溫回暖,冰雪融化後,劉徹命令衛青領兵北上進攻匈奴。

  這一戰本可以在西線繼續展開,擴大上次的戰果,右賢王以西還有不少匈奴部落,比如休屠王,渾邪王,單桓王,酋塗王,但是距離邊境太遠了,千里甚至數千里之遙。千里之內,後勤比較容易跟上,比如河套地區和右賢王領地,都離帝國邊境不太遠;千里之外,劉徹就不太敢了,遠程襲擊不是鬧著玩的,當年韓安國一直就擔心遠程襲擊的後勤保障問題,劉徹還是記在心裡的,不敢拿十萬大軍開玩笑。所以劉徹選擇讓衛青從定襄郡出發,直接北上,近塞作戰。帝國軍隊還是一支綠水軍團。

  衛青麾下基本還是上次的老班底,大將軍衛青統領全軍,前左中右將軍分別為:翕侯趙信,太僕公孫賀,合騎侯公孫敖,衛尉蘇建。趙信是剛從匈奴投降過來的小部落頭領,劉徹封他一個侯。李廣從右北平召回,做後將軍,看頭銜就知道,李廣能遭遇敵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另有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遠距離攻擊,可以理解為當時的炮兵部隊。

  衛青的身邊多了一位年輕人,霍去病,他的外甥。霍去病擔任一個普通的軍官,劉徹對霍去病寄予厚望,這是他第一次參戰,劉徹的意思是讓他先體驗一次戰場的感覺。

  大概是由於情報工作的不力,這次作戰雷聲大雨點小,尋找匈奴主力未果,遇到零星的部隊,斬敵數千後,己方也有損失,基本算無功而返。劉徹保持低調,誰也沒嘉獎。

  衛青率大軍回撤定襄、雲中、雁門三郡,休整隊伍,補充給養,加強情報工作。

  自當年衛子夫進宮後,衛家搖身一變成為皇親,三姐衛少兒帶著和霍仲孺私通生下的霍去病,嫁給了陳平的孫子,曲逆侯陳掌,官任詹事。衛少兒把一頂原生的綠帽子扣到了陳掌腦袋上,陳掌很高興,衛少兒可是衛子夫的親姐姐,我和皇帝成了連襟兄弟,綠帽子帶著也值了。

  借著家裡和皇室的多重關係,霍去病十幾歲便來到劉徹身邊侍中,和當年衛青差不多。順著舅舅找外甥,霍去病和衛青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頭腦都是同樣清醒,身材高大強壯,從小就練功夫,騎馬射箭一流水平。

  又是一員戰將的坯子。劉徹注意到了霍去病。

  霍去病和衛青都不喜歡說話,但是給劉徹的感覺卻不同。衛青給劉徹的感覺,穩重,謹慎,少年老成,孤獨;霍去病,大概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酷。揮灑自如的酷,膽氣沖天的酷。

  當年我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也許本該這麼酷,卻被老太太壓著,只能靠打獵發泄。孩子,你趕上了征服的年代,我給你機會,去跟著你舅舅上戰場,打匈奴吧!

  霍去病一直很嚮往舅舅的戎馬生涯,舅舅是他的偶像。

  然而第一次上戰場卻沒什麼戰果,因為沒遭遇什麼敵人。但是霍去病第一次到了北方草原,天氣晴好時,視野無比遼闊,可以縱馬馳騁,在長安看不到這麼遠;風起時,黃沙撲面,打在臉上很疼,睜不開眼,軍旗獵獵作響。

  霍去病喜歡這種感覺,他覺得,自己就是為這片地方而生的。

  一個多月的休整和偵查工作後,衛青感覺戰機已到,上報長安,要求再次出擊。劉徹同意,並附帶詔書一封單獨給衛青:晉升霍去病為剽姚校尉,他提的要求你要滿足。

  是不是戰將的料,上戰場看吧!

  6)初試啼聲 不同凡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