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太太不管,其實她正求之不得,劉徹這麼玩正好,無為而治嘛,搞什麼改革,反正現在有她在。劉徹的遊獵生活一直進行了兩年多,這兩年多跟文景皇帝時期很像,就是整年都沒什麼事,如果一定要說兩個,那就是死了一個人,多了一個人。

  死的這個是南越王趙佗。這哥們兒在大漢帝國還沒建國就是南越王了,經過劉邦、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熬到了劉徹,大漢帝國換了五代皇帝,七十多年,趙佗一直都是活蹦亂跳的趙佗,太能活了。什麼叫看盡滄海桑田,這就是。趙佗享年多少歲史無記載,不過一百歲應該問題不大。

  趙佗臨死前諄諄告誡他的繼任者,孫子趙胡,一定要跟長安搞好關係,千萬不要鬧獨立,鬧獨立是沒有前途的。趙胡還是很聽話的,繼續對長安稱臣。

  多了的那個人是劉徹的第一個孩子。不是阿嬌生的,是衛子夫。

  衛子夫進宮一年多,劉徹把她忘了。後來劉徹嫌後宮人太多,裁員。倒是沒有裁到衛子夫,不過衛子夫自己找到劉徹,主動提出要走人。劉徹騰騰就想起了一年多前在姐姐家裡的經歷,覺著有些對不起衛子夫,於是讓她留下,當晚侍寢。衛子夫懷孕了,十月懷胎一朝臨盆,生下一個女兒。一直很鬱悶的劉徹也有了笑容,因為這至少證明了他自己是沒問題的,有一個孩子將來就會有無數個,那個阿嬌沒孩子純粹是她的問題。阿嬌知道這個消息後,就不停地鬧,都自殺了好幾回,越鬧劉徹對她反感越大。後來鬧到老太太那裡去,老太太不管,自己連個孩子毛都沒生,鬧下天來也是你的錯。老太太還高興呢,見到第四代人了,管她誰生的。不過館陶長公主有些陰毒的目光卻盯上了衛子夫。

  這二年多就是如此,往生的往生,出生的出生。

  公元前135年,劉徹即位後第六年。這一年一開春就有些邪氣,遼東郡的劉邦廟起火了。僅僅兩個月後,長安城的劉邦廟竟然也起火了,劉徹都穿了五天白,以示向劉邦謝罪。

  這似乎在昭示著什麼。

  8)竇後歸天

  一個月後,即前135年五月,太皇太后竇漪房駕崩。

  排除呂后不算的話,老太太歷經三任皇帝,文皇帝死後她開始參與帝國政治,計二十三年。老太太中年眼盲,一生奉行儉樸,到死都腦筋清醒,好事做過,不好的事做過,一直很強勢。干政,殺大臣,威脅新皇帝。

  從立國至今六十餘年,是大漢帝國的少年時期,是最純樸的時期。老太太完整經歷了這一階段,她是這個純樸帝國的見證者,也是忠誠的衛道士,自她死後,帝國開始發生改變。老太太的身後,帝國的人口和經濟實力達到空前規模。

  景皇帝時期,帝國最高層有兩股力量,劉啟為代表的劉氏皇族和老太太為代表的竇氏後族,應該說相處得還是很融洽的;後王娡封后上位,王家(田家)霎時間風生水起,擠入高層戰團;劉徹即位,頭頂兩宮皇太后,他夾在中間。竇、王、劉三家的勢力,表現在朝堂上,就是竇嬰、田蚡、劉徹三個人。

  本來竇家最強勢,因為有老太太在,幾乎整個帝國高層都和竇家有淵源。老太太死了,大樹已倒,被壓制的王、劉兩方迅速採取行動,對竇家實施進一步打擊。

  老太太安插在朝廷里的兩個老頭子,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被劉徹找了個很無稽的理由——太皇太后喪事操辦不力——撤職了;竇嬰依舊在家閒居,什麼新的委任也沒給他。並且接替許昌丞相職位的是田蚡,後族的勢力不可避免地擴張了。

  田蚡和竇嬰本來一團和氣的關係,頃刻間產生了質變。田蚡費盡心機,終於爬到了丞相高位。這個人帶有幾分暴發戶的味道,說是小人談不上,君子也談不上,不過人確實是很聰明。田蚡做丞相後對竇嬰的態度冷淡了許多,竇嬰原來養的許多門客,都跑到田蚡這邊來了。兩個人的關係,基本上算是破裂了,貌合神離。

  接替御史大夫一職的,是我們有些時候沒見的老朋友韓安國。劉徹即位後,韓安國重新出山,孤身來闖長安。他靠著一早在長安建立的關係,認識了田蚡,經過一系列的物質和精神交易,田蚡去跟姐姐王娡說,給韓安國安排一個職位,王娡給劉徹說了,正好劉徹對韓安國早有耳聞,於是韓安國得到了第一個中央政府任命,北地郡都尉。沒幾年時間,被調回長安,任職大司農,部級幹部,升遷了。

  我們前文說過,韓安國文武兼備,是當時頂級的人才,尤其對時局的觀察,準確狠辣。說實話,如果他能再年輕二十歲,說不定中國歷史上又要多一個和衛青李廣霍去病齊名的絕世將星。但是韓安國最大問題是心思太深了,做什麼事都是自保第一,是個老滑頭。心機重的人,都缺少某種氣質,霸氣傲氣殺氣或者隨便什麼氣,韓安國都沒有。

  韓安國任職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不僅僅是他和田蚡的關係,也因為他剛剛立了一次戰功。

  劉徹即位才六年,戰端已經開了兩次。

  1)劉徹的第一戰

  又是閩越國。

  東甌國舉國內遷至中原,閩越王駱郢又盯上了南越。閩越派兵進攻與其接壤的南越國領土,南越王趙胡遵從趙佗的遺願,有事情找帝國政府出面解決,不要自己亂來。於是緊急文書發往長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