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科幻探險] 《明日之後》作者:[美]惠特利·斯特里伯【完結】
這部電影小說根據大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的同名電影腳本改編,展示了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的話,那麼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故事的主角霍爾教授是一名古氣候學家,他頂著總統、政府官員及很多科學家的阻力,竭力要拯救世界於溫室效應。同時他還要前往紐約去救助兒子山姆,後者因為參加知識競賽而去了紐約。這座城市正被進入新冰期前的可怖天氣所控制。而山姆和女友蘿拉等人也在紐約展開了艱苦的、驚心動魄的自救。
《明日之後》將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到我們面前:如果再不注意環境保護,我們還能不能有後天?
第一部
難民隊伍
巡警堪倍爾把他的難民隊伍集合進一座損毀的寫字樓的三樓。然後他出去尋找些什麼,不是食物,這個時候在冰上是絕對不可能找到食物的。所有擠在下曼哈頓的咖啡館和飯店都開設在一樓。在這麼高的地方,如果你運氣好,可能會在一張辦公桌的抽屜里發現一頓午飯,凍得挺硬的。天黑後他轉回大樓,由裡面閃動的火苗所指引,火則是他們用家具和紙張燃起來的。“你找到什麼沒有?”圖書館保安員問。他現在臉色灰黃,羊皮紙的顏色。他的肝臟正在衰竭,托馬斯·堪倍爾想,但他不知道原因。只有上帝才知道在這些精疲力竭的人中可能出現什麼疾病。缺乏營養,過度疲勞,緊張焦慮擾亂免疫系統,使得所有原來沉睡的東西統統變得活躍起來。“我跟一個有短波掃描儀的傢伙交談了一會。他們聽說搜救隊還在南面I-95公路上執行營救任務。”計程車司機動了一動自己的身體。多數人都蜷縮在火堆邊,閉著眼睛,裹在他們惡臭的衣服里,儘可能少地將自己暴露在冷空氣中。有些甚至接受了托馬斯的建議,相互摟抱以取暖。司機問:“有多遠?”可能是亞特蘭大,托馬斯只能猜測。但他沒有說。“不肯定。”他說,便就此打住。保安他是不是名叫西達爾戈?
說:“這無關緊要。我們必須到他們那兒去。那是我們惟一的機會。”托馬斯不知道他是否能讓這些人再上路。如果你搞不到像樣的東西吃,你就睡得更長,更不想動彈,直到最終死去。這叫做餓死。“我們需要休息,首先,”他說,“我們就待在這兒到早晨再說。”也許,他在他隱藏的絕望中悄悄地想,早晨將成為永恆。雪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肯定超出了皮爾斯將軍為運送總統班子南下而準備的設備的負荷。他發現自己看著幾乎像新出現的山脈似的東西。他們在里奇蒙德北面的I-95上,但雪堆如此巨大,以至看上去他們一定是遠在謝南多荷斯,沿I-81前行。但不是。車上的超級導航儀並沒有受雲層的干擾。他們的定位非常準確,一秒都不差。前面,他們的鏟雪車朝天空噴射出一百英尺高的白色噴泉。於是在鏟雪車旁便隆起一座名副其實的雪山,直插雲霄。鏟雪車後麵皮爾斯將軍坐在一輛冰冷的悍馬里,時刻通過無線電跟汽車隊聯絡。陣風不時使鏟雪車從視野中消失,但隨即它醜陋但令人寬慰的形體又會重新出現,他們又能行駛大約半英里。
狂風呼嘯著,悍馬顫抖著,周圍變成白茫茫一片,司機叫停。將軍隨即得知,他已不再能望到鏟雪車的背影。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座山峰。他們沒有向前移動。前方無路可走。司機沉默地坐著,明顯地是在等待命令。
將軍知道發生了什麼:雪的傾瀉
簡單地說,一場雪崩
剛剛掩埋了鏟雪車。他一言不發地走到所謂的路上。他的靴子踩在柔軟的新雪裡幾乎陷到大腿。一剎那之間嚴寒使他瞠目結舌。悍馬的熱風機開足馬力,使車內的溫度升到,什麼,零上十度?但這外面,現在這才叫做冷。皮爾斯將軍知道車隊自四十小時以前離開白宮以來總共行進了二百零二英里。
他觀察著海軍陸戰隊員奮力清除車子周圍的積雪,看見他們的汗水結成冰,以細顆粒的狀態從他們身上往下掉,即使他們在勞作。
他也知道這是不行的。這些車子被雪封住了。在目前的狀況下不會有任何進展,而目前的狀況並沒有顯示任何終止的跡象。摘掉冬季護目鏡,他看見前面有輛熟悉的黑色轎車。擋泥板上的國旗凍得挺硬,猶如結了冰的理髮店門口的招牌。他拉開改制過的悍馬車車門,溜進裡面讓人幸福的暖氣中。總統穿著正式的西服,打著紅色的領帶,看上去幾乎有點荒唐。
但他在裡面很安詳,保持著某種國家元首應當保持的典雅風範。無論如何,總統的扈從依然有效地將受保護者隔離在他們周圍的凜冽寒氣之外。唉,但這維持不了多久了。“這樣不行,先生。”皮爾斯在總統旁邊安頓下來以後說。“突如其來的雪崩埋葬了我們的鏟雪車,道路徹底地被堵塞了。我們不能在這裡逗留,車子很快就要被掩埋的。”“我們必須以步當車。”總統說。
他的意見是正確的。沒有任何別的選擇。將軍感到一陣沮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怎麼可以落到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美國總統是不應當被困在一場雪崩里的。自然現象不足以阻擋總統前進!他要確認總統了解危險的性質。“離最近的掩蔽所還有好幾英里,先生。”總統有一會沒有說話。“那我們最好起程吧。”他咬緊牙關說。當一個黑暗、呆滯的黎明在中國大陸降臨時,黑暗由東向西席捲美國。歐洲被封鎖在可怕的寒夜之中。不可思議的氣溫出現了,在俄國和瑞典的一些地方達到零下一百二十度和一百三十度,南方則是零下一百度。在巴黎,只有聖心教堂和艾菲爾鐵塔伸出雪面。氣溫是零下九十九度,足以使鋼鐵的塔身凍得粉身碎骨。
這部電影小說根據大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的同名電影腳本改編,展示了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的話,那麼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故事的主角霍爾教授是一名古氣候學家,他頂著總統、政府官員及很多科學家的阻力,竭力要拯救世界於溫室效應。同時他還要前往紐約去救助兒子山姆,後者因為參加知識競賽而去了紐約。這座城市正被進入新冰期前的可怖天氣所控制。而山姆和女友蘿拉等人也在紐約展開了艱苦的、驚心動魄的自救。
《明日之後》將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到我們面前:如果再不注意環境保護,我們還能不能有後天?
第一部
難民隊伍
巡警堪倍爾把他的難民隊伍集合進一座損毀的寫字樓的三樓。然後他出去尋找些什麼,不是食物,這個時候在冰上是絕對不可能找到食物的。所有擠在下曼哈頓的咖啡館和飯店都開設在一樓。在這麼高的地方,如果你運氣好,可能會在一張辦公桌的抽屜里發現一頓午飯,凍得挺硬的。天黑後他轉回大樓,由裡面閃動的火苗所指引,火則是他們用家具和紙張燃起來的。“你找到什麼沒有?”圖書館保安員問。他現在臉色灰黃,羊皮紙的顏色。他的肝臟正在衰竭,托馬斯·堪倍爾想,但他不知道原因。只有上帝才知道在這些精疲力竭的人中可能出現什麼疾病。缺乏營養,過度疲勞,緊張焦慮擾亂免疫系統,使得所有原來沉睡的東西統統變得活躍起來。“我跟一個有短波掃描儀的傢伙交談了一會。他們聽說搜救隊還在南面I-95公路上執行營救任務。”計程車司機動了一動自己的身體。多數人都蜷縮在火堆邊,閉著眼睛,裹在他們惡臭的衣服里,儘可能少地將自己暴露在冷空氣中。有些甚至接受了托馬斯的建議,相互摟抱以取暖。司機問:“有多遠?”可能是亞特蘭大,托馬斯只能猜測。但他沒有說。“不肯定。”他說,便就此打住。保安他是不是名叫西達爾戈?
說:“這無關緊要。我們必須到他們那兒去。那是我們惟一的機會。”托馬斯不知道他是否能讓這些人再上路。如果你搞不到像樣的東西吃,你就睡得更長,更不想動彈,直到最終死去。這叫做餓死。“我們需要休息,首先,”他說,“我們就待在這兒到早晨再說。”也許,他在他隱藏的絕望中悄悄地想,早晨將成為永恆。雪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肯定超出了皮爾斯將軍為運送總統班子南下而準備的設備的負荷。他發現自己看著幾乎像新出現的山脈似的東西。他們在里奇蒙德北面的I-95上,但雪堆如此巨大,以至看上去他們一定是遠在謝南多荷斯,沿I-81前行。但不是。車上的超級導航儀並沒有受雲層的干擾。他們的定位非常準確,一秒都不差。前面,他們的鏟雪車朝天空噴射出一百英尺高的白色噴泉。於是在鏟雪車旁便隆起一座名副其實的雪山,直插雲霄。鏟雪車後麵皮爾斯將軍坐在一輛冰冷的悍馬里,時刻通過無線電跟汽車隊聯絡。陣風不時使鏟雪車從視野中消失,但隨即它醜陋但令人寬慰的形體又會重新出現,他們又能行駛大約半英里。
狂風呼嘯著,悍馬顫抖著,周圍變成白茫茫一片,司機叫停。將軍隨即得知,他已不再能望到鏟雪車的背影。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座山峰。他們沒有向前移動。前方無路可走。司機沉默地坐著,明顯地是在等待命令。
將軍知道發生了什麼:雪的傾瀉
簡單地說,一場雪崩
剛剛掩埋了鏟雪車。他一言不發地走到所謂的路上。他的靴子踩在柔軟的新雪裡幾乎陷到大腿。一剎那之間嚴寒使他瞠目結舌。悍馬的熱風機開足馬力,使車內的溫度升到,什麼,零上十度?但這外面,現在這才叫做冷。皮爾斯將軍知道車隊自四十小時以前離開白宮以來總共行進了二百零二英里。
他觀察著海軍陸戰隊員奮力清除車子周圍的積雪,看見他們的汗水結成冰,以細顆粒的狀態從他們身上往下掉,即使他們在勞作。
他也知道這是不行的。這些車子被雪封住了。在目前的狀況下不會有任何進展,而目前的狀況並沒有顯示任何終止的跡象。摘掉冬季護目鏡,他看見前面有輛熟悉的黑色轎車。擋泥板上的國旗凍得挺硬,猶如結了冰的理髮店門口的招牌。他拉開改制過的悍馬車車門,溜進裡面讓人幸福的暖氣中。總統穿著正式的西服,打著紅色的領帶,看上去幾乎有點荒唐。
但他在裡面很安詳,保持著某種國家元首應當保持的典雅風範。無論如何,總統的扈從依然有效地將受保護者隔離在他們周圍的凜冽寒氣之外。唉,但這維持不了多久了。“這樣不行,先生。”皮爾斯在總統旁邊安頓下來以後說。“突如其來的雪崩埋葬了我們的鏟雪車,道路徹底地被堵塞了。我們不能在這裡逗留,車子很快就要被掩埋的。”“我們必須以步當車。”總統說。
他的意見是正確的。沒有任何別的選擇。將軍感到一陣沮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怎麼可以落到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美國總統是不應當被困在一場雪崩里的。自然現象不足以阻擋總統前進!他要確認總統了解危險的性質。“離最近的掩蔽所還有好幾英里,先生。”總統有一會沒有說話。“那我們最好起程吧。”他咬緊牙關說。當一個黑暗、呆滯的黎明在中國大陸降臨時,黑暗由東向西席捲美國。歐洲被封鎖在可怕的寒夜之中。不可思議的氣溫出現了,在俄國和瑞典的一些地方達到零下一百二十度和一百三十度,南方則是零下一百度。在巴黎,只有聖心教堂和艾菲爾鐵塔伸出雪面。氣溫是零下九十九度,足以使鋼鐵的塔身凍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