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說下層小民“太歲頭上動土,大臣囊中取物”是教化不到或生活所迫鋌而走險咎由自取的話,那麼,家私萬金又受乾隆皇帝寵幸的權臣和|知法犯法就匪夷所思了。原來,和|家住西直門內,發跡後私慾膨脹,想在什剎海附近建一座豪華奢麗的深宅大院,由於清庭有制,他不敢明目張胆地蓋成王府式的建築,只好在內裝修上動腦筋,“欲與王府試比美”。恰好這時乾隆皇帝重修寧壽宮,和|看到許多殿宇建築設計非常別致,又非常舒適,心裡便有了主意——仿建。於是,他派心腹太監呼什圖潛入宮內,偷偷地取回寧壽宮的燙樣(模型,既有外觀,又有內裝修布置等)。後來和|府中用楠木裝修的“錫晉齋”就是依照大內寧壽宮中樂壽堂的式樣修置的。那麼呼什圖是如何通過警戒森嚴的宮廷之門的呢?又是如何在偌大的宮廷中探囊取物般的捧走了燙樣呢?這一點其實並非秘密,只要人們了解了和|既是軍機大臣又兼內務府大臣,宮門守衛等侍衛、宮中總管太監等只不過是他麾下一名小卒就夠了。此事對“戒備森嚴”的宮廷警衛狀況無疑是有力的嘲諷。

  禍起蕭牆,監守自盜本該從重處罰以示警戒,可事情出在當朝皇帝的寵臣身上,違規私建都不了了之,至於入宮竊走燙樣就不值一提了。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後來宮中發生的事雖也驚心動魄,但已不足為奇了。

  第四部分

  第78節 禁城行刺案

  這裡說說發生在紫禁城中的幾樁暴力事件。一是嘉慶八年(1803)的“陳德行刺嘉慶案”。陳德,鑲黃旗人,家奴出身,曾於內務府服役,熟悉宮廷門禁、宮內路設及日常護衛情況。因生活窘迫不滿於現狀,閏二月二十日這天,他混進大內,伏於神武門內順貞門前,待嘉慶皇帝御輦經過時持刀行刺,在場眾侍衛、護軍章京、護軍校、護軍等一時竟都驚惶失措目瞪口呆,後才有一御前大臣迎前攔擋,侍衛門才緩過勁來蜂擁而上,陳德力竭被俘,後桀刑而死。嘉慶皇帝雖倖免於難,但當朝皇上目睹一場御前血戰恐其至死難忘,宮廷門禁疏漏又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嘉慶十年(1805)二月二十日這天九點左右,一中年男子肩扛一桿用袍子裹著槍頭的鐵槍,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神武門外,看見門口有護軍把守也不避讓就要硬行闖入。這時值班護軍圖塔布上前攔擋,此人不但毫不畏懼,且用槍直衝圖塔布扎去,圖塔布一閃身,衣服已被戳破。這時在神武門當班的其他護軍聽到聲音過來圍捕,這位中年男子毫不示弱,一看長槍不能發揮作用就抽出藏在腰間殺豬用的兩把短刀,衝著護軍們劈頭蓋臉一陣狂砍。鏖戰中,砍破守門章京舒當阿帽檐,捋傷了護軍莫爾根的手指頭,砍傷護軍校八十四的頭臉,傷勢嚴重。後來行刺人被圍上來的護軍用亂棍打倒,帶至東值房審問,但該人僅供他叫薩彌文,山西五台王家莊人,因盟兄支使來京,其餘問話堅不吐露,沒過一會兒刺客因為傷勢過重當即斃命。嘉慶皇帝馬上下諭速查急奏,後來查知:薩彌文原名叫劉士興,居住在直隸省正定府藁城縣崗上鎮杜村,山西五台縣西王家莊人,出事前兩年已拜把結盟很少回家,在外邊幹些什麼家人也不得而知。大動肝火的嘉慶皇帝興師動眾派人訪查,但無果而終,最後只能將劉士興“戳屍梟示”警懾良民,自己解解氣而已。

  這件事發生後,嘉慶皇帝覺得值班護軍精勉驍勇功不可沒,馬上發出上諭獎勵有功人員。但有趣的是此案經仔細審理以後皇上了解到,當薩彌文衝進禁門時當班的護軍竟然都沒有佩戴武器,有些當班的護軍擅離職守甚至在屋內閒坐聊天。是功是過?是福是禍?嘉慶皇帝哭笑不得,只好再發上諭更換守門器械並加強門禁章程了事。

  事過八年以後,即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紫禁城內又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林清起義軍攻打紫禁城案”,史書中又稱“紫禁城之變”。這天,林清領導的天理教徒在太監的導引下攻打紫禁城,僅半日時間就直搗皇帝居室養心殿,可惜消息不准,嘉慶帝當時不在宮中。但當嘉慶皇帝得知此事後驚乎“我大清從前何等強盛,今乃至有此事。”更令嘉慶惱怒的是:“當守午門之策凌聞變,竟率兵開門首遁”。宮禁鬆弛、紀律渙散、守兵虛弱昭然若揭,清廷頹勢積重難返。

  門禁事件

  到了清朝末年,由於種種原因宮禁更加鬆弛,破禁之事頻繁發生,大內宮門上的銅瓦門釘竟能被人竊取並屢屢得手,東華門樓上存放的兵丁盔甲也被賊人洗劫,這些不該發生在紫禁城中的故事雖讓外人咋舌,但這類事情畢竟是“古已有之”,而最高統治者立法損法帶頭破禁就匪夷所思了。

  光緒六年(1880)紫禁城午門發生了一件驚動朝野的門禁事件。八月十二日清晨,慈禧太后身邊太監李三順帶著兩個雜役抬著兩千兩賞銀和一些宮中物品奔醇親王府而去。不料當他們走到午門時卻被值班的護軍給攔住了,要他們按規定出示門文(出門證)。李三順有太后口諭哪能示弱,衝著護軍們說:“這是太后特賞的東西,沒有門文。趕快放行,別耽誤時間!”值班的護軍們並不買帳,堅持要照章辦事。李三順扯著嗓門說:“向來宮裡賞給王公大臣的銀子都沒有門文只有紅單,今天幹嗎非得要門文?”已經拗起來的護軍哪肯服軟,仍然堅持一定要出示門文才能放行。李三順不依不饒地說:“你們要門文你們自己去辦!”值班護軍也不吃這一套,還是不放行。李三順無奈就嘟嘟囔囊的轉身準備去景運門補辦門文,但沒走多遠就被護軍玉林叫住,隨即上去就扭住了李三順的右手,這時,護軍祥福也趕過來幫忙,一把抓住李三順的衣襟將其摁倒在地,一時火氣上涌,兩人一陣拳打腳踢。李三順一個太監哪能經得起這折騰,左肋受傷昏死過去。護軍章京隆昌一看事情鬧大無法收場,趕緊打發護軍常禾去景運門向值班大臣稟報。說也巧,也該出事,太監劉鈺祥正好從此路過,一看此景聲稱要回去稟報太后,護軍忠禾想制止他,一把揪住了髮辮,但由於用力過猛一綹頭髮當即就被揪下來。這時,在景運門值班的護軍統領岳林聞訊趕來……雖然當時仍是兩位太后“垂簾”,但誰都知道貪權狡詐的西太后是實權派人物,得罪了當朝實權派人物那還了得。第二天,年僅十歲的光緒皇帝就在“兩太后”的授意下發出上諭,要求將起事護軍及有關人員均交刑部嚴懲。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大禍即將降臨在那幾個倒霉的護軍官兵頭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