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順治皇帝對天花的畏懼,超過乃父。《世祖實錄》記載,除了宮中避痘,在天花盛行時,“上避痘南苑”。更為嚴重的是,為了避痘,順治皇帝甚至會停朝。順治八年(1651)京城天花大爆發,是年十二月,順治皇帝下諭:

  “近日痘疹甚多,朕避處淨地。凡滿漢蒙古官民,有被冤控告者,內而赴各該衙門,外而赴各該地方官千理。此時奏告之人,概行禁止。如有違旨奏告者,按律治罪。”

  據史載,諭旨下發時,順治才從外地回京。此前,他一直“攜太后、皇后行獵”於遵化(今河北遵化)一帶的山中。十月出發,十二月才“迴鑾”。這是一次奇特的出宮行獵活動。皇帝行獵通常在秋天舉行,冬季行獵聞所未聞。顯然行獵不過是少年天子的一個堂皇的託詞。鑑於當時京中天花大流行,皇帝是在避痘。一代天子,竟為天花所迫,不得不將自己放逐於北方的寒山凍水之間。

  順治皇帝一生都在躲避天花,但命運偏偏和他開了個玩笑。順治十七年(1660)底,京城已在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春到來。這時從宮中傳出了消息,順治皇帝染上了天花。為此清廷上下做了最大的努力,最好的御醫被召到了養心殿;為了祈祝皇上平安度過大難,宮中供奉了痘神娘娘,民間傳統的為過春節所掛的春聯、已貼的門神、張掛的彩燈全部被撤下;同時諭令全國“毋炒豆、毋點燈、毋潑水”,並頒詔大赦天下。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順治皇帝還是被天花奪去了生命。

  順治死後,被埋在了生前曾避痘的遵化山中,後來這裡成了清代皇帝的重要陵寢之一,即東陵。

  第四部分

  第64節 防天花康熙措施最得力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順治皇帝病逝後的第三天,一個不滿八歲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中,成為新一代少年天子,這個叫玄燁的小孩,就是康熙皇帝。

  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時,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會發現小皇帝的臉上竟然有幾粒稀疏的麻子。也許他們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幾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夠坐上今天的龍椅。

  內幕是這樣的:

  順治皇帝突然病逝時年齡不到二十三歲。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則更傾向於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清宮服務有年,官至一品。他與順治皇帝及孝莊皇太后之間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係,順治皇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

  理智的老西洋傳教士很快就幫助順治皇帝下定了決心:皇三子玄燁最合適。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順治皇帝終於接受了建議。

  天花幫助康熙當上了皇帝,但康熙對天花卻心存餘悸。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玄燁一出生,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於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博斗的點點痕跡。這個經歷,在康熙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躲過天花之劫,玄燁進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一刻也沒離去。灰色的宮中“避痘”歲月,像是一場噩夢。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一夕三驚。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准隨便進出。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玄燁幼年的夢。

  康熙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統化。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痘診科,廣徵名醫。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

  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對傳統隔離防痘方法的繼承,在實施中有所創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莊的選擇與蒙古各部落首領圍班制度的建立。由於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各部入覲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於蒙古首領多為“生身”,為避免麻煩,順治帝曾多年不接見來京的外藩首領,後來又規定沒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不許入京覲見皇上。康熙初年,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時康熙對於一些元旦來朝外藩蒙古首領們自稱已出過痘一事表示擔憂。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康熙降諭理藩院:“凡元旦來朝外藩王等,雖雲已經出痘,朕猶慮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若有未經出痘,而尚有疑慮即欲回去者,著問明具奏。”理藩院傳諭蒙古各部後,各部王公等回奏說:“臣等出痘雖未知否,但特來慶賀元旦,仰賴皇上洪福,想亦無妨。俟行慶賀禮畢,始敢言還。”而各部蒙古首領含混的回答,更引起了康熙的警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