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644年,清軍入關,取代明帝國統治。隨著政治地位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清代皇帝的生活也在不斷地變化。吃飯、穿衣、寢居等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事情,也被蒙上政治色彩,規範出許多制度,作為顯示皇權和區別尊卑貴賤的標誌。

  在我國古籍《周禮》中,天子的衣、冠規定為“黃裳”和“玄冠”。其寓意天子受命於天,非凡人,他穿的服裝的顏色應合於“天地玄黃”之色。從色彩上看,“玄”是黑中有紅的深蘭色,代表天空;而“黃”色,是指土地之色。從此以後的天子到皇帝,時空跨越了幾千年,“玄”、“黃”色被當作正統的顏色,為歷朝歷代的官服制度相互因襲。以明黃色為主的皇帝服飾,也貫穿清代始終。但是,清代皇帝服飾的披領、箭袖和腰帶卻保留了滿民族獨特的風格。

  皇帝的官服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禮服中的朝服是皇帝在重大典禮活動時最常穿著的典制服裝。按清朝《大清會典》規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黃”,祭圜丘、祈谷用蘭色,祭日用紅色,祭月用月白色。其式樣,是由上衣、下裳組成通身長袍,另配箭袖和披領。衣身、袖子、披領都繡金龍,衣身繡三十四條金龍,兩袖各袖金龍一,披領繡金龍二。根據不同的季節,皇帝的朝服又有春夏秋冬四季適用的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

  朝服的形式與滿族長期的生活習慣有關。滿族先祖長期生活在無霜期短的東北,以少種植、多漁獵為主要經濟來源。“食肉、皮衣”成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尤其是滿洲貴族穿用的服裝多為東北特產的貂、狐、豬冽猻等毛皮縫製。為方便騎馬射箭活動自如,服裝的形式採用寬大的長袍和瘦窄的衣袖相結合。衣領處僅縫製圓領口,並配製一條可摘卸的活動衣領,稱“披領”;在兩袖口處各加一個半圓形可挽起的袖頭,因形似“馬蹄”,稱為“馬蹄袖”。滿族先祖穿寬大的長袍的腰間系一腰帶,胸前便成了存放出行小件物品的衣兜。這種設計適應狩獵生活中冬季騎射方便實用,披領保護頭頸,箭袖覆蓋手背有保暖的作用。後金時,努爾哈赤曾將這種貂皮縫製的袍子賞賜“眾家貝勒”穿用,沒有作為制度,至皇太極時,有建議確立滿族衣冠服飾。天聰六年(1632)皇太極在初定冠服制度中,特許“八固山諸貝勒”冬、夏俱服,在城中行走。由此便闡明“服制是立國之經。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不能改變國初之制”。皇太極告誡群臣,吸取金朝世宗的教訓,“凡改漢衣冠者,無不一再世而亡”,左佩矢、右挾弓,就好像把左手交給了他人,“待他人割肉而後食。”特別指出,漢族衣冠不利於騎射的道理,“我朝以武功取天下,還要以武功鞏固天下”。

  清入關後,滿族生活環境的變化,長袍箭袖已失去實際的作用,再次議論服裝改制。清前期的幾位皇帝認為:衣冠之制關係重大,它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盛衰興亡。尤其是對定鼎中原的少數民族來說,更是如此。到乾隆帝時進一步認識到,遼、金、元諸君,不循國俗,改用漢唐衣冠,致使傳之未久,趨於滅亡,深感可畏。祖宗的服飾不但沒有改變,還在不斷恢復完善,最終形成典章制度確定下來。

  因此,清代服飾與其他方面相比,滿族特點保存的較多。如長袍、箭袖的服裝不僅得到保留,還將其定為象徵國家最尊貴的禮服,載入清代典章制度中。在隆重的典禮上,皇帝視朝、臣屬入朝時所穿的禮服,即為朝覲之服,成為名副其實的朝服了。特別是滿族傳統服裝的箭袖,入關後雖然失去實際作用,但箭袖卻作為滿族行“君臣大禮”的行禮動作得以保留。箭袖又稱馬蹄袖,平時挽起成馬蹄形;一遇到行禮之時,敏捷地將“袖頭”翻下來,然後或行半禮或行全禮。這種禮節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後,已不限於滿族,漢族也以此為禮,以示注重守禮。因箭袖的這一特殊功能,清代的吉服、便服也都設計了箭袖。即使是平袖口的服裝,還要特意單做幾副質料較好的箭袖“套袖”,以備需要時套在平袖之上,用過之後脫下。這種靈活、方便的“套袖”還有個美好的名稱——“龍吞口”。清代官服的箭袖形式,一直保持到清朝滅亡。

  清代服裝在保留本民族傳統的同時,也吸收了歷代皇帝服裝的紋飾——十二章(十二章墨線圖)。十二章是十二種含義圖案:日、月、星辰(寓意普照天下)、山(高可仰,取其仁德)、龍(能興雲作雨,取其變化)、華蟲(取其文采昭著)、粉米(五穀之一,可以養人)、藻(有花紋的水草,取其有紋彩)、火(取其燃)、宗彝(為祖廟尊崇,表示不忘祖先)、黻(黑白兩色繡成弓形相背,示見善背惡)、黼(斧頭狀象徵權威)。這些紋飾象徵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權力“如天地之大,萬物涵復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臨之內”。

  宮中遇有喜慶的事,皇帝萬壽正日、皇太后萬壽聖節和元旦節令的前後三日,皇帝穿吉服。吉服又稱龍袍,上下連屬的通身袍,其形式是,右衽、箭袖、四開裾;領、袖都是石青色,衣明黃;通身繡九龍十二章,龍文分前後身各三條,兩肩各一條,里襟一條。龍紋間有五彩雲;十二章分列左肩為日,右肩為月,前身上有黼、紱,下有宗彝、藻,後身上有星辰、山、龍、華蟲,下有火、粉米;領圈前後正龍各一,左右行龍各一,左右交襟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穿吉服時,外面罩衰服,掛朝珠,佩吉服帶。清代皇帝的龍袍也有裘、棉、夾、紗等多種質地,適合一年四季不同季節穿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