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乾隆皇帝的兩位皇后的命運真是天壤之別。

  自古伴君如伴虎,后妃們一生的榮辱悲歡取決於皇帝的喜惡。何況宮廷的權力鬥爭複雜而激烈,即使在皇帝那裡得寵,也不能萬事大吉。

  同治十一年(1872),六歲即位的小同治皇帝已長成十七歲的翩翩少年,慈禧太后不得不放棄垂簾,把政權交給她的兒子同治皇帝。這已經讓權力欲極強的慈禧太后十分不快。而在挑選誰做皇后的問題上,東太后慈安、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又出現了分歧:東太后看中了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忒氏。崇綺是蒙古第一位金榜題名的狀元,阿魯忒氏生長在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知書達理,淑慎端莊;慈禧太后則看中了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認為這位聰穎俏麗的少女有自己年輕時的影子。由於同治皇帝也傾向於立阿魯忒氏為後,慈禧太后敗下陣來。這年二月初三日,兩宮太后頒布懿旨,選阿魯忒氏為皇后,同時,封富察氏等三人為慧妃、瑜嬪、嬪。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裡珍藏的兩塊綠頭牌,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綠頭牌最初是清代官員奏事或表明身份的,後來,皇帝選秀女、召幸后妃時也用,因此就有了選秀女時“留牌子”、“撂牌子”的說法。那位叫阿魯忒氏的秀女,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綠頭牌的一面寫著她的旗籍、家庭和年齡:正藍旗,蒙古,佐領名圖們達賚,原任員外郎景輝之曾孫女,前任副都統賽尚阿之孫女,侍講崇綺之女,十八歲。那位叫富察氏的秀女的名牌上也寫有這些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是選秀女時必不可少的,而在召幸后妃時則不需要寫這麼多,這是其一。其二,阿魯忒氏被立為皇后也正是十八歲。因此,這兩塊綠頭牌只能是當時選閱秀女時使用的。只是阿魯忒氏此時已經年滿十八歲了,按照清代選秀的規定,這是“超齡服役”。但考慮到同治選后妃開始於同治七年(1868),也就是四年前,初次應選時的阿魯忒氏正是十三四歲,並未逾歲。這兩塊綠頭牌的另一面分別寫著“皇后”、“慧妃”,應該就是剛剛確定了皇后和慧妃的名份時匆匆寫下的,所以字跡顯得比較潦草。

  這樣,也就埋下了慈禧與同治皇后關係緊張的禍根,再加上阿魯忒氏生性不苟言笑,更令慈禧太后耿耿於懷。據說,有人看到西太后與她的兒媳——同治皇后阿魯忒氏關係十分緊張,曾勸阿魯忒氏委曲求全,而阿魯忒氏卻不以為然,聲稱:我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宮中,地位是不容易動搖的。這使得從神武門入宮的那拉氏大發雷霆,因為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的鳳輿才能經過大清門、午門、太和門到坤寧宮“降輿”,其他被選中的宮妃只能由神武門進宮。當那拉氏從貴人到貴妃,最後終於以聖母皇太后的名義君臨天下時,她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從運送秀女的騾車上走下,又一步步地攀上權力頂峰的女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當權者卻有一個永遠的遺憾——她不是從大清門入宮的,儘管咸豐皇帝是成年以後即位,根本沒有大婚的機會,他的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東太后慈安,也不是從大清門入宮的,但阿魯忒氏的話讓慈禧太后想起了她入宮之初的低微身份,正戳到了慈禧的痛處。在同治皇帝死後,阿魯忒氏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傘,最終因不堪忍受慈禧太后的淫威,在同治皇帝死後不到一百天被迫自盡了。

  死者長已矣。活著的呢?當道光皇帝六十九歲駕崩時,他的妃嬪大多正當年華。更不必說那些短命的皇帝,如,順治皇帝活了二十四歲,同治皇帝只活了十九歲,他們的后妃無疑都是風華正茂。皇帝一死,他的后妃們就要搬出原來居住的東西十二宮,住進專為皇帝遺孀安排的院落——慈寧宮、壽康宮和壽安宮,就是人們常說的紫禁城裡的寡婦院。從此,這裡的座座佛堂和裊裊輕煙,就是她們未來日子的主要內容了。

  當三歲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一聲聲“就快完了”的安慰聲中登上皇帝的寶座三年後,武昌起義的槍聲宣布了清王朝的完結,挑選秀女的活動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第三部分

  第57節 清代皇帝的衣食與寢居

  清代是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自1644年入關到1911年退出歷史舞台,共歷二百六十七年十位皇帝——世祖福臨、聖祖玄燁、世宗胤G、高宗弘曆、仁宗禺頁 琰、宣宗 寧、文宗奕}、穆宗載淳、德宗載及末代皇帝溥儀,他們在紫禁城內居住、生活,享受著凌駕於千萬人之上的特權。若干年後,封建皇帝雖已作古,但他們住過的宮殿、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器物卻保存完好,作為歷史的遺蹟供後人參觀。但是,當人們置身於紫禁城巍峨的宮殿,面對數以百萬計的奇珍異寶,又無不感到神秘莫測——當年的皇帝是怎樣在這紅牆黃瓦、萬戶千門裡生活的?他們怎樣穿衣、怎樣吃飯?這些身居九五之尊的皇帝與民間百姓的生活究竟有哪些不同?

  讓我們帶著這一系列的未知走進紫禁城,去揭秘那斑駁的歷史。

  清代皇室發源於東北白山黑水間,滿族的直系先人為明代女真。明萬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傑出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歷時三十多年統一了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死後,皇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他統一整個東北,於後金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號稱帝,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皇太極博覽群書,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開拓進取,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他一系列的治國之策,對以後清代制定典章制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