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這些都是客觀上對誰有利與否的事,要想獲得皇位,還要靠自己的努力,靠政治權術。因為聰明才幹也並不一定就是嗣位的決定性條件,在專制制度中,嗣君的標準大都是由在位皇帝的利益得失觀和好惡觀來決定的。

  第二部分

  第35節 趣聞兩則

  隨著道光皇帝日漸衰老,奕}和奕D在各自老師的輔佐下,加緊了暗爭父寵,謀奪皇位的步伐。關於他們兄弟爭寵的事有兩個很有意思的趣聞。

  道光晚年的一個春天,道光皇帝命皇子隨駕到南苑圍獵。圍獵是清朝推崇尚武傳統的活動,通常也是檢驗皇子騎射才幹的考試。面對老氣橫秋的父皇,奕}、奕D兄弟二人都清楚此次校獵的重要,各自做了充分的準備。

  圍獵中奕D得心應手,獲得獵物最多。不勝欣喜之餘,還即興賦詩一首。正得意間,忽見奕}垂手侍立,不發一箭。原來,奕}知道自己騎射不如奕D,遂於事前問計於他的老師杜受田。杜受田熟諳政治權術,善於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他告誡奕}說:阿哥到圍場,萬勿發一槍一矢,並要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復命時,皇上如果問及原因,便說:“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也。”還叮囑說:你這樣回答,就一定能合乎皇上的心思,這是你一生的緊要關頭,你要切記,不可有一點疏忽。奕}照計而行,果然,道光皇帝聽後非常高興,讚嘆道:“此真帝者之言”!

  這則記載同時見於正史《清史稿?杜受田傳》和《清朝野史大觀》卷七,當是可信的。

  奕}用杜受田之計“藏拙示仁”,先下一城。

  這真是有作為不如會不作為啊!

  又一次,道光皇帝傳旨召奕}和奕D入對問策,就是垂詢國事政務。二人接旨後分別請教自己的老師。

  此時奕D的老師是卓秉恬,卓秉恬嘉慶七年中進士,有才氣,屬於少年得志類型的知識份子,喜經世致用之學。他步入仕途後體察民情,為政多所興革,升遷較快,歷任工部、兵部、吏部尚書,道光二十五年充任經筵直講,授體仁閣大學士。此人的特點是辦事認真,好發議論。如九卿會議制度,自軍機處成立後逐漸形同虛設,到道光年間,遇有九卿會議,經常只由一兩個王公或權相決定大計,其他與會者不過應名畫諾而已,惟獨卓秉恬一本正經,侃侃而談,據理爭辯,為此常不為同僚所認同。

  當奕D徵詢他的意見時,他鑑於奕D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知識紮實的特點,確定了充分展示才華的策略。告訴奕D說:“上(道光帝)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杜受田卻告誡奕}:“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意思就是,只要皇上說自己快死了,不等他問國家交給你該怎麼辦時,你就只管趴地下哭就成了。奕}言聽計從,使道光皇帝深感這個孩子仁孝。這位後來的咸豐皇帝在老師的幫助下,“藏拙示孝”再下一城。

  這真是會說不如會不說啊。

  此則記載雖僅見於野史,但兩個故事的演繹邏輯明顯相同,所描述的道光皇帝的性格特點也是一致的。特別是從事後咸豐皇帝對杜受田的恩寵有加和恭親王對卓秉恬的曖昧冷淡等實際表現來看,杜卓二人在輔佐皇子爭位中的舉措得失便顯而易見了。

  道光三十年(1850),被內憂外患困擾多年的道光皇帝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奕}和奕D的皇位之爭也有了結果。

  讓我們看看有關此事的清宮秘檔,一同來查證一下真實的答案和傳說原由的蛛絲馬跡吧。

  道光皇帝秘密立儲的檔案有幸保存下來。這是惟一存世的一組有關秘密立儲的珍貴檔案和實物,使得今人還能一睹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僅存的、最最機密的、由皇帝手書的傳位諭旨的真容。這組檔案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目前已經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並正在申報“世界文獻遺產”。

  這組秘密立儲的檔案和實物有:

  楠木~匣一個,長三十三厘米,寬十七厘米,厚八點五厘米,外罩黃色羊皮封套。

  內裝奏匣一個,上有封條的殘跡。

  硃諭一份。上書“皇四子奕}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放在一個帶有“慎德堂”圖記的板夾中。根據“慎德堂”圖記和字跡潦草無力的情況,以及《上諭檔》、《清宣宗實錄》的記載,可以證明此份硃諭是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臨死前在圓明園慎德堂親筆書寫的。可見它不是~匣中的原藏諭旨,而是公啟~匣前宣示的諭旨,後一併放入保存的。

  立儲諭旨一份。滿漢合書:“皇四子奕}著立為皇太子。”又漢文書“皇六子奕D封為親王”,沒有滿文。內層的包封紙上寫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並有道光皇帝的簽名。外層包封紙上寫有滿文“萬年”,也有簽名。

  此外,還有兩份交代身後應辦事項的遺諭。一份包封上寫有“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公同手啟”並貼有封條,上有簽名。另一份包封上貼有封條,蓋有“道光之寶”戳記和“封”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