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眾多的侍衛中,和|因何得到乾隆的賞識,正史與檔案中均無記載,而野史與筆記中說法卻很多,有的說法很離奇。據薛福成《庸庵筆記》稱,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之間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驚懼不敢出聲,只有和|應聲說道:“職掌此事的人難辭其咎。”乾隆一見,和|儀度俊雅,聲音清亮,於是馬上將其提升。另有一說,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朱注,偶然忘了下文,和|在旁背了出來,於是受知。如此等等。總之,年輕的和|英俊瀟灑,又頗有才學,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八旗子弟組成的侍衛中顯得出類拔萃,可能由於某一偶然的機遇引起了乾隆的關注賞識,從此便飛黃騰達。

  四十年(1775)閏十月,二十六歲的和|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次年正月,授戶部右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授國史館副總裁。十二月,兼任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內騎馬,旗籍抬入正黃旗。在極短的時間內,年輕的和|平步青雲,從一名普通的侍衛,如同坐直升飛機一般升入到權力高層,成為乾隆的親信重臣,這種升遷速度是極為罕見的。

  此後,和|更是年年加官,歲歲進爵,而且分管的多是肥缺要職,一旦駛入了權力的快車道,就一路加速狂奔。在中樞、部院中,和|長期擔任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先後擔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兼任理藩院尚書,以大學士分管刑部、戶部事務等。在經濟方面,和|擔任崇文門稅務監督長達八年(按規定一般為一年一換)、管理戶部三庫事務等。在軍事方面,和|先後擔任正藍旗、鑲黃旗、鑲藍旗、正白旗滿洲副都統、都統,兼步軍統領等。在文化教育方面,和|先後擔任《四庫全書》館、方略館、國史館、清字經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三次擔任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等。其爵位,由三等輕車都尉,封一等男爵,晉三等忠襄伯,再晉一等忠襄公。以上僅略舉大端,已可概見和|所受恩遇之隆。

  乾隆一生雄才大略,自視甚高,其倚重之人亦非泛泛之輩,如傅恆、劉統勛、于敏中、福康安、阿桂等,均可謂才智過人。和|能夠得到乾隆如此寵任,當然也不會像傳說的那樣不學無術、身無長技,僅靠精於拍馬、熟諳溜須而已。相反,和|雖無科名戰功,卻是很有才幹的。

  和|記憶力驚人,過目成誦,聰明決斷,辦事幹練,就連嘉慶也肯定他“精明敏捷”,這些正是晚年的乾隆所需要的。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曾特別提到和|“於清文、漢文、蒙古、西番(藏文)頗通大意,”“去歲(乾隆五十六年,1791)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併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唯和|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和|為了迎合乾隆,在詩、書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都達到較高的水平。他的詩收在《嘉樂堂詩集》中,有不少都寫出了真實情感。和|的書法頗似乾隆,可能是他刻意摹仿的,所以乾隆後期的一些詩匾等就交給和|代筆。總之,出眾的才學與能力,應是和|受知的重要條件。

  另一方面,和|長期伴駕左右,對乾隆揣摩很透,想乾隆之所想,思乾隆之所思,總能設法滿足乾隆的奢望與虛驕心理。在生活上,更是對年老的皇上照顧得無微不至。據朝鮮使臣記述,他雖貴為大學士、軍機大臣,但每當“皇帝若有咳唾之時,和|以溺器進之”。這在其他大臣當然是做不到的。

  也許,這些因素都不重要。從根本上說,“和|現象”是由晚年的乾隆一手製造出來的。

  第二部分

  第29節 權傾朝野

  和|一步登天,朝野內外有不少人是不服氣的。如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出身名門,精明幹練,史稱“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僚屬,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因此,深受乾隆信任,歷任要職。他本人也頗為自傲,以“年老位高,平日兒畜和|”,根本不把和|當回事。和|本來就是小人,為人“陰毒,少有嫌隙,必致中傷”,李侍堯既然主動去得罪他,他就一定要伺機報復。機會很快來了,當前任貴州按察使海寧改任奉天府尹入京謝恩時,和|打聽到李侍堯有貪縱營私情狀,就鼓動他奏參。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和|領命與刑部侍郎喀寧阿前往雲南查辦該案。和|把這個案子辦得很漂亮,一到雲南,即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很快就迫使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奉旨逮送京師議處。隨後,和|又奏陳雲南吏治廢弛,州縣多有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得到乾隆讚許,本欲即任其為雲貴總督,但考慮到該案是他查辦的,有些不便,遂改用另一親信重臣福康安接任。三月,和|在回京復命的途中即被提升為戶部尚書。通過查辦李侍堯一案,和|不僅出了一口惡氣,而且展示了自己的才幹,突顯了權勢地位,可謂一舉多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