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應桂馨以為“平反冤獄”“毀宋酬勛”的事有了進展,於是跟著來人去見洪述祖。
應桂馨原本竊喜不已,哪知見到洪述祖後,洪述祖所說的事,卻令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洪述祖告訴應桂馨,他這段時間在北京鬧得太過分,激怒了袁世凱,袁世凱已密令京畿軍政執法處處長雷震春暗中解決他。“大總統親口說:‘應某狼視,不可留也,且鈍初死於其手,不可不誅!’這是我在執法處的朋友聽雷震春親口講的。聽說雷震春找了很厲害的人物對付你,你最好先尋地方躲避一段時間。”洪述祖嘆了口氣,“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從今往後,你就好自為之吧。”
應桂馨沒想到竟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以前待在陳其美的身邊,知道陳其美一旦被人激怒,又不能明面上爭鋒較量時,往往會動用暗殺手段將之秘密除去,袁世凱身為大總統,想不到竟也是一路貨色。如今袁世凱掌控全國,既然他起了殺心,國內便不能再待下去了,擺在應桂馨面前的選擇有兩種,要麼避居海外,要麼避走租界。如果避居海外,應桂馨又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二次革命後,革命黨人的勢力退居海外,而應桂馨公開要求“平反冤獄”“毀宋酬勛”,革命黨人一定視他為眼中芒刺,欲拔之而後快。所以應桂馨的選擇只剩下一種,那就是避走租界。
為了保住身家性命,應桂馨的動作可謂雷厲風行。
他立刻乘馬車返回長發客棧,迅速收拾好行李,帶上父親和妻子,趕往前門火車站,準備乘火車趕赴天津。只要抵達天津,避入租界,他就可暫保無事。
應桂馨已經儘可能地行動迅速。
然而他千算萬算也算不到,他如此迅速地行動,卻正好落入了雷震春設下的圈套。
雷震春的確從袁世凱處收到了除掉應桂馨的密令,但他深知應桂馨住在旅館,行事極為招搖,是北京城內各方輿論關注的焦點,一旦在北京將其暗殺,一定會招惹來更多的關注,輿論上必然對袁世凱萬般不利。
雷震春追隨袁世凱近二十年,是袁世凱極為倚重的親信,懂得該如何替袁世凱分憂排難。他要暗殺應桂馨,又不能招惹來過多的關注,只能想辦法讓應桂馨離京,在北京範圍以外的地方動手。
應桂馨死賴在北京不走,讓他離開北京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暗殺的消息透露給他知道。這種見利忘義之人,一旦知道自己處在危亡旦夕,為求自保,一定會儘快逃離北京。
於是洪述祖粉墨登場。
洪述祖是北京政府的人,豈會為了應桂馨而壞袁世凱的事?他把暗殺的消息透露給應桂馨,並非想救應桂馨一命,而是聽從了雷震春的安排。他只用了三言兩語,便為應桂馨搭好橋鋪好路,指引應桂馨去往陰曹地府。
殺手
乘坐馬車來到前門火車站,應桂馨購買了下一班次去往天津的頭等座火車票。
發車時間是夜裡九點四十五分,尚有一個多鐘頭。應桂馨在休息室里候車,讓兩個保鏢留意四周,他自己也不時左顧右盼,生怕雷震春派來的殺手已經追趕上來。
好不容易挨到檢票時間,應桂馨在兩個保鏢的護衛下,急不可耐地登上火車,在頭等車廂里快速尋座位坐下。
應桂馨是第一個進入頭等車廂的乘客。他一坐下後,兩隻眼睛就一直盯著車門方向,打量走入車廂的每一個乘客。
夜裡乘車的人不多,購買頭等座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從應桂馨坐下開始,一直到火車開動,前前後後只有八個人登上頭等車廂,其中有一個腿腳殘疾的商人及其兩個跟班夥計、一對洋人夫妻、一對父子和一個青年學生。
殘疾商人登車之後,在兩個夥計的攙扶下,走到應桂馨的斜對面,沖應桂馨極有禮貌地微微一笑,然後慢慢落座。殺手須具有敏捷的行動力,絕不可能是殘疾人,應桂馨將殘疾商人排除了。但是他憂心忡忡,根本笑不出來,只是沖殘疾商人點了一下頭,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乘客身上。
那對洋人夫妻登車之後,用洋話小聲地交流,時不時面露笑容,顯得相談甚歡。那對父子則不言不語,父親面色鐵青,兒子看起來很不耐煩,兩人之間多半鬧了不愉快的矛盾。那個青年學生找到座位坐下後,從包里拿出一本書,在昏暗的燈光下專心閱讀,根本不理會周圍的其他乘客。
應桂馨觀察一番,覺得這些人都不像是殺手。他盯著車門方向,時不時又瞅瞅窗外,看看還會有什麼樣的乘客登上頭等車廂。不過直到火車開動,再沒有別的乘客登車。
火車駛離前門火車站時,應桂馨又把注意力轉到車廂內的八個乘客身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一番,還是覺得這些人不像殺手。
按理說,應桂馨應該覺得放心了。
可不知為什麼,他心裡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總覺得車廂內氣氛不對,總覺得今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火車駛離北京後,夜已經很深了。
頭等車廂內的乘客,都靠著座位在睡覺,連應桂馨的父親和妻子,此時也已沉沉入睡。應桂馨沒有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父親和妻子,只說天津有一位朋友邀請他一家人前去做客,所以他的父親和妻子才能心無旁騖地安睡。
在一片細微的呼嚕聲中,應桂馨始終保持著清醒。
應桂馨原本竊喜不已,哪知見到洪述祖後,洪述祖所說的事,卻令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洪述祖告訴應桂馨,他這段時間在北京鬧得太過分,激怒了袁世凱,袁世凱已密令京畿軍政執法處處長雷震春暗中解決他。“大總統親口說:‘應某狼視,不可留也,且鈍初死於其手,不可不誅!’這是我在執法處的朋友聽雷震春親口講的。聽說雷震春找了很厲害的人物對付你,你最好先尋地方躲避一段時間。”洪述祖嘆了口氣,“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從今往後,你就好自為之吧。”
應桂馨沒想到竟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以前待在陳其美的身邊,知道陳其美一旦被人激怒,又不能明面上爭鋒較量時,往往會動用暗殺手段將之秘密除去,袁世凱身為大總統,想不到竟也是一路貨色。如今袁世凱掌控全國,既然他起了殺心,國內便不能再待下去了,擺在應桂馨面前的選擇有兩種,要麼避居海外,要麼避走租界。如果避居海外,應桂馨又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二次革命後,革命黨人的勢力退居海外,而應桂馨公開要求“平反冤獄”“毀宋酬勛”,革命黨人一定視他為眼中芒刺,欲拔之而後快。所以應桂馨的選擇只剩下一種,那就是避走租界。
為了保住身家性命,應桂馨的動作可謂雷厲風行。
他立刻乘馬車返回長發客棧,迅速收拾好行李,帶上父親和妻子,趕往前門火車站,準備乘火車趕赴天津。只要抵達天津,避入租界,他就可暫保無事。
應桂馨已經儘可能地行動迅速。
然而他千算萬算也算不到,他如此迅速地行動,卻正好落入了雷震春設下的圈套。
雷震春的確從袁世凱處收到了除掉應桂馨的密令,但他深知應桂馨住在旅館,行事極為招搖,是北京城內各方輿論關注的焦點,一旦在北京將其暗殺,一定會招惹來更多的關注,輿論上必然對袁世凱萬般不利。
雷震春追隨袁世凱近二十年,是袁世凱極為倚重的親信,懂得該如何替袁世凱分憂排難。他要暗殺應桂馨,又不能招惹來過多的關注,只能想辦法讓應桂馨離京,在北京範圍以外的地方動手。
應桂馨死賴在北京不走,讓他離開北京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暗殺的消息透露給他知道。這種見利忘義之人,一旦知道自己處在危亡旦夕,為求自保,一定會儘快逃離北京。
於是洪述祖粉墨登場。
洪述祖是北京政府的人,豈會為了應桂馨而壞袁世凱的事?他把暗殺的消息透露給應桂馨,並非想救應桂馨一命,而是聽從了雷震春的安排。他只用了三言兩語,便為應桂馨搭好橋鋪好路,指引應桂馨去往陰曹地府。
殺手
乘坐馬車來到前門火車站,應桂馨購買了下一班次去往天津的頭等座火車票。
發車時間是夜裡九點四十五分,尚有一個多鐘頭。應桂馨在休息室里候車,讓兩個保鏢留意四周,他自己也不時左顧右盼,生怕雷震春派來的殺手已經追趕上來。
好不容易挨到檢票時間,應桂馨在兩個保鏢的護衛下,急不可耐地登上火車,在頭等車廂里快速尋座位坐下。
應桂馨是第一個進入頭等車廂的乘客。他一坐下後,兩隻眼睛就一直盯著車門方向,打量走入車廂的每一個乘客。
夜裡乘車的人不多,購買頭等座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從應桂馨坐下開始,一直到火車開動,前前後後只有八個人登上頭等車廂,其中有一個腿腳殘疾的商人及其兩個跟班夥計、一對洋人夫妻、一對父子和一個青年學生。
殘疾商人登車之後,在兩個夥計的攙扶下,走到應桂馨的斜對面,沖應桂馨極有禮貌地微微一笑,然後慢慢落座。殺手須具有敏捷的行動力,絕不可能是殘疾人,應桂馨將殘疾商人排除了。但是他憂心忡忡,根本笑不出來,只是沖殘疾商人點了一下頭,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乘客身上。
那對洋人夫妻登車之後,用洋話小聲地交流,時不時面露笑容,顯得相談甚歡。那對父子則不言不語,父親面色鐵青,兒子看起來很不耐煩,兩人之間多半鬧了不愉快的矛盾。那個青年學生找到座位坐下後,從包里拿出一本書,在昏暗的燈光下專心閱讀,根本不理會周圍的其他乘客。
應桂馨觀察一番,覺得這些人都不像是殺手。他盯著車門方向,時不時又瞅瞅窗外,看看還會有什麼樣的乘客登上頭等車廂。不過直到火車開動,再沒有別的乘客登車。
火車駛離前門火車站時,應桂馨又把注意力轉到車廂內的八個乘客身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一番,還是覺得這些人不像殺手。
按理說,應桂馨應該覺得放心了。
可不知為什麼,他心裡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總覺得車廂內氣氛不對,總覺得今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火車駛離北京後,夜已經很深了。
頭等車廂內的乘客,都靠著座位在睡覺,連應桂馨的父親和妻子,此時也已沉沉入睡。應桂馨沒有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父親和妻子,只說天津有一位朋友邀請他一家人前去做客,所以他的父親和妻子才能心無旁騖地安睡。
在一片細微的呼嚕聲中,應桂馨始終保持著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