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可惜高漸離雙目俱瞎,撞擊的方向偏差了分毫,沒有擊中秦始皇。
秦始皇又驚又怒,當即召入侍衛,誅殺了高漸離。
經此一事,秦始皇仿佛落下了心病,終身不敢再接近六國之人。
此後但凡想起荊軻和高漸離,秦始皇除了憤恨之外,還多了一絲懼怕。他甚至害怕見到兩人留下的東西。他將高漸離的築毀成了齏粉,至於荊軻所用的那柄徐夫人毒匕,則被他函封起來,藏於深宮,永不見天日。
後來劉邦率軍攻入咸陽,咸陽宮中一片大亂,徐夫人毒匕就此下落不明。
這柄因為荊軻刺秦王而青史留名的匕首,再度重現人間時,已是明朝萬曆年間,而持有它的主人,便是刺客道的創始人雷鱗。
賀謙沒有認出這柄青綠色匕首的來歷,但他可以想像三百年前雷鱗手持這柄匕首,在無數個暗夜潛行秘伏、殺人於無形的場景。
他懷著深深的敬畏,將青銅四方盒合上了。
他沒有動青銅四方盒內的任何一樣東西。
雖然是刺客道繼雷山之後的下一任王者,但是賀謙深切地明白,世道已經徹底變了,刺客道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相比於刺客橫行的亂世,他更希望有那麼一個時代,不需要任何刺客的存在。
賀謙推開了棺蓋,將青銅四方盒放進了青銅棺槨中。
在他準備將棺蓋推回去時,他停下來了想了想,又將陰陽、問天和鱗刺放了進去。他轉過身來,火光之下,已不見了胡客的蹤影,姻嬋的屍體也不見了,只留下地上的一攤鮮血,以及那柄暗青色的十字。賀謙將十字拾起,一併放入青銅棺槨,然後合上了棺蓋。
是時候離開了。
賀謙再次向青銅棺槨行了拜竹禮,也是最後一次。他把胡啟立和燭龍的屍體留在了洞廳里,然後默然地退出了天道。
賀謙在井山轉悠了一圈,搬來大大小小的石塊,一一丟入老井中,直至將整口老井填滿。接著他去水皮藏村借來了鋤頭,挖起泥土填入石塊間的縫隙,直到井口徹底被泥土覆蓋,看起來與地面無異。
多年之後,這裡將會綠草成茵,甚至長出參天大樹。刺客道的所有秘密,將從此湮沒於世,徹底不為人所知。
賀謙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然後面露微笑,轉身下行,離開了井山。
只是離開之時,他心中終不免懷有疑問。
天道盡頭處的洞廳,分明是雷鱗的墓葬,可是那刻有“鱗”字的青銅棺槨內,卻沒有雷鱗的骸骨。刺客道設置了種種玄機,必定是為了保護雷鱗死後不受驚擾,可是這位創始人卻沒有葬入其中,實在是令人費解。
這個疑問,使得賀謙走出山溝之後,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
只是回望一眼,僅此而已。
第十六章 陰霾下的“刺宋案”
二次革命
胡客抱著姻嬋,離開了洞廳,退出了天道。
四下里夜色茫茫,他站在槭樹林裡,人生中第一次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站了好一陣子,他低下頭看了看懷中的妻子。
人死不能復生,無論他如何心痛,如何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終究無法改變。姻嬋既然已逝,那就讓她入土為安,好好地離開人世吧。
胡客來到平武縣城,購置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他把姻嬋裝殮入內,卻不知該葬於何處。兩人一直四海漂泊,居無定所,似乎沒有哪個地方,與姻嬋有特別的聯繫。
胡客思來想去,最終想到了一個去處。
胡客將靈柩運到了長沙府,停放在湘江畔的江神廟中。
江神廟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但這裡是他和姻嬋叩拜天地共結連理的地方,對他和姻嬋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他打算把姻嬋安葬在江神廟的後院裡,安葬在牆腳的臘梅樹下。
下葬的那天,只有胡客一個人。
覆上最後一鍬黃土,他無比失落地坐在墳前。
七年多了,歲月如浮光掠影,匆匆而逝,最終只留下苦澀酸楚的回憶。那些過往與姻嬋相處的畫面,自腦海深處翻湧而起,一一從眼前掠過。
胡客拿起墳前的酒罈,那是醉鄉榭的酒。他傾斜酒罈,將酒水傾灑在姻嬋的墳前,然後將酒罈高高舉起,任由剩餘的酒水注入口中。對他而言,姻嬋就是過往歲月里最美的酒,他的確曾認認真真地醉過。
胡客搖搖晃晃地走進前殿,跪倒在神像前。他從不信神靈,此時卻無比虔誠地磕頭叩拜。一切緣分都是始於此處,那就讓它終結於開始的地方吧。
可是一切真的能夠就此終結嗎?
世人都說時間可以淡化一切,可是胡客心裡的那份思念卻越來越濃。他寄情於酒,常去醉鄉榭飲酒。他以前品而不嗜,喝酒絕不會超過一杯,可現在卻是成碗成壇地縱飲。
到後來胡客的錢財花光了,醉鄉榭的老闆看他可憐,便讓他在店裡做了店保,供他一碗飯吃。世道太亂,常有地痞流氓來喝酒鬧事,索要份子錢,老闆讓胡客做店保,原本只是看中他身材魁梧,讓他充充門面而已。沒想到胡客做了店保後,每有地痞流氓上門鬧事,他便下狠手教訓,那些地痞流氓即便糾集幾十人一哄而上,也被胡客片刻間悉數撂倒。城裡的地痞流氓從此再不敢上醉鄉榭來鬧事,連醉鄉榭所在的街道,也不敢輕易靠近。醉鄉榭的老闆沒想到胡客打起架來這麼厲害,自此之後酒食招待,讓胡客吃好喝好,只要胡客肯留在醉鄉榭繼續做店保就行。
秦始皇又驚又怒,當即召入侍衛,誅殺了高漸離。
經此一事,秦始皇仿佛落下了心病,終身不敢再接近六國之人。
此後但凡想起荊軻和高漸離,秦始皇除了憤恨之外,還多了一絲懼怕。他甚至害怕見到兩人留下的東西。他將高漸離的築毀成了齏粉,至於荊軻所用的那柄徐夫人毒匕,則被他函封起來,藏於深宮,永不見天日。
後來劉邦率軍攻入咸陽,咸陽宮中一片大亂,徐夫人毒匕就此下落不明。
這柄因為荊軻刺秦王而青史留名的匕首,再度重現人間時,已是明朝萬曆年間,而持有它的主人,便是刺客道的創始人雷鱗。
賀謙沒有認出這柄青綠色匕首的來歷,但他可以想像三百年前雷鱗手持這柄匕首,在無數個暗夜潛行秘伏、殺人於無形的場景。
他懷著深深的敬畏,將青銅四方盒合上了。
他沒有動青銅四方盒內的任何一樣東西。
雖然是刺客道繼雷山之後的下一任王者,但是賀謙深切地明白,世道已經徹底變了,刺客道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相比於刺客橫行的亂世,他更希望有那麼一個時代,不需要任何刺客的存在。
賀謙推開了棺蓋,將青銅四方盒放進了青銅棺槨中。
在他準備將棺蓋推回去時,他停下來了想了想,又將陰陽、問天和鱗刺放了進去。他轉過身來,火光之下,已不見了胡客的蹤影,姻嬋的屍體也不見了,只留下地上的一攤鮮血,以及那柄暗青色的十字。賀謙將十字拾起,一併放入青銅棺槨,然後合上了棺蓋。
是時候離開了。
賀謙再次向青銅棺槨行了拜竹禮,也是最後一次。他把胡啟立和燭龍的屍體留在了洞廳里,然後默然地退出了天道。
賀謙在井山轉悠了一圈,搬來大大小小的石塊,一一丟入老井中,直至將整口老井填滿。接著他去水皮藏村借來了鋤頭,挖起泥土填入石塊間的縫隙,直到井口徹底被泥土覆蓋,看起來與地面無異。
多年之後,這裡將會綠草成茵,甚至長出參天大樹。刺客道的所有秘密,將從此湮沒於世,徹底不為人所知。
賀謙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然後面露微笑,轉身下行,離開了井山。
只是離開之時,他心中終不免懷有疑問。
天道盡頭處的洞廳,分明是雷鱗的墓葬,可是那刻有“鱗”字的青銅棺槨內,卻沒有雷鱗的骸骨。刺客道設置了種種玄機,必定是為了保護雷鱗死後不受驚擾,可是這位創始人卻沒有葬入其中,實在是令人費解。
這個疑問,使得賀謙走出山溝之後,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
只是回望一眼,僅此而已。
第十六章 陰霾下的“刺宋案”
二次革命
胡客抱著姻嬋,離開了洞廳,退出了天道。
四下里夜色茫茫,他站在槭樹林裡,人生中第一次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站了好一陣子,他低下頭看了看懷中的妻子。
人死不能復生,無論他如何心痛,如何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終究無法改變。姻嬋既然已逝,那就讓她入土為安,好好地離開人世吧。
胡客來到平武縣城,購置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他把姻嬋裝殮入內,卻不知該葬於何處。兩人一直四海漂泊,居無定所,似乎沒有哪個地方,與姻嬋有特別的聯繫。
胡客思來想去,最終想到了一個去處。
胡客將靈柩運到了長沙府,停放在湘江畔的江神廟中。
江神廟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但這裡是他和姻嬋叩拜天地共結連理的地方,對他和姻嬋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他打算把姻嬋安葬在江神廟的後院裡,安葬在牆腳的臘梅樹下。
下葬的那天,只有胡客一個人。
覆上最後一鍬黃土,他無比失落地坐在墳前。
七年多了,歲月如浮光掠影,匆匆而逝,最終只留下苦澀酸楚的回憶。那些過往與姻嬋相處的畫面,自腦海深處翻湧而起,一一從眼前掠過。
胡客拿起墳前的酒罈,那是醉鄉榭的酒。他傾斜酒罈,將酒水傾灑在姻嬋的墳前,然後將酒罈高高舉起,任由剩餘的酒水注入口中。對他而言,姻嬋就是過往歲月里最美的酒,他的確曾認認真真地醉過。
胡客搖搖晃晃地走進前殿,跪倒在神像前。他從不信神靈,此時卻無比虔誠地磕頭叩拜。一切緣分都是始於此處,那就讓它終結於開始的地方吧。
可是一切真的能夠就此終結嗎?
世人都說時間可以淡化一切,可是胡客心裡的那份思念卻越來越濃。他寄情於酒,常去醉鄉榭飲酒。他以前品而不嗜,喝酒絕不會超過一杯,可現在卻是成碗成壇地縱飲。
到後來胡客的錢財花光了,醉鄉榭的老闆看他可憐,便讓他在店裡做了店保,供他一碗飯吃。世道太亂,常有地痞流氓來喝酒鬧事,索要份子錢,老闆讓胡客做店保,原本只是看中他身材魁梧,讓他充充門面而已。沒想到胡客做了店保後,每有地痞流氓上門鬧事,他便下狠手教訓,那些地痞流氓即便糾集幾十人一哄而上,也被胡客片刻間悉數撂倒。城裡的地痞流氓從此再不敢上醉鄉榭來鬧事,連醉鄉榭所在的街道,也不敢輕易靠近。醉鄉榭的老闆沒想到胡客打起架來這麼厲害,自此之後酒食招待,讓胡客吃好喝好,只要胡客肯留在醉鄉榭繼續做店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