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211 、1794年4 月,聯軍從尼德蘭進入法國北部,包圍了蘭德賴希要塞。為了解圍,皮舍格律率法軍分三路進攻聯軍右側。 梅嫩是聯軍右側的一個重要據點,由漢諾瓦的漢梅爾斯坦將軍率二千人防守。4 月26日,莫羅率領一路法軍包圍了梅嫩,4 月29日夜守軍突圍而去,損失很小。當時,香霍斯特任漢梅爾斯坦的參謀軍官(軍銜為炮兵上尉)。
人名索引
三畫
土古特(1736—1818)——男爵,奧地利外交大臣。1795年曾組織英俄奧聯盟反對法國。
馬森納(1758—1817)——公爵,法國元帥,曾參加拿破崙的各次戰爭。
四畫
不倫瑞克公爵,即卡爾·威廉·斐迪南(1735—1806)——普魯土元帥。1792年曾率普奧聯軍進攻革命後的法國,1806年耶納會戰中任普軍總司令,被拿破崙擊敗。
日羅姆,即日羅姆·波拿巴親(1784—1860)——拿破崙的弟弟,1807—1813年為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孔代(1621—1686)——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統帥。由於在弗郎德勒和荷蘭作戰時獲勝而著名。
牛頓(1642—1727)——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
巴爾克來(1761—1818)——公爵,俄國元帥。1810年任俄國陸軍大臣。1812年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任第一軍團司令。代理俄軍總司令。斯摩棱斯克會戰失利後,俄軍總司令的職務由庫圖佐夫接替。1813年庫圖佐夫死後,復任俄軍總司令。
巴格拉齊昂(1765—1812)——公爵,著名的俄國將軍。曾隨蘇沃洛夫去義大利和瑞士作戰。1812年戰爭中任第二軍團司令,在博羅迪諾會戰中負重傷而死。
貝利耳,奧古斯特(1684—1761)
——法國元帥,法國國防大臣。
貝利耳,阿爾芒(1692—1746)
——法國將軍。
貝累加爾德(1756—1845)——伯爵,奧地利元帥。1813—1815年任義大利戰區奧軍司令。 1814年任倫巴第與威尼斯總督。
貝費思公爵,即奧古斯特·威廉(1715—1781)——普魯士將軍。在西里西亞戰爭和七年戰爭期間, 曾任駐西里西亞普軍司令,1757年11月22日在布勒斯勞會戰中偵察時被俘。
烏迪諾(1767—1847)——公爵,法國元帥。參加過拿破崙的各次戰爭。
五畫
漢尼拔(前246 一前183 )——迦太基著名統帥。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曾大敗羅馬軍隊,公元前203 年回師救援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2 年在撒馬被羅馬人擊敗。以後逃往敘利亞,最後自殺身亡布留赫爾(1742—1819)——公爵,普魯土元帥。在1813、1814年對拿破崙的戰爭中任聯軍西里西亞軍團司令。 1814年極力主張進攻巴黎。1815年任普魯土軍團司令。在滑鐵盧會戰中起很大作用。
布圖爾林(1694—1767)——伯爵,俄國元帥。1760—1761年俄普戰爭中任俄軍總司令。
布爾農維耳(1620—1693)
——公爵,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元帥。三十年戰爭期間曾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服務。
本尼格森(1745—1826)——俄國將軍,漢諾瓦人,男爵。1773年到俄國軍隊服務。1812年任俄軍總參謀長,後被庫圖佐夫免職。
古斯達夫·阿道夫(1594—1632)——古斯達夫二世,瑞典國王(1611—1632),著名的統帥。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曾與丹麥、波蘭和俄國作戰,在三十年戰爭中屢敗天主教聯盟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
卡諾(1753—1823)——數學家,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在組織革命軍方面曾起過卓越的作用。——第卡爾大公(1771—1847)——奧地利大公,奧軍元帥。十九世紀的軍事理論家,著有《就德國1796年戰局論戰略原則》等書。參加過1796、1797、1805和1809年對法戰爭,1805—1809年任陸軍大臣。
卡爾四世(1604—1675)——洛林公爵。三十年戰爭期間(1618—1648),曾同法國和瑞典軍隊作戰。1634年被驅出洛林,轉入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為帝國軍隊元帥。
卡爾·亞歷山大(1712—1780)——即卡爾親王,洛林公爵,奧地利元帥。參加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
盧森堡(1628—1695)——公爵,法國元帥,路易十四時期的統帥。1672年在荷蘭作戰。
聖西爾(1764—1830)——侯爵,法國元帥和軍事理論家。1812年對俄戰爭中曾指揮第六軍,1815年和1817—1819年期間曾兩次被任命為法國國防大臣。
六畫
考尼茨(1711—1794)——侯爵,奧地利首相。曾主張聯合法、俄反對普魯土,但未成功。弗蘭茨二世即位後,於1792年離職。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 ——前323 )——又稱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的國王(前336 —前323 ),著名的統帥。曾通過戰爭建立了橫跨歐、非、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一世(1777—1825)——俄國皇帝(1801—1825)。在位期間曾多次參加反法聯盟對拿破崙的戰爭。
人名索引
三畫
土古特(1736—1818)——男爵,奧地利外交大臣。1795年曾組織英俄奧聯盟反對法國。
馬森納(1758—1817)——公爵,法國元帥,曾參加拿破崙的各次戰爭。
四畫
不倫瑞克公爵,即卡爾·威廉·斐迪南(1735—1806)——普魯土元帥。1792年曾率普奧聯軍進攻革命後的法國,1806年耶納會戰中任普軍總司令,被拿破崙擊敗。
日羅姆,即日羅姆·波拿巴親(1784—1860)——拿破崙的弟弟,1807—1813年為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孔代(1621—1686)——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統帥。由於在弗郎德勒和荷蘭作戰時獲勝而著名。
牛頓(1642—1727)——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
巴爾克來(1761—1818)——公爵,俄國元帥。1810年任俄國陸軍大臣。1812年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任第一軍團司令。代理俄軍總司令。斯摩棱斯克會戰失利後,俄軍總司令的職務由庫圖佐夫接替。1813年庫圖佐夫死後,復任俄軍總司令。
巴格拉齊昂(1765—1812)——公爵,著名的俄國將軍。曾隨蘇沃洛夫去義大利和瑞士作戰。1812年戰爭中任第二軍團司令,在博羅迪諾會戰中負重傷而死。
貝利耳,奧古斯特(1684—1761)
——法國元帥,法國國防大臣。
貝利耳,阿爾芒(1692—1746)
——法國將軍。
貝累加爾德(1756—1845)——伯爵,奧地利元帥。1813—1815年任義大利戰區奧軍司令。 1814年任倫巴第與威尼斯總督。
貝費思公爵,即奧古斯特·威廉(1715—1781)——普魯士將軍。在西里西亞戰爭和七年戰爭期間, 曾任駐西里西亞普軍司令,1757年11月22日在布勒斯勞會戰中偵察時被俘。
烏迪諾(1767—1847)——公爵,法國元帥。參加過拿破崙的各次戰爭。
五畫
漢尼拔(前246 一前183 )——迦太基著名統帥。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曾大敗羅馬軍隊,公元前203 年回師救援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2 年在撒馬被羅馬人擊敗。以後逃往敘利亞,最後自殺身亡布留赫爾(1742—1819)——公爵,普魯土元帥。在1813、1814年對拿破崙的戰爭中任聯軍西里西亞軍團司令。 1814年極力主張進攻巴黎。1815年任普魯土軍團司令。在滑鐵盧會戰中起很大作用。
布圖爾林(1694—1767)——伯爵,俄國元帥。1760—1761年俄普戰爭中任俄軍總司令。
布爾農維耳(1620—1693)
——公爵,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元帥。三十年戰爭期間曾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服務。
本尼格森(1745—1826)——俄國將軍,漢諾瓦人,男爵。1773年到俄國軍隊服務。1812年任俄軍總參謀長,後被庫圖佐夫免職。
古斯達夫·阿道夫(1594—1632)——古斯達夫二世,瑞典國王(1611—1632),著名的統帥。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曾與丹麥、波蘭和俄國作戰,在三十年戰爭中屢敗天主教聯盟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
卡諾(1753—1823)——數學家,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在組織革命軍方面曾起過卓越的作用。——第卡爾大公(1771—1847)——奧地利大公,奧軍元帥。十九世紀的軍事理論家,著有《就德國1796年戰局論戰略原則》等書。參加過1796、1797、1805和1809年對法戰爭,1805—1809年任陸軍大臣。
卡爾四世(1604—1675)——洛林公爵。三十年戰爭期間(1618—1648),曾同法國和瑞典軍隊作戰。1634年被驅出洛林,轉入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為帝國軍隊元帥。
卡爾·亞歷山大(1712—1780)——即卡爾親王,洛林公爵,奧地利元帥。參加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
盧森堡(1628—1695)——公爵,法國元帥,路易十四時期的統帥。1672年在荷蘭作戰。
聖西爾(1764—1830)——侯爵,法國元帥和軍事理論家。1812年對俄戰爭中曾指揮第六軍,1815年和1817—1819年期間曾兩次被任命為法國國防大臣。
六畫
考尼茨(1711—1794)——侯爵,奧地利首相。曾主張聯合法、俄反對普魯土,但未成功。弗蘭茨二世即位後,於1792年離職。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 ——前323 )——又稱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的國王(前336 —前323 ),著名的統帥。曾通過戰爭建立了橫跨歐、非、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一世(1777—1825)——俄國皇帝(1801—1825)。在位期間曾多次參加反法聯盟對拿破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