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孝文帝即位之初,已移居崇光宮的太上皇並沒有完全放棄手中的權力。不僅朝廷上重要的國務處理都要向他奏聞,他還屢屢頒布詔書行使大權,甚至親自率兵北征南討。延興五年(475年)冬十月,已為太上皇的獻文帝在平城北郊對蠕蠕遣使朝獻貢物,舉行了大閱儀式。這一切,使馮太后越來越覺得,自己要再次出面執掌朝政,太上皇已經有礙手腳。就這樣,又一場宮廷事變悄悄引發了。承明元年(476年)六月的一天,朝廷突然宣布戒嚴,京師氣氛緊張,宮禁之中更是戒備森嚴。不久,太上皇應召前來晉謁馮太后,被伏兵一擁而上擒拿住,強行軟禁起來。隨後,馮太后將其鴆殺於平城永安殿。

  馮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也就再度臨朝聽政,成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時的馮太后,已年過而立,無論才識、氣度還是政治經驗,都更加成熟了。

  馮太后再掌朝綱,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獻文帝死後,政局又動盪起來,不僅如此,官吏貪殘刻剝,民眾反叛屢起,也使北魏統治面臨潛在的威脅。為了北魏的長治久安,也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馮太后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幹。

  首先,馮太后對當初誣死李弈的李下了殺手,既給心上人報了仇,又除掉了一個人人痛恨的貪官,樹立了朝廷整頓吏治的良好形象。其他的不法者,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因為貪贓被處極刑,長安鎮將陳提等被罰徙邊。一些為官清正廉潔者,則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和賞賜。

  為了大權獨攬,她還以謀叛罪誅殺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李惠的弟弟、兒子和妻子也同時被殺。為了清除隱患,馮太后不惜大開殺戒,以致因猜忌嫌疑被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不過,馮太后對那些明顯沒有政治野心者,往往能加以安撫籠絡。如獻文帝的親信任內三郎的婁提,曾因獻文帝被害憤然拔刀自刎,幸而未果。馮太后不僅不怪罪他,反而下詔嘉獎他的節義。有些心懷不滿的大臣被她的舉動所感服,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

  ---------------

  鐵腕柔腸: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馮氏(5)

  ---------------

  馮太后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還特別注意培養扶植一些賢能之士做親信,組成一個效忠她的領導核心。在這個領導集團中,有拓跋氏的貴族,也有漢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內廷宦官。而其中的漢族名士,不少又是她的寵幸之臣。

  李弈被殺後,馮太后的私生活依舊毫無顧忌,不少健美強壯的男子成為其新寵。馮太后對其中的才幹之士,任以要職,委為心腹,這些人多成為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和股肱之臣。

  如自稱出身太原(今山西太原)的王叡,自幼傳承父業,精通天文卜策之術,承明元年(476年)後,因姿貌偉麗得到馮太后寵幸,一下就被越級擢升為給事中。不久,又被拜為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賜爵太原公。其後,王叡還曾勇退猛虎,保護了太后與孝文帝,因而更受親重。

  另一位是隴西李沖。李沖雖然是因為器能優長得到重用,但因其風度不凡,姿貌豐美,也逐漸被馮太后看中,成了她的情夫。馮太后常常將一些珍寶御物贈給他,素稱清貧的李沖,因而成為富室。馮太后臨朝時期,他以心腹之任盡職盡責,太和年間的許多改革措施,多有李沖參與謀劃。馮太后死後,李沖對孝文帝竭忠奉事,明斷慎密,孝文帝也對他“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

  除了那些恩幸之臣外,拓跋丕、游明根、高閭等一時名士也都頗得委重。每當褒美王叡等人,馮太后也會對拓跋丕等一同表揚,以示無私。這些人,成了馮太后臨朝時期的心腹集團。

  此外,馮太后還對宦官大加委任。宦官本來供事宮中,經常生活在帝妃周圍,馮太后臨朝聽政,對其中有才幹者也引為親信。所以像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皆由底層小宦官得到提拔,一歲之中而進至王公。馮太后利用他們出入禁闈,預聞機要,形成了“中官用事”的局面。但是,在她臨朝聽政的時期,並沒有發生宦官專權、脅迫朝廷的現象。這是因為馮太后雖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對其行為作了嚴格的限制。《魏書·皇后列傳》稱:“(馮)太后性嚴明,對閹官雖假以恩信,待以親寵,決不放縱自流。左右之人雖有纖介之愆,便遭棰楚杖責,多者至百餘,少亦數十。不過太后生性寬豁仁裕,不計前嫌,事後仍待之如初,有的還因此更加富貴。正因如此,人人懷於利慾,至死而不思退。”

  由於培植起一個忠心耿耿的政治集團,馮太后的臨朝專政取得了成功,所謂“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而尤為令人稱道之處在於,馮太后運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鋼鐵般的手腕,縱橫捭闔,排除干擾,對北魏的政治、經濟和風俗習慣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改革:太和新制

  太和,是孝文帝的年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一系列改革稱為“太和改制”。由於舊史的記載,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這一功勞歸於孝文帝,甚至徑直稱為“孝文帝改革”,而忽視了馮太后的實際作用。其實,在太和十四年(490年)之前,馮太后一直臨朝聽政,作為北魏的實際執政者,她是“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人。翻開史籍,馮太后勇於改革的蓬勃英姿便會展現在後世讀者面前。這一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正說明馮太后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