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上的一切向我們闡明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被文物部門保護的珍貴古墓正在一座又一座地被盜掘,盜墓手段日益專業化,無數珍貴文物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流向海外。文物代表著一個悠久文明所印記的歷史,從這個意義可以說,我們五千年的歷史中不斷地在被盜、流失,並且愈演愈烈。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面對這種境況,不能不擔心,也不得不嘆息。

  ------------

  附錄1:形形色色的盜墓人

  ------------

  中國的盜墓之風,綿延數千年而不絕,其複雜的社會原因,使得形形色色的人,都加入到盜墓者行列中。從封建帝王到普通平民,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從管理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至肩負守墓職責的守墓人,無一不在中國盜墓史上充當角色,演出了一幕幕盜墓的醜劇。

  古來王侯多盜墓

  自古以來,王侯就是身份地位和榮華富貴的代名詞。因此不難想像,王侯公子去盜墓,很少有為了錢財的,畢竟,財錢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多了。他們挖掘陵墓,大部分是為了泄私憤,小部分是滿足私慾。

  軍將也做盜墓人

  我國古代較大規模的盜掘陵墓,大都發生在戰亂時期,盜墓的主使或指揮者,主要是那些軍事統帥和將領。前面所介紹的從事過盜墓活動的帝王,如項羽、曹操等等,事實上也都是軍事統帥。所以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活動,主要都是由軍事統帥或將領策動的。古代的伍子胥、董卓、溫韜,近代的張宗昌、孫殿英、黨玉琨是較有名氣的代表。

  如前所述,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的盜墓大都發生在戰亂時期,因此,一些農民起義中發生大規模的盜掘陵墓也就很正常了。所不同的是,農民起義中的盜掘陵墓的對象,主要是封建皇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反映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們藐視封建皇權,與封建統治集團勢不兩立的革命精神。

  地方官監守自盜

  中國古代法律視盜墓為嚴重的犯罪行為,因此,防止盜墓行為、糾舉和制裁盜墓者自然也是地方官的職責。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官與盜墓賊沆瀣一氣,不僅縱容盜墓賊,還與他們坐地分贓,有的乾脆監守自盜,親手干起了盜墓的勾當,可謂是古代官場之中諸多怪現象之一了。

  螞蟻一樣的民間盜墓賊

  雖說每朝每代也許都有王侯盜墓、將軍掘冢或是地方官監守自盜,但是中國盜墓史上數量最多、最為普遍的仍是民間盜墓。民間盜墓者數量龐大而且活動隱秘,因此歷史上鮮有記載。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盜墓活動仍是民間盜墓者所為。

  總體來說,民間盜墓雖然多如牛毛,民間盜墓者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門,但是因其目的明確,規模較小,因此對陵墓的損害並不是很大。

  名稱 朝代 盜墓者 盜墓時間

  商湯冢 商 張恩 北魏

  比干墓 商 李朝儒 北宋

  周幽王墓 周 劉去 西漢

  晉靈公墓 春秋 劉去 西漢

  楚平王墓 春秋 伍子胥 春秋

  闔閭墓 春秋春秋

  管仲墓 春秋晉

  齊桓公墓 春秋春秋

  齊景公墓 春秋晉

  趙簡子墓 春秋 石虎 晉

  魏襄王墓 戰國晉

  秦始皇陵 秦 項羽 秦末

  名稱 朝代 盜墓者 盜墓時間

  西漢諸皇陵 西漢 赤眉軍 西漢末

  吳芮墓 西漢 孫權 三國

  梁孝王墓 西漢 曹操 三國

  東漢諸皇陵 東漢 董卓 東漢末

  孫策墓 三國

  劉表墓 三國晉

  劉備墓 三國唐

  魯肅墓 三國 王伯陽

  謝安墓 東晉 陳叔寶 後陳

  唐諸皇陵 唐 溫韜 五代

  陳武帝墓 陳 王頒 隋

  南唐二陵 後唐現代

  北宋諸皇陵 北宋 劉豫 金

  南宋諸皇陵 南宋 楊璉真枷 元

  康熙景陵 清 王紹義 民國

  乾隆裕陵 清 孫殿英 民國

  同治惠陵 清 王紹義 民國

  慈喜定東陵 清 孫殿英 民國

  光緒崇陵 清民國

  ------------

  後記:墓葬制度的演變(1)

  ------------

  上古時代,人們尚無靈魂觀念,再加上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死後不埋不葬,通常情況下,都是弄到野外讓野獸吃掉,也就是所謂的天葬,故《孟子·滕文公上》說:“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後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的靈魂觀念也隨之產生,於是出現了最初的墓葬,如《周易·繫辭傳》所記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商朝之葬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了商代,商人信奉鬼神,受這種風氣的影響,墓葬有了較大的發展。墓道、墓室、槨室和地面建築都已出現。在墓地制度上,也出現了嚴格的階級和等級區別。王墓區、貴族家族墓地、一般氏族組織墓地、平民墓地各自分開。

  商王的墓有“亞”字形和“中”字形兩種,都規模宏大。如安陽侯家莊最大的“亞”字形墓葬,深度15米以上,墓室面積330平方米,加上四面的墓道,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商王和各級貴族墓室用木棺槨,隨葬品豐富而精美,有青銅器、玉石器、陶器、漆器、骨角器等,並大量使用人和牲畜殉葬。而當時的平民墓只有3~4平方米,有的甚至不足2平方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