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相關文物

  一個虎座鳥架鼓,是當時所見最為完整的一套楚國樂器。然而,被追繳回的僅為雙虎、雙鳥和一對鼓槌,至於蒙皮鼓則到現在也不知去向。

  被破壞的國家館藏一級文物有菱形紋夾襖、對龍對鳳對鹿紋錦被、殘褐色星點紋錦面夾襖。殘朱紅鳳鳥紋織錦袷衣、殘對龍對鳳對鹿紋錦衣殘鳧紋錦被、單肩木鐵獻等7件。鳳鳥線、銅鏡、銅戈等文物12件。虎座、銅銑、陶鼎等文物7件。

  ------------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1)

  ------------

  :被群盜的邙山古墓群

  作案時間:1905年至今

  作案地點:洛陽邙山古墓群

  墓受害人:受害人太多,沒有詳細記錄

  作案人:全國各地盜墓賊

  作案後果:“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了”

  盜墓性質: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可查

  引子

  邙山又名北邙,是崤山向東延伸的余脈。廣義的邙山西起三門峽,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2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是指洛陽市以北,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邙山既無巍峨陡峭之險,又無風光秀麗之美,但這道普通的丘陵,卻是古都洛陽的北部屏障,歷史上很多戰爭發生在這裡,不少重大事件與邙山有關。尤其是邙山之上冢連冢,墓壓墓,古墓之多堪稱中國之最。“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的詩句真實記錄了這一情況。

  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在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的陵墓群範圍內,長眠著自東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才士名流。

  但由於年代久遠、歷史變遷、風剝雨蝕及近代以來遭瘋狂盜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數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難以準確統計和確認。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這句話在民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此可見,古往今來許多人都把邙山當作自己人生終點的最好歸宿。邙山有數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羅棋布,森然壯觀,許多人把它戲稱為中國的“金字塔”群。要知道,這裡所葬的人物身份還真沒有比埃及法老低的。劉秀、元宏等數十位君臨天下的帝王,張儀、樊噲、班超、狄仁傑等數千位將相名流,扶餘王、泉男王等眾多外邦國王,乃至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都安息在洛陽城北這幾十里的土嶺上。至於一般富貴人家的墓葬,那更是數不勝數。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1000多年前,在唐初詩人沈期的眼中,繁華的洛陽城外這塊北帶黃河、南望伊厥的風水寶地上,層層疊疊的名人墓葬已足以引發思古幽情。今天的邙山土嶺上看不到松樹,唯有古墓冢上的雜草和荊棘在秋風中獵獵作響,似乎在訴說著早已遠去的輝煌。

  近代的盜墓活動

  對邙山墓葬群的偷盜,從古代至近代斷斷續續一直沒有停止,卻不是很嚴重,也沒有給墓葬帶來太大的損害。因為那個時候,當地農民認為墓中的東西是不祥之物,就算哪天真地拾到了被雨水衝出來的陪葬物,大都也不敢拿回家,而是放在了村子的廟裡。其實使墓葬遭受嚴重破壞的盜墓行為是發生在近代的,其主要是由汴洛鐵路的修建引發的。

  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時一公司借款修築汴洛鐵路(現隴海鐵路的一部分),隨後又修建洛潼鐵路。鐵路通過邙山南麓,施工人員在就地取土時不斷挖出地下古墓。層出不窮的墓中陪葬陶器引起了在場外國技師的極大興趣,他們大量收集這些陶器並寄回歐美。這些古老的中國陶器在歐美市場受到極大關注,於是西方和中國古董商紛紛前來洛陽“重價求購”。商人們為了得到豐厚的利潤,“大索於邙洛之間”,持續40多年的大規模盜墓活動從此開始,洛陽古墓的噩夢也從此開始。

  聽說墓里的東西能賣錢,邙山各村廟裡以前存放的古物,一夜之間沒了蹤影。但據資料顯示,這時專門盜掘古墓的人還為數不多,村民們只是把無意中發現的古物拿去換錢而已。鄭家凹村有農民在溝底刨樹根,挖出一古墓中的唐三彩五六件,抱到洛陽城賣給了北京來的古董商,得了錢回去繼續挖,結果在一個墓中挖出五六十件,賣了100多大洋。有了賺錢的榜樣,此後每逢大雨過後,成群的村民就扛著鋤頭,在溝里到處搜尋。

  正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當時的中國,經濟凋敝,國家混亂,很多貪圖暴利的人不再甘心於偶然間的發現,他們開始到處搜尋、挖掘古墓。邙山之上延續千年的幽靜從此被打破。“發財示範效應”之下,邙山上幾十個村莊競挖古墓。大量的古冥器從邙山地下挖了出來,流向北京、上海,再流向國外。北京琉璃廠是邙山出土古物的主要集散地。當時很多中國知識分子喜歡購買這些古物,如魯迅先生就曾在琉璃廠購買過洛陽出土的古物。據《魯迅日記》,1913年2月2日,“往琉璃廠,購得北邙所出冥器五具,銀六元……又獨角人面獸身物一,有翼,不知何名”。但更多珍貴、精美的文物大都被外國人買走。著名學者羅振玉先生就曾遺憾地看著一個精美的銅造像被外國人買走。唯利是圖的商人們專門向有錢的外國人賣古董,所以“出土愈多,流向國外者愈多,如水之就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