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陵墓中的珍寶使金國兵將紅了眼,於是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盜掘活動。他們對小墓採用揭頂的方法,對大墓則從陵台側坡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每座陵墓都多次遭受洗劫,陵區內什物狼籍,撒骨揚塵,煙火瀰漫,一片混亂。

  南宋統治者聽到消息後,便派三京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到鞏縣謁陵。他見八陵全被金兵盜掘。宋哲宗的屍骨被挖出,撒在地上,很是痛心。回到朝中,聲淚俱下地向高宗講了所見慘狀。高宗敕命河南鎮撫使翟興父子及岳飛等將官,帶兵到永安趕走金兵,並派專人修葺陵寢。但因河南是金國占領區,每次戰爭必帶來金兵的報復,所以,永安、鞏縣成了宋金拉鋸戰的戰場,宋軍撤退,金兵復來,挖掘更凶,而且還燒房扒屋,砍樹伐木。於是,松柏茂密的陵地,很快就變成了荒原。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員劉豫為大齊皇帝。公元1132年,“大齊”傀儡政權遷都開封。

  金兵撤後,偽齊劉豫又派軍隊到永安盜掘陵墓,而且比他的主子更毒狠,更瘋狂。紹興二年的一天,西京奉先指揮兵士李英拿著從宋陵內盜來的玉注碗,在開封拍賣,被劉豫部下抓獲。劉豫見此物晶瑩質美,料非民間之物,便對李英嚴刑拷問;當李英供出是從鞏縣北宋皇陵中挖來的時,劉豫又詳細詢問了金兵盜墓的情況,於是頓生盜墓之心。

  為了掠奪墓中的財寶,劉豫專門任命谷俊為淬京陶沙官,負責盜掘汴京附近墳墓;劉從善為河南陶沙官,負責盜掘洛陽、鞏縣一帶山陵及墳墓。劉從善領著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直奔鞏縣、洛陽,同當時永安縣偽守竇玖勾結起來,以沒有被金兵盜過的墓為主要目標,對已盜過的也要再次挖掘,就連老百姓的小墳小墓也不放過。一時間,鞏縣北宋陵區內外,到處是盜墓的士兵,被拋棄的白骨比比皆是。他們搶劫之後,為了消除罪證,竇價放了一把火,將陵上建築及園林盡行燒毀。

  劉豫的毀滅性盜掘,使那些賴此生活的僧尼、柏子戶等無存身之處,只好流落他鄉。從此,北宋皇陵無專人管理,民盜相繼興起,西京一帶盜墓賊也趁火打劫。

  據《宋人軼事彙編》記載,那時河南(洛陽)有一夥盜墓賊,為首者姓朱。他們在盜宋太祖永昌陵時,撬開棺木,盜走棺內寶物後,見太祖腰束一玉帶,想取下來。因太祖屍體重,取玉帶很困難,朱某就用繩子綁住太祖的肩膀,然後與太祖面對面,再將繩子的另一端結環套在自己脖子上,用力抬頭將屍體撐起,解下玉帶。不料這腐壞的屍體由於受到擠壓而從口中噴出黑水,結果噴了朱某一臉,洗也洗不掉了。

  後來,這伙盜墓賊被官府捉去殺了頭,但盜墓之風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收斂,反而愈演愈烈。此後,元兵也曾進行搶掠;清末和民國初年,文物古董商又勾結帝國主義分子,收買、掠奪出土的文物。

  於是,洛陽盜墓賊勾結本地流痞,竟搭起帳篷,公開挖掘,使北宋皇陵再次遭受洗劫。著名的包公墓就是這時被盜的。1931年,鞏義的賀某盜掘包公墓,並將墓誌抬走。包大人頂著“包青天”的赫赫威名,竟也未能倖免於盜墓之難!

  包拯墓位於鞏義城南4公里的藝田鎮後泉溝村嶺上。這裡東有青龍山,西有廟洛水,南望嵩高,北與寇準墓遙遙相望,墓在永定陵區域範圍內,東南一公里即為永定陵,南去半公里便是真宗楊、劉二后妃陵。

  包拯墓坐北向南,墓象呈圓形,高5米,周長20米,墓前豎清康熙年間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書大字“宋丞相孝肅包公墓”。碑陰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記”,因風雨剝落,大都不可辨認。

  皇陵分布區域

  北宋皇陵分為四個區:

  趙弘殷的永安陵在嵩山太室山主峰峻極峰以北開陵後,趙匡胤的永昌陵在永安陵的西北400米處設陵,趙光義的永熙陵在永昌陵西北1000多米處設陵,是謂西村陵區;宋真宗的永定陵在西村陵區的正北再開新陵區,是謂蔡莊陵區;宋仁宗的永昭陵在蔡莊陵區正北再開新陵區,宋英宗的永厚陵設在永昭陵西北200米處,是謂孝義陵區;至此,帝陵區已延伸到洛河之濱,宋神宗的永裕陵只好“迎頭趕上”,在西村陵區以西3公里處開闢新的陵區,宋哲宗的永泰陵設在永裕陵西北600米處,是謂八陵陵區。

  西村區有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葬有宋宣祖、太祖、太宗,附葬皇后陵10座和宗室子孫墓140多座。永安陵系趙匡胤之父宣祖趙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另有太祖賀後陵、王后陵和太宗符後陵。永昌陵是太祖趙匡胤墓。永熙陵是太宗趙光義墓,附葬有太宗兩個李後和真宗郭后陵。

  蔡莊陵區有永定陵。在八陵村南,是真宗趙恆墓,附葬有真宗的李後、劉後和楊後陵。另有高懷德、蔡京、寇準、包拯墓。

  孝義陵區有永昭陵、永厚陵。永昭陵是仁宗趙禎墓,永厚陵是英宗趙曙墓。

  八陵陵區有永裕陵、永泰陵。永裕陵是神宗趙頊墓,附葬向後、朱後、陳後和徽宗王后4座皇后墓。永泰陵是哲宗趙熙墓,附葬劉後陵。

  北宋各皇陵的規模和建制基本相同,皆坐北朝南,每個陵區都由上宮、下宮和皇后陵及附葬王室子孫墓組成。上宮是陵園的主體部分,從南至北依次建有鵲台、乳台、神道和陵台。陵台就是墓冢,位於宮城的中部,陵台分三層呈覆斗梯形,上邊種植鬱鬱蔥蔥的翠柏,四季常青。陵台下稱地宮,是埋葬皇帝屍骨的地方。地宮規模甚為宏大,一般深達30米,由青磚砌成,仿照地面宮殿建築結構,牆壁上還繪有大型彩色壁畫。下宮也叫陵寢,位於上宮的西北部,是停放皇帝棺木和送葬官員居住的地方。圍繞上宮和下宮,築有十多米高的神牆,稱宮城。宮城一般占地一百多畝,四面開有神門,神門外各有石獅一對,防禦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