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晉南渡後,國力更為衰弱,已發現的南京東晉帝陵多依山而建,下為長7米左右的矩形筒殼墓室,寬僅5米,上起高約十餘米的陵山,規模只相當於東漢時的官員大墓。

  進入南朝後,經濟有所發展,帝陵也大於東晉時。宋、陳二代帝陵散列在南京,齊、梁二代的帝陵則集中于丹陽,形成較大的陵區。

  南朝墓室一般在高出平地10米以上處開挖,平面橢圓形,磚牆,上為橢圓穹窿,長約10米,寬約6米。墓室前接甬道,裝有二道石門,外加封門牆封閉。墓室上有厚約10米的封土,或與山齊平,或為5米左右的陵山。墓室和甬道壁鑲嵌模壓花紋磚,拼成獅子、仙人和“竹林七賢”等壁面線雕圖案。墓前建有享殿,殿前為陵門,三門並列,左右連陵牆。

  門外左右有闕,門前為墓道,長一公里以上,稱為神道。神道自外端至陵門間依次立石獸、石柱、石碑各一對。南北朝帝陵均遭嚴重破壞,墓室坍毀,地面只有少數石獸保存下來,石柱、石碑也均殘毀。

  南北朝之南朝陵墓的特點

  南朝是與北朝相對峙的一個政權,南朝的社會經濟相對超過北朝。大批的南下人民將黃河流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帶到南方,有力地推動了南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反映在陵寢建築上表現為規模較大、布局規整、有較豪華的地宮。

  南朝陵墓地宮一般都包括墓室、甬道、封門牆、墓道和排水溝五部分,並恢復了東漢謁陵的制度。因而地面上的建築也相當宏偉,在陵前神道兩側建置成對的石獸、石柱和穹碑等。從已發掘的南朝陵墓來看,總的來說南朝陵墓具備下述特點:

  一、陵墓依山建築,一般在山上開鑿較規整的長坑為墓室,然後填土夯平再起墳丘。室外四周修建多條擗土牆,室前建甬道,內設兩重石門,墓室底下還修建排水溝,以防潮濕。

  二、陵寢建制注重風水,營建陵墓一般先由相墓者勘察兆域。今存南朝陵園的方向無一定規律,而是視當地山水形式而定,這正是風水堪輿所致。

  三、陵前建置神道,神道兩側排列對稱的石雕,寢殿施以石柱,石柱上多刻有蓮花紋飾,這說明佛教藝術對南朝陵寢制度有較大的影響。

  南朝陵墓之典範:齊景帝修安陵

  齊景帝的修安陵,位於今天的江蘇省丹陽縣城東北,鶴仙坳山崗南麓。崗上林木蒼鬱,崗前是一片開闊的山坡地,景色秀麗。

  修安陵依山為穴,陵前建有神道,神道兩側列置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天祿和麒麟是傳說中的靈異瑞獸,陵前列置二獸,寓意皇帝受命於天,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威。

  修安陵前的石獸與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一樣,是由整塊巨石雕琢而成,但其風格不同於西漢石雕的樸實與渾厚,而是注重形體美,刀法細膩,是名副其實的圓雕。從造型上看,儘管這些石獸是人們憑著想像力創造出來的,但是它作為一種獸類的形象是真實的。石獸整體和局部造型和諧,動勢富有節奏感,似在曠野面對蒼穹嘶吼、奔騰,充滿了藝術魅力,是南宋石雕藝術的珍品。

  南北朝之北朝陵墓的特點

  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為十六國統治時期。這些少數民族有的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有的剛剛進入奴隸制,帶有殘酷的掠奪性。他們入主中原,使中原社會經濟的發展遭到破壞,更沒有能力營建大規模的陵寢,多採用傳統的“替埋”辦法,不起墳。

  史載,後趙的石勒和其母都是採用這種葬制,沒有任何標記。因此這一時期的陵墓至今未被發現。

  公元三八六年,鮮卑拓拔部統一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為了鞏固其政權,北魏統治者吸收漢族文化,實行一系列改革,又以佛教作為思想統治的武器,從而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進程,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陵寢的建制也隨之發生一些變化。北魏遷都前,陵域在今山西大同方山一帶,遷都洛陽後,陵域選擇在洛陽瀘河以西的北邙山。北魏陵園建制有以下特點:

  一、逐漸恢復了秦漢以來的陵寢規制,一般建有較高大的封土堆,陵前建築祭殿,為上陵拜謁之所。

  二、陵園內增置佛寺、齋室,表明佛教的影響滲入到陵寢制中。

  三、北魏遷都洛陽後,陵域布局規整,帶有鮮卑族族葬的遺風。瀘河以西是北魏諸帝陵域,瀘河以東,為近支皇族墓葬區和嬪妃葬地,再往東排列是“九姓帝族”,“勛舊八姓”和內遷“餘部諸姓”以及其他降臣墓地。這一布局與漢代帝陵陪葬制度有所區別。

  北朝皇陵的典範: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

  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北,鎮川公社附近的方山南部。東臨采梁山,北依長城,清澈的御河,沿方山側蜿蜒而去。

  永固陵始建於太和年間,歷時四年,是北魏帝後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

  死後仍做皇帝夢:魏晉南北朝的陵墓特色(2)

  ------------

  永固陵俗稱“祁皇墳”,底方上圓。地宮由墓道、前室、甬道、後室四部分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後室平面近方形,墓室南北總長十七米多。連接前後室的甬道呈長方形,均用青磚砌成。馮太后棺槨放置在後室。為防盜掘,墓門由條磚封閉,還特意在墓道內堆積大量石塊,在甬道內設置封門牆。整個地宮規模宏大,僅建築墓室磚就達二十餘萬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