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元前139年,茂陵開始營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歷時53年。《晉書·索縛傳》云:“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說,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徵集隨葬物品的費用。建陵時曾從各地徵調建築工匠、藝術大師3000餘人,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因此茂陵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官盜盜墓過程

  茂陵是西漢諸陵中最為突出的。所以被盜掘的次數和規模也遠遠多於其它皇陵。僅歷史記載的被盜事件即有五次。

  漢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修建了53年,他下葬茂陵時,封土上的樹木已經合抱。由於茂陵營築時間長,所以陵中陪葬物多得放不進去,引來盜賊的頻頻光顧就不難讓人理解了。

  西漢末年,琅琊人樊崇率百餘人進入泰山,揭竿起義。22年,新朝皇帝王莽派大軍10萬人對樊崇軍隊進行打擊。樊崇軍隊大舉迎戰,起義軍用赤色塗染眉毛,作為標誌,史稱“赤眉軍”。結果王莽的軍隊不堪一擊,潰散而逃。

  25年,赤眉軍30營(一營為一萬人)攻入長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入城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擄掠,將長安城搶劫一空後,赤眉軍又來到咸陽原上,發掘漢帝後墳墓,收取寶貨。西京長安二百年的文物,在這些農民手裡幾乎被破壞殆盡。而武帝的茂陵,當然也在劫難逃。

  茂陵是西漢王朝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據《長安志》卷十四引《關中記》記載:“漢諸陵高十二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實測茂陵封土,底部和頂部均為方形,陵高46.5米,底邊東西231米,南北234米,與記載相符。陵周圍有方形護垣,邊長431米,垣牆基寬5.8米,遺蹟依稀可辨。

  漢武帝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置於墓室後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後半部是一槨室,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五棺所用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濕,防腐性強。

  梓宮的四周,設有四道羨門,並設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漢書·霍光傳》日:“便坐,謂非正寢,在於旁側可以延賓者也。”簡單說,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饗之所,將其生前認為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殉葬於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據史書記載,赤眉軍掘開茂陵後,成千上萬的士卒搬取陵中寶物。搬了幾十天,但“陵中物仍不能減半”。茂陵附近的帝後陵,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但最令人髮指的是,這些起義軍竟然干起了奸屍的可恥勾當。據《後漢書·劉宣子傳》記載:赤眉起義軍進入關中,攻占長安後,焚燒了皇宮,又發兵西征,“逢大雪,坑谷皆滿,上多凍死,乃復還,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26年,赤眉軍再一次“光顧”了茂陵。當時他們正被劉秀領導的起義軍打敗,窮途末路,兵退咸陽。許多士兵都開了小差,軍心十分不穩,樊崇為此一籌莫展。此時,起義軍的軍師給樊崇出主意說:“眼下我們東有劉秀攻打,西有隗囂追擊,兩面受敵,想退是不可能了。只有設法再次打進長安,方有一線生機。只是現在雪下得這麼大,軍心不穩,我看主要是士兵閒來生事。這一帶陵墓不少,不如叫大家去掘墳盜寶,士兵們有了財物,士氣自然高昂,攻進長安就有希望了。”樊崇一聽,茅塞頓開,立即下令士兵再次去盜茂陵。

  東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一個惡霸:董卓。此人是涼州的一個下層豪強,他的部屬都是些地方上的土霸和羌族胡族的豪酋。董卓為首的一群極端兇惡的豺虎盜賊是歷史上最野蠻的破壞者。當時人口、文化、財物最集中的洛陽、長安,都被這群野獸毀壞殆盡。

  董卓曾下令大將呂布盜掘西漢諸皇陵。至於呂布盜掘諸陵的詳細情況史無記載,不得而知。不過據說呂布盜茂陵時,董卓曾交付其一個秘密任務,那就是要其留心尋找茂陵墓中的秘方妙藥。原來董卓有個孫女,名叫董白。此女長得花容月貌,且生性乖巧,甚得董卓喜愛,被視為掌上明珠。十歲時董卓就封她為渭陽君,但是可惜的是,這董白是個啞巴。此事令董卓十分憂慮,曾廣延天下名醫為之醫治,均未見效。後來,董卓聽手下大臣說,漢武帝劉徹一生敬神尋仙,熬煉仙藥,其陵中也許會有專治啞巴的靈丹妙藥。於是,他把這個任務交於呂布。

  呂布帶領大批士兵進入茂陵,在搬運大批寶物的同時,也細心地找起了靈丹妙藥。但是搜遍了整個陵墓,連漢武帝的棺木都翻了個底兒朝天,靈丹妙藥還是未能找到。這個故事系民間流傳,真偽難辨,但董卓曾派呂布盜掘茂陵卻是不爭的事實。

  唐朝末年,又一支農民起義軍開進了漢武帝的茂陵,其首領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巢。關於黃巢起義軍盜掘茂陵的細節,史無記載,不便妄加想像。

  民盜盜墓過程

  ------------

  誰是茂陵掘盜人:茂陵的歷次劫難(2)

  ------------

  公元前84年,漢武帝葬後剛剛四年,可謂屍骨未寒,但其陵已被人盜掘,陵中物品已經“上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