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其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察。不過我們只要對上述的傳聞稍做分析,就可以發現大多並不可信。試想,如果石勒、石虎兩人的力量,連趙簡子的墓都沒有辦法盜成功的話,又怎麼能輕易就打通了堅如盤石的秦陵地宮?項羽當年率領千軍萬馬,也對秦陵無計可施,二石難道有特異功能?退一步講,即使是打開了隧道,依秦陵的堅固,作為支柱的銅柱兩個人怎麼能將其取下,別說“數根”,就是一根,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再說從歷代對秦陵的防護上看,怎麼能讓他們又挖又刨而沒有人發現呢?

  “洞窟”的說法就更顯荒唐。秦始皇幾十年處心積慮建成的堅固陵墓,怎會如此不堪一擊?一陣雨水衝擊,就能衝出個大窟窿,那麼秦陵修建完工這麼多年,不早就被雨水沖得千瘡百孔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秦陵作為一座超級天子大墓,以其埋藏豐富,必然會引起各種人物的覬覦。自它建成之日起,歷代盜墓賊的確對其虎視眈眈,也確是作過種種努力。但是這種努力,在龐大的陵墓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所以現代考古專家也曾預言說,傳了千言的秦陵被盜也只是外圍部分,秦始皇陵的地宮應該還是完好無缺的。當然,推測也僅僅是推測,至於真相如何,也只有等待秦陵真正開掘那天的到來。

  ------------

  歷史上最大的盜墓頭兒:項羽盜秦始皇陵(3)

  ------------

  歷代對秦陵的維護

  對於秦始皇帝陵的保護,早在秦代就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守護。

  經過四年楚漢戰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為了籠絡人心,公元前195年,劉邦下令對秦始皇陵妥為保護,安排20戶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護。

  西漢政府則把對秦始皇帝陵的保護,列於歷代帝王陵墓之首。

  北魏政府明確規定在秦始皇帝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隋煬帝也曾下詔保護秦始皇帝陵。

  到了唐代,為了保護秦始皇帝陵,不僅規定“無得芻牧,春秋置祭。”還下令置廟,增加配享。

  北宋政府在保護秦始皇帝陵方面,工作最為突出,曾多次下令保護。

  明清時期,政府雖多次下令保護歷代帝王陵墓,但均未惠及秦始皇陵。不過明代的都穆和清代的陝西巡撫畢沅曾在秦始皇陵做過實地調查。

  現代考古過程

  說來有趣,世人關注的秦始皇陵是由幾個陝西農民無意間發現的。

  1974年臨潼區下和村楊培彥、楊文學、楊新滿等幾位農民在打井。

  “這地咋這麼硬呢?”“就是”,幾位農民邊打井邊議論。“哎,聽老輩子說這面好像有瓦爺(兵馬俑)啊。”其中一人說道。“那你就刨一個”,大夥笑道。

  “哎呦,快看這是什麼?”一個人叫道,大夥上前一看,一個有鼻子有眼的泥做的人頭。

  “這難道真是瓦爺?”“先報告政府再說!”隨後,這個瓦爺頭引來了陝西省組織考古發掘隊。

  1974年3月,震古爍今的兵馬俑出世。

  隨後的探測、試掘和部分發掘表明,這裡放置兵俑和車馬的從葬坑共有三個,這組陪葬坑位於秦始皇陵園東垣外一千米的地方,正當東門大道的北側,是一組模擬軍事序列,旨在捍衛地下皇城的“御林軍”。

  這些同真人真馬等高的數以千計的陶俑群,都深入到現在地面以下五至七米,按照軍事序列安排,分布在三個坑內。三個坑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第一號坑為一個長方形地下土木建築,分長廊和十一條過洞,裡面放滿了排列成三十八路縱隊與陣勢的陶質武士和車馬俑像。試掘面積中,出土武士俑五百餘件,戰車六乘,每乘四馬,計陶馬二十四匹。此外,還出土一批青銅劍、吳鉤(彎刀)、矛、駑機、鏃、銅殳等實戰武器。

  二號坑面積較小,約六千平方米,外形很象一把曲尺,是一個由步、弩、車、騎四個兵種穿插成曲形的混編隊列。所用的兵器也依兵種和戰鬥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分別,各自持有弓、弩、戈、矛、戟、鉞、劍等。

  三號坑最小,面積五百平方米,形似凹字。在坑的正面停放著一具面向東的華蓋乘車,後隨四個戴長冠的甲俑。在南北兩個側室里,分別布置著六十四個侍衛甲俑。專家們認為,這裡是統帥一、二號俑坑兵陣的指揮部。

  1974年7月,袁仲一先生在陵園外城東門附近初步調查了門闕遺址,發現了農民在平整土地過程中出土的門礎石和石條等建築遺物。

  8月份對內城的系統勘探,訂正了1962年調查時認為內城是方形的認識,經實測內城形狀是南北大於東西的長方形。

  1980年初,地宮南牆出土。

  1979年到1982年間,封土西側與北側的墓道及東側的五條墓道相繼被發現。

  1995年3月,在距封土北邊沿130米處,張占民先生主持清理了由6組形制不同的大型建築構成的陵寢遺址。

  1996年至1997年間,在內外城之間的東南部又發現了一座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

  1998年7月對新發現的大型陪葬坑進行了試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鎧甲,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