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事情絕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封建時代無論是在皇室還是民間都實行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度。若朱祁鈺是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大兒子,則其繼承朱瞻基的皇位,之後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長子朱見濟,這一切都順理成章。可偏偏朱祁鈺是朱瞻基的次子,他上頭還有個哥哥朱祁鎮,朱祁鈺這個皇帝還是特殊情況下臨危頂替皇兄做的。所以說連老子都名不正言不順,他的兒子朱見濟就更受詬病了。

  原先朱祁鎮並無子嗣,朱祁鈺若想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倒還說得過去。可氣人的是朱祁鎮的妃子周還香偏就搶先一個月生下了朱見深,這使得局勢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由此也引出了一場激烈的宮闈爭鬥。

  朱見濟剛一降世,朱祁鈺便迫不及待的欲立其為太子,遂於朝堂上放出風聲,想探探百官的口風。眾朝臣皆心照不宣,大都採取觀望態度,不急於表明立場。

  且說朱祁鈺的正宮皇后汪氏,對立朱見濟為太子一事感到坐立不安。其原由便是朱見濟乃杭妃所生,萬一將來登上天子大位,則杭妃必然會母憑子貴坐上太后寶座,自己這個正宮皇后反而淪為杭妃臣屬,豈不悲哉!所以汪皇后是極力反對立朱見濟為儲。

  不想讓朱見濟被立為儲,那這個太子何人來做?汪皇后想到了朱祁鎮之子朱見深。朱祁鎮乃宣德先皇長子,其子朱見深便是先皇的長孫,所以按理說朱見深才是皇位正統繼承人。於是汪皇后便聯絡自己在朝中的心腹,命他們上書奏表,要求皇帝立太皇之子朱見深為皇室儲君!

  當然汪皇后並不是真心想要維護朱家的宗族正統,她心裡的盤算即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杭妃成為未來的皇太后。在此目的的驅動下,景帝正宮汪皇后與南宮太皇朱祁鎮之間反倒結成了一種利益同盟。

  朱祁鈺接到了汪皇后心腹言官遞上來的奏摺,上面淨是些嫡傳正宗之言,意思無非就是要景帝維護宗室正統,立先皇長孫朱見深為太子。

  朱祁鈺閱之大怒,但又無言辯駁,遂感鬱悶至極。

  司禮太監興安看穿了朱祁鈺的心思,便在一旁迎合道:“這群言官腐儒,就會成天般弄是非!他們也不想想,萬歲爺您才是當今的天子,將來繼承萬歲爺江山的,自然應該是萬歲的親生兒子。哪有撇開兒子不立卻叫侄子來當太子的道理?!”

  興安此話可謂是說進朱祁鈺的心坎里了,朱祁鈺忙感嘆道:“是啊,是啊!到底還是你興安懂得朕的心吶!那群言官無非就是欺負朕不是先皇長出,繼而拿什麼嫡傳正宗來打壓朕。按眼下這情形,他們似乎不會善罷甘休,朕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興安回道:“言官腐儒不過是一幫黃口豎子,在朝中既無資歷又無根基,不足為懼。依奴才愚見,只要皇上能獲得朝中有份量的閣僚支持,則盡可將擁立南宮朱見深的那一派給壓制下去!”

  朱祁鈺聽罷覺得興安所言頗有道理。目前朝中輿論對己不利,然而只要那些尚未表態的重量級官員出面支持自己,則輿論導向必將扭轉。

  但朱祁鈺仍舊心存疑慮:“可是那些有資歷的閣僚全是些老滑頭,一個個都默然不語,似乎是在靜觀其變。朕又如何讓他們表態支持於我?”

  興安便給朱祁鈺出了個主意:“這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萬歲爺何不施以重金,奴才料定那群老貨見了白花花的銀子必然會有所動心!”

  於是,中國歷史上一幕驚世罕有的鬧劇就此上演。過去歷代的皇帝都是嚴懲貪官,如今倒好,皇帝主動出錢賄賂大臣,真是風水輪流轉!

  朱祁鈺的主要行賄目標是內閣要員。當時的內閣構成是首輔陳循、次輔高轂,另外還有四名閣員。司禮監興安以皇帝的名義將六人分別召入宮中,先是明確闡述了萬歲爺立儲的態度,然後便悄悄塞給首輔陳循、次輔高轂每人一千兩紋銀,其餘四位閣員則是每人五百兩。

  除內閣之外,朱祁鈺也向各部尚書分別施了賄。

  眾朝臣收了錢後皆哭笑不得,皇帝“賞”的銀子,想不要都不行。既然拿了好處,就得替人辦事。首輔陳循即刻召集內閣成員開會協商,最後眾閣僚達成共識,擁立朱見濟為東宮太子!

  內閣的表態支持令朱祁鈺大喜過望,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那麼識趣,像吏部尚書王直和兵部尚書于謙就屬於那種不識時務的愣頭。見皇帝竟公然向大臣行賄,王直的反應是直接將自己的那份賄銀怒擲於地,捶胸頓足呼喊道:“朝綱頹敗至此,這讓老朽死後有何顏面去見先皇吶!”

  皇帝為了立個太子而向大臣行賄,此事讓王直感到無比汗顏,但朝中有的是不要臉的人。

  內閣表態擁立朱見濟之後,大批見風使舵的官員便紛紛上書迎合,以至輿論環境一下子扭轉,支持朱見深的一派被強力打壓了下去。

  景泰三年五月,朱祁鈺之子朱見濟被冊立為皇儲,諡號“懷獻太子”,正式成為大明帝國的法定繼承人。景帝朱祁鈺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儲君已立,千秋萬世,就此定局!

  對南宮裡的朱祁鎮和錢玉英來說,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的消息無異於一道晴空霹靂,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朱見深轉眼間變得一文不名,朱祁鎮一家四口已然跌入了永世不見天日的黑暗深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