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據《蒙古人民共和國發展史》附錄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歷史大事記》:1921年,3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7月,蘇聯紅軍進入蒙古,庫倫“解放”,人民政府成立;11月,蘇赫巴托爾率團訪問蘇聯,蘇蒙簽訂友好條約。1922年,7月,成立“內防局”,專製取締反革命和間諜;9月,蒙古各地“武裝干涉者和占領軍被肅清”。——只剩下了在邊境那一邊的黑戈壁“占山為王”的黑喇嘛了。黑喇嘛絕不是等閒之輩,他已經感覺到危機鄰近,所以他極力想通過投靠中國民國政府來作為依託。實際正是這個舉措促使“內防局”下了必欲除之的決心。
最初了解了刺殺黑喇嘛的經過,曾使我想起法國畫家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1793年,馬拉被刺客刺死在浴缸里,手裡還拿著一支鵝毛筆。當然,“人民之友”、雅各賓專政的領袖馬拉,與黑戈壁的黑喇嘛沒有可比性。但他們其實都是死在了自己的“天真”上。
1923年1月,黑喇嘛被刺死在黑戈壁的要塞“碉堡山”。1928年7月,新疆督軍楊增新死在宴會上。
1928年7月7日,烏魯木齊的“俄文法政專門學校”舉行畢業典禮,邀請楊增新出席。同時,除了新疆的政要,還有蘇聯駐烏魯木齊領事。席間,上菜的速度出奇地慢,楊增新一再催促。主菜終於來了,學校的教務主任說了一句“準備好了”,上菜的傭人立即掏出手槍向楊增新連發數槍,楊增新中了一槍,但掙扎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厲聲怒斥:“你幹什麼!”馬上被擊中7槍,倒地身亡。
“你幹什麼!”
“你們想幹什麼?”
楊增新與黑喇嘛在這一點上,終於取得了一致。
黑喇嘛死後,部眾消散,要塞瓦解。但他的頭顱卻成了俄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原珍品博物館)的藏品。經過2003年,2005年兩次考察,我有個感覺,那就是遲早黑喇嘛被草草掩埋又被秘密挖出的殘軀,也將重現人世。
從70年代開始,聯邦德國的劇作家和導演彼得·薩德茨基一直夢想拍攝一部以丹畢堅贊-黑喇嘛-假喇嘛為主人公的、規模宏大的電影史詩《草原起義》(Aufstand in der Steppe)。
薩德茨基就在蒙古拍電影的問題,進行了無數次的談判,他曾直接給澤登巴爾、巴圖孟克等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寫信。他終於明白,他們是不會讓他拍一部將假喇嘛表現為壯士、英雄的電影的。……薩德茨基在長達數年之久時間裡,曾多次致函列寧格勒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原珍品博物館)館長。他在信函中指出,多角度,仔細拍攝假喇嘛頭顱(3349號藏品)的照片,對扮演假喇嘛的演員的化裝非常必要。而博物館提供的假喇嘛頭顱照片對薩德茨基來說,太一般,不夠專業,於是,他開始寫信與羅瑪金娜聯繫,請羅瑪金娜幫忙重新拍照。
1990年5月,得到答覆的薩德茨基,專門委託德國蘇聯學家沃爾夫從西柏林前往彼得堡。5月11日,重新拍照了假喇嘛的頭顱。羅瑪金娜在《假喇嘛的頭顱》一書中寫到當時的情況:
我懷著一點迷信的恐懼走近了一張小桌子,上面是容器,戴上長長的塑料手套後,我拿出了3394號陳列品,以便讓受彼得·薩德茨基委託從西柏林來的蘇聯學家卡林·沃爾夫拍照。
在籌劃拍攝關于丹畢堅贊-黑喇嘛的史詩電影期間,彼得·薩德茨基成了“業餘”的中亞現代史家。同時,他提出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假設,那就是:1923年(或如哈士綸記載的1924年),在黑戈壁的要塞中被刺死的,並不是黑喇嘛本人,而是他的一個替身。這個假設立足於有關黑喇嘛之死的蒙古文獻,有諸多漏洞與矛盾。
比如,難道黑喇嘛沒有得到蒙古紅色政權有關針對他的“秘密”行動——軍事法庭已經缺席判處他死刑——的消息?而黑喇嘛一貫相當重視媒體的新聞。他置身於在黑戈壁中的城堡里,不可能什麼都讀不到,甚至什麼消息也沒有。尤其是關於外蒙古政局的。他的眼線遍及中國西部與整個外蒙古,他們搜集的絕不只是來往於途的商旅的情報。既然黑喇嘛已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已向全體蒙古人民發布了通告,為執行行動也已“秘密”派遣了多名軍官和骨幹軍士。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完全一無所知?
《黑戈壁》十一(7)
正是這一反常情況,使得彼得·薩德茨基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黑喇嘛留在黑戈壁城堡里的,只是他的替身。被刺殺的當然也是替身。
對此,羅瑪金娜的看法是:“在對這個人物(黑喇嘛)進行了長期、全面的研究之後,我可以斷言,他並沒有那麼足智多謀和陰險狡猾,以致於想到預先為自己尋找一個替身。他未曾讓給他送來食物和茶水的人先行品嘗,未曾疑心他們是不是另有目的而來。那時,他根本顧不上耍什麼陰謀詭計;至於他的身世與經歷,他之所以‘隱瞞’,是因為它並不像他本人所希望的那樣無可指責。他並沒有像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受過良好的教育。我認為,事情還沒有到尋找替身的地步。”
但是,這並沒有說服薩德茨基。1991年,彼得·薩德茨基從哥廷根給羅瑪金娜寫信,說他在美國買到了黑喇嘛的銀鞍。可如果他買的是真正的黑喇嘛的銀鞍,那麼,札哈沁貝勒的一切:從身世到與黑喇嘛的關係,都成了問題。因為,他在1928年告訴哈士綸,是他在陷落之際將黑喇嘛的黑馬銀鞍一併帶出了黑戈壁。同時,他將這個據說是阿睦爾撒納使用的寶貴馬鞍送給了哈士綸,從30年代就一直保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
最初了解了刺殺黑喇嘛的經過,曾使我想起法國畫家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1793年,馬拉被刺客刺死在浴缸里,手裡還拿著一支鵝毛筆。當然,“人民之友”、雅各賓專政的領袖馬拉,與黑戈壁的黑喇嘛沒有可比性。但他們其實都是死在了自己的“天真”上。
1923年1月,黑喇嘛被刺死在黑戈壁的要塞“碉堡山”。1928年7月,新疆督軍楊增新死在宴會上。
1928年7月7日,烏魯木齊的“俄文法政專門學校”舉行畢業典禮,邀請楊增新出席。同時,除了新疆的政要,還有蘇聯駐烏魯木齊領事。席間,上菜的速度出奇地慢,楊增新一再催促。主菜終於來了,學校的教務主任說了一句“準備好了”,上菜的傭人立即掏出手槍向楊增新連發數槍,楊增新中了一槍,但掙扎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厲聲怒斥:“你幹什麼!”馬上被擊中7槍,倒地身亡。
“你幹什麼!”
“你們想幹什麼?”
楊增新與黑喇嘛在這一點上,終於取得了一致。
黑喇嘛死後,部眾消散,要塞瓦解。但他的頭顱卻成了俄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原珍品博物館)的藏品。經過2003年,2005年兩次考察,我有個感覺,那就是遲早黑喇嘛被草草掩埋又被秘密挖出的殘軀,也將重現人世。
從70年代開始,聯邦德國的劇作家和導演彼得·薩德茨基一直夢想拍攝一部以丹畢堅贊-黑喇嘛-假喇嘛為主人公的、規模宏大的電影史詩《草原起義》(Aufstand in der Steppe)。
薩德茨基就在蒙古拍電影的問題,進行了無數次的談判,他曾直接給澤登巴爾、巴圖孟克等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寫信。他終於明白,他們是不會讓他拍一部將假喇嘛表現為壯士、英雄的電影的。……薩德茨基在長達數年之久時間裡,曾多次致函列寧格勒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原珍品博物館)館長。他在信函中指出,多角度,仔細拍攝假喇嘛頭顱(3349號藏品)的照片,對扮演假喇嘛的演員的化裝非常必要。而博物館提供的假喇嘛頭顱照片對薩德茨基來說,太一般,不夠專業,於是,他開始寫信與羅瑪金娜聯繫,請羅瑪金娜幫忙重新拍照。
1990年5月,得到答覆的薩德茨基,專門委託德國蘇聯學家沃爾夫從西柏林前往彼得堡。5月11日,重新拍照了假喇嘛的頭顱。羅瑪金娜在《假喇嘛的頭顱》一書中寫到當時的情況:
我懷著一點迷信的恐懼走近了一張小桌子,上面是容器,戴上長長的塑料手套後,我拿出了3394號陳列品,以便讓受彼得·薩德茨基委託從西柏林來的蘇聯學家卡林·沃爾夫拍照。
在籌劃拍攝關于丹畢堅贊-黑喇嘛的史詩電影期間,彼得·薩德茨基成了“業餘”的中亞現代史家。同時,他提出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假設,那就是:1923年(或如哈士綸記載的1924年),在黑戈壁的要塞中被刺死的,並不是黑喇嘛本人,而是他的一個替身。這個假設立足於有關黑喇嘛之死的蒙古文獻,有諸多漏洞與矛盾。
比如,難道黑喇嘛沒有得到蒙古紅色政權有關針對他的“秘密”行動——軍事法庭已經缺席判處他死刑——的消息?而黑喇嘛一貫相當重視媒體的新聞。他置身於在黑戈壁中的城堡里,不可能什麼都讀不到,甚至什麼消息也沒有。尤其是關於外蒙古政局的。他的眼線遍及中國西部與整個外蒙古,他們搜集的絕不只是來往於途的商旅的情報。既然黑喇嘛已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已向全體蒙古人民發布了通告,為執行行動也已“秘密”派遣了多名軍官和骨幹軍士。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完全一無所知?
《黑戈壁》十一(7)
正是這一反常情況,使得彼得·薩德茨基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黑喇嘛留在黑戈壁城堡里的,只是他的替身。被刺殺的當然也是替身。
對此,羅瑪金娜的看法是:“在對這個人物(黑喇嘛)進行了長期、全面的研究之後,我可以斷言,他並沒有那麼足智多謀和陰險狡猾,以致於想到預先為自己尋找一個替身。他未曾讓給他送來食物和茶水的人先行品嘗,未曾疑心他們是不是另有目的而來。那時,他根本顧不上耍什麼陰謀詭計;至於他的身世與經歷,他之所以‘隱瞞’,是因為它並不像他本人所希望的那樣無可指責。他並沒有像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受過良好的教育。我認為,事情還沒有到尋找替身的地步。”
但是,這並沒有說服薩德茨基。1991年,彼得·薩德茨基從哥廷根給羅瑪金娜寫信,說他在美國買到了黑喇嘛的銀鞍。可如果他買的是真正的黑喇嘛的銀鞍,那麼,札哈沁貝勒的一切:從身世到與黑喇嘛的關係,都成了問題。因為,他在1928年告訴哈士綸,是他在陷落之際將黑喇嘛的黑馬銀鞍一併帶出了黑戈壁。同時,他將這個據說是阿睦爾撒納使用的寶貴馬鞍送給了哈士綸,從30年代就一直保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