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轉眼清軍四面合圍,翼王不幸落入了清軍參將楊應剛的手中,後來又被唐友耕半途劫去,掠為己功。劉蓉得訊石達開被俘,親自趕來大渡河北岸審訊,翼王昂然大談太平天國的輝煌事跡,劉蓉和唐友耕押送翼王去成都,翼王在駱秉章的大堂上,蔑視地瞅著秉章道:

  “今生你殺我,怎知來生我不殺你?”

  此話如一聲霹靂,滿堂皆驚,震得秉章膽戰心寒,無言可答。

  傑出的一代政治家和軍事家——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於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五月十二日從容就義了,享年才三十二周歲。天京事變後,天王與翼王兩敗俱傷,達開死後第二年的六月十六日,天京被湘軍曾國荃所攻占,天王洪秀全先已服毒自盡,忠王李秀成和幼天王先後被俘遇害,太平天國覆亡。民間對於天朝諸王俱已淡忘,惟獨熱愛翼王,而又憐惜他英年早逝的悲劇下場,盛傳他仍然活在人間,他是在紫打地突圍前夜和劉氏王娘一塊兒由當地老漢作響導,悄悄從無路可走的懸崖絕壁間攀藤附葛,逃出了紫打地。若干年後,翼王舊部有人在長江渡口遇到過他,也有人在深山涼亭里看見過他,懷著對於太平天國盛世的眷戀和對於天京事變的遺憾,回憶往事,無限神傷,依然為了重新燃起反清之火而僕僕風塵。而當年去了成都遇害的僅是他的替身,清軍方面縱然有人識破,為了邀功,卻無人說穿。

  嘆往事,煙消雲散已百年,正高歌金田誓師,湖口大捷,卻偏逢天京事變,川西末路。世事滄桑如一瞬,管它真真假假,憐憐惜惜,但留下一個活生生的翼王在民間,為天下訓,為後人戒!願翼王在天之靈安息,阿門!

  1994年6月16日動筆

  同年11月10日完稿於上海長橋

  後記

  一

  寫畢《石達開》最後一章“大渡河畔,英雄末路”,悠悠黯然擱筆。時當斜陽西懸,滿室溫煦,而心境慘傷,嘆息良久,不禁想起了晚清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最後一首中寫的:

  吟罷江山氣不靈,萬千種話一燈青。

  忽然閣筆無言說,重禮天台七卷經。

  龔自珍為當時萬馬齊暗時代國事無望自身潦倒落拓而感慨,我卻為一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不幸遭遇而感嘆惋惜。當他湖口大捷,克武漢,平江西,破曾國藩的湘軍如摧枯拉朽大有作為之際,意氣風發,英雄蓋世,忽逢天京事變,從此天國分裂,蹉跎萬里,何其悲壯!

  其實自從洪秀全以神道設教,自稱天父第二子,耶穌之弟,創立拜上帝會、以發動群眾之後,楊秀清假扮“天父降凡”,並藉以篡奪了拜上帝會的領導權,然後金田起義,南王、西王先後殉國,北伐全軍覆沒,天京事變,諸王自相殘殺,乃至翼王被逼出走,忠王李秀成力挽狂瀾,天京陷落,種種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之事,皆可以“悲壯”二字來概括。

  二

  歷史悲劇出故事,而悲劇如此集中在太平天國革命短短十餘年中,勝過以往多次的農民起義,為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我曾打算為太平天國寫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因手頭尚有其他題材的寫作而暫時擱置。今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為拙著《李鴻章》《龔自珍》出了海外繁體字版,並約寫《石達開》,此正是我的宿願,適逢拙著百萬字的唐代系列長篇《長河落日》將於此時殺青,於是欣然允諾,自1994年6月16日動筆,著手撰寫我的第九部長篇歷史小說,由夫人李梓慧、次女永君幫我謄清,至11月10日完稿,歷時四個多月,其間正值上海百年未有的酷暑,未嘗一日中輟,日日為翼王喜,為翼王悲,亦為太平天國諸王之間種種矛盾衝突導致國家分裂衰敗而扼腕痛惜,不覺秋日之已至。

  此時,湖南文藝出版社聞悉我在撰寫《石達開》,亦商定交由他們出簡體字版,使海內外讀者都能重溫太平天國輝煌的革命歷史和翼王石達開的光輝史績,1995年正值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一百五十周年,謹以此書獻給一百五十年來為振興中華民族、挽救國家於危亡的英雄烈士,他們的煜煜史跡,將光照人間,永垂不朽!

  三

  本書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英雄一生的悲壯事跡及與洪宣嬌之間相戀的悲歡離合故事為主線,著重寫太平天國諸王之間矛盾衝突的起因、激化、爆發及其後果,對於清廷方面咸豐皇帝奕詝、湘軍統帥曾國藩等也用了相當筆墨來刻劃。

  寫太平天國諸王之間的矛盾衝突確實是令人痛心的事,往往一邊寫,一邊嘆息,然而這些都是歷史真實,不容掩飾,因此我筆下的天朝諸王與前人評價或有不同之處。

  我認為歷史小說作者既要創作可讀性強富於情趣使讀者興味盎然的文學作品,又要在大綱大節上正確對待歷史,只有透過現象抓住事物興衰得失的關鍵問題,才能真正寫好寫活人物,做到以史為鑑,知往戒來,否則淡化矛盾,隱去真相,以為英雄人物一好百好,甚至無限拔高美化,那麼寫出來的人物必然都是虛假的不可信的,在空中飄飄搖搖,一陣風就可以吹得無形無蹤。

  四

  石達開是世所公認的傑出的軍事家,然而現在留下的史料過於簡略,僅僅說達開打了某些勝仗,沒有富於魅力的細節,就不足以顯示一位指揮官的軍事才能。湖口一戰,是太平天國在湘軍強大的水陸協同攻勢下節節敗退時的扭轉乾坤一戰,是達開生平得意之筆,史料記載也極粗疏,很難使人相信用兵謹慎的曾國藩怎麼會將它用以保護水師大型兵船的全部舢板小船進入鄱陽湖,而被太平軍分隔,並且火焚了它在潯陽江上笨重的“快蟹”“長龍”大船,導致湘軍一敗塗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