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嘆翼王對賴裕新之死和清軍的防禦布置都毫無所知,他渡過金沙江,本打算循大路北上,可是處處關卡都被清軍和土司堵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闖過了幾處隘口,終於被懸崖惡嶺之間的壘石滾木所阻,死傷了不少將士,委實無法再前進了,翼王敏感地覺察到清軍已有戒備,喚來領路的於三,厲聲問道:“於三,你說大路上妖軍不多,怎麼現在防守得如此嚴密,難道是你走漏風聲,向妖軍通風報信了嗎?”

  於三慌忙跪下叩頭道:“小人怎敢,委實過去並沒有這麼多人防守,或許是賴將軍先鋒部隊來到之後才引起官軍注意的。”

  “賴將軍現在哪裡?”

  “小人不知,十九是從小路過去了,小人原說還是走小路妥當。”

  達開與遂謀商量,此時退兵回去,心有不甘,又猜想賴裕新部一萬多人,決不致敗在區區防兵手下,也不會丟開大軍,先行渡過大渡河去,大概也從小路上過去了。便命於三帶路改從小路疾趨大渡河,既然清軍已知太平軍來到,必然處處設防,必須在清軍防堵之前趕到紫打地。這邊翼王的大軍如飛蛾撲火,加速向大渡河前進,重慶府唐友耕的清軍,也日夜兼程趕向紫打地對岸安慶壩張網以待,一個是一步步不知不覺走向最後埋葬四萬大軍的墳墓,另一個則是一步步興高采烈邁向活捉石達開升官發財的福地。三月二十七日,太平軍歷盡艱險,終於通過了懸崖峭壁之間只有一人一馬可過的天險“鐵宰宰”隘口,傍著左邊的一條湍急的小河,進入一片開闊的山間坡地。於三興奮地說道:“殿下,到了,到了,這山叫馬鞍山,這條小河叫松林河,王土官就住在對岸,這片坡地就是紫打地,再過去不遠就望得見大渡河了。河岸邊有一條小街住著二三百戶人家。”

  翼王大喜,便命部下就地紮營歇息,他帶了隨從張遂謀、曾什和等趕往大渡河畔,只見對岸空空蕩蕩,並無清兵,翼王仰天撫額道:“天助我也,畢竟可以渡河入川了。”

  便命覓船渡河,士兵們沿岸尋去,竟不見一艘渡船,急喚於三,卻不見了,達開知道有詐,遂謀派人分頭去找,過了一會,有人來報:“眼見於三從松林河鐵索橋上攀援到對岸去了,說是奉殿下之命去見土司,所以無人阻擋。”

  達開跺足罵道:“這個於三,分明是奸細,快追!”

  “殿下,那橋板被抽去了,只剩了鐵練,橋對面有一群士兵帶槍守著,難追。”

  遂謀道:“殿下,不能等,我們自己扎船過河吧。”

  達開怒氣沖沖,命喚眾將前來聽令,一會兒,一名承宣帶了一個老漢前來稟報:“殿下,好奇怪,街上家家戶戶空空的,一個人影子也沒有,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位老漢。”

  達開詢問老漢,稟道:

  “三天前,土司王老爺下了命令,全村的人都得帶了糧食搬過松林河去躲一陣,一顆糧食也不許留給大軍,老漢有病,不願遠走,才悄悄隱藏了起來。殿下,這裡三面是河,除了大渡河和松林河,東邊十幾里處還有一條南丫河,灘險水急,說是烏鴉也飛不過去,又稱老鴉漩,這可是塊絕地啊,誰把你們帶到這塊絕地來了?不要渡河了,快快退兵逃命要緊,西邊松林河的鐵索橋拆去了,東邊南丫河上現有一座涼橋,橋那邊也有土官嶺老爺手下的士兵把守著,若是把鐵宰宰那座關口再一堵,你們插翅也飛不出去了。渡河的船被王老爺拘走了,眼看對岸官軍早晚就到,來不及渡河了,阿彌陀佛,快走吧,老漢信佛,不忍心見大軍這麼多人困在這個地方受罪啊,一顆糧食沒有,就是餓也要餓死了。”

  達開與遂謀默默相視,達開命人賞了老漢幾兩銀子,讓他回去。

  達開雖處絕境而志氣不衰,恨恨地說道:“可惡,可惡!我們果然中計了,既已到此,豈可輕言退兵,我軍從金田誓師以來,碰到了多少危險,也遇到過妖軍多少次圍困,眼看絕無希望,可是眾人齊心,就一次次化險為夷。這一次也要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船就連夜砍樹編扎木筏,有幾艘,放幾艘,明天一早先搶過一批人渡到對岸去占領了灘頭,然後陸續過河,就不怕妖軍趕來圍困了。”

  遂謀道:“只能如此了,不但要搶在妖軍到來之前渡河,而且糧食無處可籌,也非儘快渡河不可。”

  翼王選了街上姓賴的一家較為寬敞的宅舍住下,眾將陸續來到,翼王下了迅速砍樹編筏明早渡河搶灘的命令,各軍將士立即行動了起來。傍晚五王娘潘氏產下一子,翼王大喜,難中得子,以為是吉祥之兆。

  誰知天不佑翼王,當夜天氣劇變,烏雲垂地,暴雨傾瀉,翼王徹夜難眠,躺在床上,憂心忡忡地靜聽風聲雨聲,將士多數露宿,又少雨具,如何經受得住風雨的沖刷,又擔心山洪暴發,無法渡江,愁思百結,無以自解。不由得暗暗思量,自從被迫出京以來,凡事多不如意,又不聽從宣嬌和眾部將之言回京與天王和好,任性慪氣,決裂到底,以致一誤再誤,落到今日這樣的困境,好不後悔!若是大雨耽誤渡江,被妖軍搶先到了對岸,那就全盤皆輸。天剛露出一絲曙光,達開披衣起床,推門望天,大雨仍然嘩嘩下個不停,忽然聽得街上人聲嘈雜,將士們紛紛叫嚷,“不好了,大渡河發大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