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度憤憤道:“湘軍有今日的局面,是容易的嗎?去年三月岳州一戰,四月靖港一戰,初出茅廬的水師幾乎損失了一大半。滌公傷心得要投江自盡。後來回到長沙,舟泊湘江岸畔,湖南巡撫駱秉章到碼頭拜客,就在滌公隔壁那條船上,有人告訴他:‘曾侍郎的座船就在旁邊。’駱撫台鼻子出了一聲冷氣,掉頭就走,敗軍之將,誰也瞧不起。長沙城中從駱撫台以下都主張解散湘勇,說是花了那麼多兵餉,耗費了那許多國帑,打造了戰船兩百餘條,添制了那麼多槍炮,原來不經一打!這些風風雨雨幸虧都被滌公頂住了,創業如此艱難,卻不蒙朝廷體察,想來真教人寒心。”

  國藩皺眉道:“次青不要發牢騷了,過去的事提他則甚!根據探報‘髮匪’已派偽翼王石達開到了安慶。此人狡悍異常,去年年初從武昌順水而下,打破南京,就是此人為帥。據說,他是長毛軍中善於用兵的,不可小覷。且坐下來商量一下怎麼進取九江,也許會有一場惡戰!”

  第三十章 秦日綱喪師失地,石達開再度西征

  翼王石達開臨危授命,情況緊急,撇下王妃春娥和眾多姬妾,帶了翼貴丈黃玉昆和心腹曾錦謙、張遂謀等人,幾乎赤手空拳來挽回西線的敗局,於十月初八日抵達安慶。帶領安慶文武百官到碼頭迎接翼王的,是金田起義老將胡以晃,還有達開的堂弟、國宗石鎮吉。以晃因克服廬州有功,封了豫王,後來太平軍抽出不少人馬西征,廬州兵力單薄,被清軍重兵所困,在舒城一帶攔腰切斷了從安慶至廬州的交通。東王不自問天朝兵力短絀,無力為廬州解圍,反怪以晃作戰不力,削去他的豫王爵號,降為“護天豫”。這是太平天國新創的王以下,侯以上的新爵位。命以晃改守安慶,廬州交由天京派去的援將周勝坤、陳宗勝駐守。

  以晃迎候翼王下船,說道:“殿下,西線局勢不妙,是該殿下出馬的時候了。”

  翼王道:“田家鎮沒事嗎?”

  “還在我軍手中!”

  達開點了點頭,說道:“只聽說曾國藩造了許多新船,勝過我們的水師,卻不曾見過,有繳獲到安慶來的嗎?”

  “有,有!殿下看那邊就是,還是石祥禎在湖南靖港一戰大捷時繳獲來的。”

  以晃帶了達開向上遊走不多遠,便見帆檣林立的眾多船舶中,突出地碇泊著幾艘黃澄澄油漆尚新的長大戰船,在冬日溫煦的陽光下靜靜地躺著。石鎮吉為翼王解釋道:“這是妖軍最大的兵船,稱為‘快蟹’,每船有槳十四對,用漿工二十八人,櫓四支,用櫓工八人,安炮九門;這是第二號大船名為‘長龍’,有槳八對,櫓兩支,安炮七門。這兩種船的船身龐大,安炮多,所以炮火威力大,就是轉身不甚靈活,主要作用是遠程轟擊,屯放輜重,供士兵食宿休息。這是妖軍的舢板船,船上沒有篷艙,只安炮四門,但有二十幾把漿,船身輕快,便於近距離作戰,這些船據說都是妖軍在衡陽船廠打造的。”

  舢板原稱“三板”,古來築泥牆時以板護泥(今猶如此),逐塊上升,這種模板每塊高二尺,船高三板即六尺者稱“三板”(舢板),高八尺者稱“四板”,明代以來水師中最小的戰船通稱“舢板”,也叫“划子”,裝上炮位的則稱炮船。

  翼王望著威武堅固、大小相濟的清軍戰船,沉思破敵之法,過了一會,心中豁然明悟,點點頭道:“很好,我明白了。曾國藩為什麼要打造幾種大小不一的兵船。我們的兵船,過去大都是用民船改建,船身簡陋,究竟只宜運兵,不合軍用。以前妖軍沒有水師,我們可以獨霸長江,所向無敵。現在他們有了新的戰船,我們水師落後了,水師失利,陸軍當然就吃虧了,非趕緊打造新式戰船不可。上回離開安慶回京前,我曾下令開辦一座船廠,打造新船,不知現在怎樣了?”

  以晃答道:“船廠開工了三個月,打造了幾十條大船,比妖軍的長龍稍小一些,有漿七對,櫓兩支,安炮六門,又造了一批輕便舢板,都停泊在下游不遠的江面上,隨時可以出動。”

  “那再命令船廠日夜開工加緊趕造。另外,一兩天內將有一座大木筏由東殿承宣押送來安慶,這座木筏有二十幾丈長,上面扎了木城,城內有瞭望台,安了不少炮位,配備守兵二三百人,這是一座水上堡壘,威力很大。木筏來到之後,再仿造幾座,將來可以用它來對付妖軍的水師。要扭轉長江前線戰局,非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不可。”

  “是,我馬上命令船廠趕造。”

  眾人回到碼頭邊,翼王又問道:“這裡有從半壁山回來的傷兵嗎?”

  “有,多得很!”鎮吉道:“不用找,您瞧碼頭那邊就站了多少受過傷的弟兄。”

  旁邊走過來一個穿著素紅袍的師帥,胳膊包紮了吊在頸脖子上,操著廣西口音叫道:“翼王殿下,半壁山這一仗打得太窩囊了,我們兩萬人竟打不過幾千妖兵,死了多少老弟兄,國宗鎮侖哥也戰死了,他可是我們那幫村的大力士!”

  鎮吉道:“達哥,你還認得這個那幫村的小弟兄嗎?”

  達開和黃玉昆這才認出他是那幫村的鄰居,金田團營時還是個大孩子,此時也不過十七八歲,達開撫摸著他的膀子道:“你是老任家的小三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