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京至安慶六百里水路,適逢東風和暢,吹得風帆鼓鼓西揚,又有縴夫牽引,於八月廿三日傍晚抵達安慶碼頭,春官丞相胡以晃和從南昌撤下的國宗石祥禎,率文武百官到碼頭迎接,以晃道:“安慶兵力太少,打不開局面,殿下來了就好了。”

  翼王問祥禎道:“南昌的人馬都撤下來了嗎?”

  祥禎道:“都撤下來了,韋俊、曾天養兩軍已經回到皖南,即可渡江來安慶,賴漢英帶領最後一批人大概遲幾天才能到。”

  待眾將到齊後,翼王召開了軍事會議,沉重地問道:“此番南昌攻城和進軍皖北都失敗了,你們可曾明白失敗的道理?”

  以晃、漢英都道:“兵太少,不夠用。”

  祥禎與漢英不睦,橫了他一眼,冷冷地說道:“這一點點兵馬根本就不該進攻南昌,何況指揮不當,錯過了好多克城的機會。”

  漢英怒道:

  “指揮有什麼不對?我那幾千人攻城打援,支撐了多少時候,容易嗎?你們兩支援軍臨末了才來,又不肯通力合作,怪誰?”

  祥禎還要反駁,達開一揮手止住了,嚴厲地說道:“沒有打好仗,要找真正的原因,才能敗一次,進一步。吃了敗仗,只知互相埋怨,還能學會打仗?奉勸諸君,要好好學習兵法。古人用兵之道,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要有超過敵人的兵力,才能圍困它,以少勝多的戰例當然也有,那是憑智慧,憑勇氣,憑製造假象,是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奔襲,而且敵人是非常脆弱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如果一旦突擊失敗,就必須立刻撤兵轉移,僥倖猶豫必然吃虧,桂林、長沙和南昌攻城的教訓應當牢記在心。”

  “你們都說兵少,多有多的打法,少有少的打法,總之有一條道理必須牢牢記住,就是‘集中兵力於一點而突破之’。兵多了,遍地開花,等於不多,勢必一事無成。兵少了尤其要注意撙節用兵,用一個軍,一個師,甚至三百五百人都要算一算,我這批兵力是否用在刀口上?遇到別處戰場缺少兵力的緊急情況,怎麼辦?是大家喊兵少,誰也不肯抽兵援助,結果大家都打不好仗,還是服從大局,暫時捨棄我這裡到口的肥肉,抽出兵力,支援別處戰場,集中優勢兵力先攻下另一座城池,然後回過頭來再來收拾那塊曾經捨棄過的肥肉?這就考驗我們的‘將才’達到什麼程度。”

  “西征軍這幾個月的仗沒有打好,不要灰心喪氣,我來了,會引導你們走上正確的作戰道路,我們的目標一是皖北,皖南,二是九江、武昌,拿下皖北,鞏固天京外圍,開闢我軍糧食基地,是當前首要任務,同時分兵攻下九江、武昌。我命令: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秋官又正丞相曾天養,領兵一萬五千人,拿下集賢關,取桐城,克廬州。然後,胡以晃駐守廬州,抽出曾天養一軍西上湖廣。國宗石祥禎、韋俊亦領兵萬人,沿江上駛,先拿下九江,由林啟容駐守,然後攻取湖北黃州、漢陽、武昌。如果皖北兵力不夠,祥禎應收縮戰線,抽出兵馬,合力拿下廬州,然後皖北的大批兵力源源西上。這樣,我們以有限兵力,兩萬多人可以當作四五萬人來使用,同時拿下廬州和武昌。這就是我說的‘集中兵力於一點而突破之’的具體實現,無論北上或西進的主將,都應服從本爵軍令,不分彼此,通力合作,有功者受上賞,違反軍令,作戰不力者,亦將以軍法從事!”

  眾將凜然起立道:“遵殿下將令,必定合力拿下廬州、武昌!”

  這以後半年中,皖北和上江兩處戰場都按翼王的意圖進行,皖北一軍攻破集賢關的清軍堡壘後,進占桐城,擊斃清朝安徽團練大臣、工部侍郎呂賢基,翰林李鴻章隨賢基回安徽原籍辦團,帶了合肥團勇頭目劉銘傳、周盛波等也參加了桐城之役,狼狽退回合肥西鄉,太平軍進圍合肥。這時楚勇首領江忠源奉命出任安徽巡撫,帶了二千餘人趕來廬州守城,城內外兵力達到一萬多人。合肥城大,圍城困難,翼王急從湖北前線調回韋俊一軍增援廬州前線。此時石祥禎和韋俊已經攻占九江,由林啟容率兵駐守,即又進兵湖北。日後成為太平軍勁敵的曾國藩,尚在湖南衡陽造船練兵,石、韋大軍勢如破竹,先後攻下了田家鎮、黃州、漢口和漢陽,直抵武昌城下。城中只有守兵二千多人,正欲開始攻城時,接到翼王的命令,石祥禎立即收縮戰線,退守黃州待命。韋俊的兵馬趕到廬州後,協助胡以晃和曾天養發動總攻,前後歷時三十四天,終於咸豐三年歲尾十二月十六日攻下了廬州城,殺死藩司以下許多官員,悍敵江忠源投水自殺。

  廬州之役結束後,太平軍占據了皖北和皖南大片富饒地區,建為西征軍的根據地,這是天京西部屏障和主要糧食來源。翼王留下因功封為豫王的胡以晃駐守廬州,抽調曾天養、韋俊等軍回援湖北,第二次占領漢口、漢陽、武昌已在囊握之中,並分兵進取湖南,連克岳州、湘陰、長沙北部的靖港和西邊的寧鄉,距長沙只七十餘里,太平軍形勢一片大好。

  翼王又在安徽,實施開明的有異於天京的仁政,他沒有拆散士民家庭,不實行男女分館;也不搜禁焚除孔孟諸子百家書籍,允許私人經商,實行較輕的稅率,避免關卡重複徵稅、以利商貨流通;對地主鄉紳區別對待,除作惡多端頑固不化的反動地主外,吸引開明士紳成為太平軍的助手。並且開科取士,為知識分子開闢出路,以達到少樹敵,廣納友的政治策略,分化敵人陣營,擴大了太平天國的社會基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曾經頒布過《天朝田畝制度》,打算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然而這種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告示才出,就遭反對。達開在安徽仍然實行照舊交糧納稅制度,以安定人心,《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紙空文。因此東殿心腹幕僚中有人向東王密告,翼王在安徽蔑視天朝法令,自行其事,樹立自己的威信,有獨霸一方的野心,不可不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