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北王妃吳氏王娘從床後轉了出來,和翼王見了禮,也惱怒地說道:“我們北王傾家獻財,起義造反,單是我家韋莊熔造槍炮的大爐就有十二座,一心一意跟了天王舉兵打江山。事成之後,不想封王封侯,但願過個無憂無慮的太平日子。卻不料東王竟這麼反目無情,可憐把北王打成這個樣子。他出生以來幾曾吃過這樣的苦?還是個六千歲的王爵哩,這個東王簡直無法無天了!我勸北王,不如離了天京,找個深山古廟隱居修行吧,也省得日日擔心。翼王殿下,你們是結拜弟兄,快替北王想個避禍的辦法吧。”

  達開憤然道:“不想東王如此蠻橫無禮!我們彼此同朝為王,都是天王陛下的臣子。自古天子禮重大臣,凡是有道明君,從不當廷用杖,責打大臣,何況同是王爵!此風不可長,他打滑了手,以為我等可欺,時時找岔子打人,還有好日子過?六哥六嫂放心,此時六哥不能起床,就是能行動了,也不便出外活動,免得四哥起疑。讓小弟去見二哥,商量個約束四哥的辦法,今後不許他再責打結盟諸王,他沒有這個權!”

  昌輝又呻吟了一下,搖搖頭道:“老弟,二哥的處境你還不明白嗎?凡是他答應的事,四哥定要推翻。二哥說東,他偏要西;就是二哥同情我,又有什麼用?依我的意思,不如我倆聯合起來,還有秦日綱,他也挨了打,一定也恨四哥。我們三個人的兵馬就遠遠超過了東殿的部下,不如突然把東王府包圍起來,把四哥軟禁了,罷去了他的一切權力,由你我兩人分掌天朝軍政大權,這才能真正的避禍,也為天朝前途和萬千將士造福,七弟,只有這條路可走!”

  達開吃了一驚,他雖痛恨秀清專權跋扈,究竟不曾想到發動兵變來除去他,沉吟著仔細推敲了又推敲,說道:“為了天朝大局,除去東王這一禍害,未嘗不可。可是沒有天王明詔,名不正,言不順,如果東王部下不服,舉兵反抗,兄弟之間互相殘殺,元氣大傷,徒然為親者痛仇者快,這個場面我是不願看到的,其次,事先沒有得到天王允可,雖然他會感激我們為他除去了東王的威脅,但也可能對我們擅自發動兵變抱了憂慮,擔心我們又是第二個楊秀清。那時候,如果他翻起臉來不認帳,下一道密詔,把我們兩個人也除去了,就好比春秋時代齊國的二桃殺三士,不僅我們三王同歸於盡,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也就完了。所以若要除楊,必須取得天王的密詔。二哥是個大度量的人,他已經習慣於關起門來享受,把天下事全交給東王處置,只有危及他的王位了,他才肯奮然起來和我們聯合,而現在還不到時候。六哥,暫時忍耐一下吧,我看四哥野心無邊,絕不會長此甘居天王之下。終有一天,他要想在名義上也爬到天王的頭上,二哥忍無可忍,才會主動來找我們為他解救,那就到了君臣聯合除楊的最佳時機了,而現在還不是時候!”

  昌輝嘆息道:“七弟,你說的很在道理,我沒有想得這麼透。你知道我是挨了大棒的,而你沒有,所以你能冷靜下來思考,我卻度日如年,恨不能明天就手刃了楊秀清這廝。天哪,沒有辦法,只能耐心等下去,不知哪一天又有大棒臨身。七弟,你也得小心侍候那個魔王,要是你也挨了大棍,就會覺得奇恥大辱非報不可,一天都等不下去了。”

  達開怒目如炬,咬牙握拳,似乎要向何處揮拳猛擊過去,然而又嘆了口氣,無可奈何地漸漸鬆開了手,默默地辭出了北王府。

  第二十三章 抗淫慾,洪宣嬌行刺東王

  翼王府原是清初靖逆侯的私人園第,所以房屋格局不像兩江總督和藩、臬兩司衙門那麼呆板沉悶,中門以外,千篇一律全是幕僚吏員的辦事用房,中門以內才是女眷的住處。翼王府則兩跨五進,後附園林,中路為正房,東路為小院幽徑,用粉牆花窗隔斷,樓閣亭台,玲瓏雅致,欠缺的是房屋間數究不如大衙門多。此時天京初創,百廢俱興,天王府已開工擴建。東王府中正在草擬各王府設立六部尚書的官職,這是有史以來最古怪的官制。天王手下沒有中書宰相,沒有六部九卿衙門,京內外官員一切奏章都須通過東王府,十之八九都由東王奏明處理了。朝中決定大政方針,官制軍制的變動,人事的升遷獎罰,都由東王奏明天王“取旨”,而天王非批不可,有人以為“取旨”就表示權在天王而不在東王,那是太天真了。每個王府都有六部尚書,權責含糊混亂,不過是有意架空天王成個傀儡罷了。這麼一來,人員卻是少不了的,按照東王府幾個心腹謀士的計劃,今後東王府辦事人員將達三千多人,北、翼二王府也將各約二千人,因此未雨綢繆,又要選擇王府新址了。東王的將軍府極其寬敞,本來無需再建新府,然而東王怕妖軍的炮彈打進府中來,所以也命令下屬為他另覓新址建府,因此天京城又多了大興土木一景。翼王從北王府回來,門上侍衛稟報說:“西王娘已經來了一會了,正在等殿下回府哩。”

  達開不知宣嬌什麼事找他,平常她來都是在東跨院中賞景閒談,便從迴廊步向東跨院來,早有侍女在廊下等候,屈膝稟道:“王娘陪伴王姑在春秋閣等候殿下!”

  春秋閣在最後一進的月洞門內,原名夢香閣,是翼王住進來後改名的,是一座二層樓的楠木建築,樓上做了達開的書房,樓下則是延見至親好友的客廳。這次攻占南京,清朝兩江總督和許多司道大員死了不少,珍藏的古今書籍流落在外,有很多進入達開的書房。因為科舉不中,而對儒家四書五經和孔夫子極端仇恨的天王洪秀全,又下詔宣布搜禁焚燒孔孟諸子百家妖書邪說,“凡一切妖書,如有敢念誦教習者,一概皆斬。”這一行動足可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前後相映,不過時代不同,秀全只焚書,未曾掘坑活埋嘵舌的書生,還算是文明的了。一時間,天京城中人心惶惶,誰還敢公然藏書,不是冒險悄悄藏之密室,便是一擔擔的挑到天朝搜書衙去焚燒,當時有人私地里作詩紀實:“搜得藏書論擔挑,行過廁溷隨手拋,拋之不及以火燒、燒之不及以水澆。讀者斬,收者斬,買者賣者一同斬,書苟滿家法必犯,昔用撐腸今破膽。”又寫道:“敢將孔孟橫稱妖,經史文章盡日燒。”這中間也有不少好書由搜書衙獻到達開王府。後來實在鬧得太不像話了,舉國上下豈可無書,達開和昌輝向秀全和秀清進言糾正,才改焚書為刪書,設立刪書衙,將“詩云子曰”改為“古語云”,“孔子”改為“孔某”將古書胡亂刪改,弄得不倫不類,不尷不尬,草草收了場,大失人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