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秀清率眾人出莊門迎接教主,在大眾面前依然畢恭畢敬,躬身行禮道:“小弟等向二哥三哥請安。”

  秀全無話可說,雲山怕彼此有了嫌隙,說道:“金田團營多虧諸弟支撐,才有今天這樣轟轟烈烈的局面。”

  這以後幾天,一邊等待遠道來歸的弟兄,一邊商議起義之後需要解決的幾個重大問題:定國名為“太平天國,”國主不稱“皇帝”,稱“王”,因為三皇五帝是神不是人,凡人不得稱帝。太平天國國主稱“天王”,以拜上帝會教主為天王。軍制分為前、後、中、右、左五軍,各設主將統領兵馬。鑑於拜上帝會天條已不適用於軍事行動,由雲山另擬了五條簡明易記的軍紀。並且將扯旗誓師的日子定在十二月初十日。

  這天上午辰時正,韋莊廣場上信徒荷槍執刀列隊林立,觀禮的家屬和本地村民喧喧雜雜,不計其數,十門大炮同時轟響,莊門大開,一隊隊手執藤牌腰刀的牌刀手大踏步出莊門,拱衛在平台周圍,頭戴沖天冠,身穿蟠龍黃袍足穿薄底烏靴的洪秀全,坐了黃布竹轎從莊內行館抬到平台邊下轎,由四名牌刀手扶上平台。其他結盟諸首領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依然平常裝束,隨後緩步出莊門,站立在平台兩側。於是司禮官胡以晃朗聲高呼:“太平天國升旗誓師大典開始,現在升旗!”

  四名護旗手把一面白綢長三角旗扯升上旗杆,只見旗上繡了斗大的七個黑字:“真天命太平天國”,威風凜凜地在空中招展,宣告太平天國的成立,宣告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的正式開始,廣場上軍民同聲歡呼:“太平天國萬歲,天王萬歲!”

  胡以晃又高呼:“天王宣旨!”

  天王洪秀全興奮激動地高聲道:“拜上帝會兄弟姐妹們,父老鄉親們,太平天國在今天誕生了,我們的宗旨是推翻滿清,復興中華,使人人有田耕,有飯吃,有衣穿,同享天堂生活。我很高興,多少年的夢想成為現實!感謝天父天兄的賜福,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信徒將按軍制編為前後左右中五軍,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正式的兵士。要學會打仗,嚴守紀律,遵守頭目約束,同心合力,不得臨陣退縮!你們能做到嗎?”

  兵士們同聲吶喊:“能做到!”

  天王又道“我現在宣旨,以四弟楊秀清為中軍主將,五弟蕭朝貴為前軍主將,三弟馮雲山為後軍主將,六弟韋昌輝為右軍主將,七弟石達開為左軍主將!”

  廣場上一片沉默,一則大伙兒不知道對於各軍主將應該歡呼什麼,二則不理解他們尊敬的馮先生為什麼位在楊蕭二人之後。

  胡以晃立刻又宣呼道:“天王授旗!”台側五面彩色長旗解去繩索,一一舒展開來,各主將陸續登台領旗,繡上“中軍主將楊”的紅旗授給秀清,黃旗授給朝貴,蓋旗授給雲山,白旗授給昌輝,也都各各繡上各軍主將姓字,最後一面紫色繡上“左軍主將石”字的軍旗授給了達開。達開滿含熱淚從天王手中接了過來,轉交給四名左軍護旗手,今後他將在這面大旗下指揮將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振興中國,中華歷史將要開始新的一頁,他石達開也將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

  第十三章 圓明園中,咸豐帝驚聞惡耗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最初歡樂之後,接著便是在被圍困和不斷突圍轉移中,遭受將近一年的苦難和犧牲。清政府原來為了鎮壓廣西天地會蓬勃起義而派往廣西的欽差大臣李星沅、廣西巡撫周天爵、廣西提督向榮,立刻將兵鋒轉向集中在金田地區的太平軍,展開了圍攻和反圍攻的惡戰,太平軍當時兵力萬人,廣東高州凌十八部欲來金田團營,途徑鬱林州(今廣西玉林)被清軍攔江阻斷,退回廣東。清軍初時以向榮一軍為主,可用兵力只六千人,後來又調來廣州副都統烏蘭泰,然而兵力亦不過增至七八千人,雖然對太平軍取圍攻態勢,迫使太平軍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一再突圍轉移,然而並未能殲滅太平軍主力。

  咸豐元年(公元一九五一年)二月初八日太平軍由金田、江口墟突圍至武宣東鄉,後來又擺脫尾追合圍的清軍,於是年四月二十二日順利突圍至象州東部的中平、百丈一帶,此處為象州與永安、武宣、桂平、平南、修仁五縣的交界處,離廣西省城桂林只三四百里。省城中此時只有防兵數百人。一年前,天地會首領陳亞貴就是從這裡轉往修仁、荔浦直逼桂林的。因此全省震動,巡撫周天爵隱瞞不住,只得以四百里快遞向北京清廷報警,五月初二日遞達皇帝夏宮圓明園內奏事處。

  北京城內紫禁城房屋密集,每逢夏季,暑熱難當。按照祖宗朝的老例,每過立夏,皇上帶了六宮后妃和全班軍機大臣及六部九卿衙門的值班人員,前往城外圓明園避暑,直至立冬方才回城。這一年是皇帝奕詝登基的第二年,他是道光老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前三個皇子都早逝了,皇四子成了長子。去年老皇晏駕之後,顧命大臣開啟乾清宮正大光明金字匾額後的立儲小鐵箱,取出道光老佛爺在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御筆所書立儲御旨,上面寫著:“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因此順理成章地繼位為清朝第七代皇帝——咸豐皇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