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秀全大喜,兩人關門閉戶竊竊商議了多日,胡謅了一段神話,說是洪秀全做了一場古怪的夢,夢中成為上帝的第二個兒子,耶穌的胞弟,奉上帝之命降凡斬妖,主宰天下,為民造福。兩人又去廣州禮拜堂,學會了基督教的種種儀式,並且熟讀了《聖經》中《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洋為中用,將鼓吹貧者安分守己維護現存制度的基督教,改變為灌輸叛逆思想喚起群眾覺醒,以致力於推翻滿清皇朝的拜上帝會。這兩位創教的先知先黨,雖然志同道合,年齡相若,可性格各異。洪秀全舉止端方,面容嚴肅,平常正襟危坐,目不邪視,走起路來邁起八字方步,儼然是一位遵禮守法的道學先生。馮雲山則精明幹練,博學多才,做起事來機敏沉毅,堅忍不拔,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秀全是理想家,未免有些迂執;雲山是實幹家,能將理想化為現實。雖然性格不同,卻相輔相成,合作得很好。

  拜上帝會在洪秀全老家花縣官祿布村傳教之初,隱去反清的本意,只說天下將有大劫大難,洪秀全是上帝次子的化身,來人間為救世主,勸喻眾人入教,可以消災難,登天堂。可是鄉親們都當他們瘋了,一個平平凡凡從小看他長大的洪仁坤,怎麼突然變成了上帝的兒子?洪秀全出師不利,有些泄氣,馮雲山笑著勸他:“家鄉的人都認得我們,說不得假話,不如到遠處別人不知底細的地方,方才會有人相信。”洪秀全想起了廣西貴縣賜谷村有幾家表親,便在這一年的九月,第一次來到賜谷村黃為政家。可是這裡的鄉鄰也清楚洪馮二人是黃家的表親,說什麼也不相信秀全是上帝的兒子下凡,有的鄉紳還說他們謠言惑眾,意圖不軌,他們只得停止了傳教活動。秀全不能長住黃家,只得回廣東去。雲山卻不死心,他要去別處另闢天地,沒有洪秀全在旁,也許更能使傳教帶上神秘色彩,使人更易信服。

  當洪秀全在道光二十七年八月重來廣西——也就是本章故事開頭的時候,馮雲山已在桂平縣紫荊山地區站住了腳。他身無分文,脫去長衫千辛萬苦當僱工,做苦力。在山中農民和燒炭工中間宣傳勸人為善的教義,並且竭力渲染洪秀全奉上帝之命下凡誅妖的神話,竟然在紫荊山和山南金田村一帶發展了三千多名教徒。當然只有傑出的農民領袖楊秀清和蕭朝貴才知道拜上帝會的最終目的是推翻滿清統治。雲山學識廣博,風度謙和誠篤,又善於將拜上帝教與儒家經書融會貫通,贏得了桂平縣大沖村地主曾玉珍的信任,聘他為塾師。雲山有了教書的職業作掩護,更能周旋於地主、富戶之間,向有錢人傳教。

  洪秀全去大沖村曾家與馮雲山會了面,又同去紫荊山與眾多拜上帝會會員相見,那些虔誠的信徒歡喜得幾乎發狂了,紛紛匍匐在教主足下乞求降福。洪馮二人成了拜上帝會萬眾一心團結凝聚的力量源泉和崇拜的偶像。秀全為了進一步擴大拜上帝會的影響,帶領教徒在紫荊山周圍鄉鎮發動搗毀廟宇神像的運動,加深了教徒對上帝的崇拜和對洪馮的信賴。雲山和秀全商量,欲舉大事,僅靠紫荊山和金田村的教徒還不夠,此時天地會起義已在廣西全省展開,他們決定乘機向附近各縣擴展影響,建立新的拜上帝會活動基地,於是在重陽節後首先回到了貴縣賜谷村。表弟黃為政和表妹黃宣嬌——就是後來的洪宣嬌,熱情地款待了他們,為政興奮地說道:“你們若在貴縣傳教,最好先去北山那幫村找石達開,這個人雖然只有十六歲,卻是個奇才,人稱‘石相公’,最近剛剛做了一樁鬨動本縣的大事,赤手空拳竟然鬥倒了北山大財主劉垂道。那膽量,那氣魄,可了不起,若是說得他入會,必是個好幫手。”

  秀全將信將疑道:“十六歲的少年,竟有這等能耐,倒要親眼去看看。”

  雲山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之犢,勇氣百倍,正是成大事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勸父親李淵起兵的時候,不是也只有十八歲嗎?我們明天就動身去那幫村訪晤石達開吧。”

  第三章 訪豪傑,馮雲山三說石相公

  廣西氣候炎熱,農事收割早,家家打穀場上忙忙碌碌,脫了粒的穀子簸揚翻曬之後都進了倉,田間可見一擔擔挑了穀子趕路的莊稼漢。地主家進城繳納田賦,佃戶則留下少數口糧,其餘都向地主家完租。這些都忙完了,才有一段農隙時間,紛紛趕墟上集,賣了穀子,換回布帛油鹽日用之物,或者為兒女完婚。至於許多連口糧都熬不到明年夏收的窮漢,則只能吧嗒著旱菸管,望著新谷發愁嘆氣了。

  石達開和黃亞春的婚期定在明春三月,一來二人年紀還小,二來不及準備。大姐為達開送給女家一筆豐厚的聘禮,包括銀兩、綢布、穀米和首飾。亞春的姐姐和鄰居小姐妹幫著亞春趕繡衣裙嫁妝,達開也雇了木匠在家中打造新房家具,石黃兩家一片喜氣洋洋。

  這天午前,秋雲纖纖,陽光艷艷,亞春捧了一大碗南瓜糰子來到達開家中,進了內房,靦腆地笑道:“達哥,這是新米磨粉做的南瓜糰子,你不喜甜食,加了點鹽,爸叫我送過來嘗嘗。”

  達開笑道:“還用嘗嗎?一定好吃。”

  亞春早已取了筷子過來,喊道:“別用手抓,會粘住的,喏,筷子,看你餓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