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是一塌糊塗,”他咬牙切齒地說,“船身給煤煙搞成這麼髒兮兮的樣子。從沒見過比哈雷還齷齪的地方。”

  打那以後,再也沒人去圖奧尼拉湖上溜達。

  第十九章 隧道盡頭

  在這個小小的自給自足的生活空間裡,大家都互相認識。碰見一個陌生人能不讓人震驚麼。

  這件彆扭事發生的時候,海伍德·弗洛伊德正沿著通道緩緩地飄向主大廳。他呆呆地盯著那個遊手好閒的傢伙,一面琢磨怎麼會有逃票者藏了這麼久。

  那個人反過來也看著他,半顯尷尬半提虛勁地想讓他先發言。

  “哎喲,維克多啊!”弗洛伊德終於開口嚷道,“對不起,我沒有認出來。您為科學真是做出了絕大的犧牲,或者是為觀眾犧牲的?”

  “不錯,”威利斯粗聲粗氣地說。“有一個頭盔我本來是擠進去了,可那些該死的硬毛颳得吱吱響,沒人聽得見我說話。”

  “您多會兒出去?”

  “克里夫一回來我就去。他和比爾·昌特一起鑽山洞去了。”

  1986年首次飛越彗星的結果表明,它的密度遠低於水,顯然,它要麼由疏鬆物質構成,要麼布滿洞穴。這兩個解釋都是正確的。

  史密斯船長起先很謹慎,斷然拒絕任何人進行洞穴考察。

  彭特利爾博士提醒說,昌特博士——自己的左膀右臂——是個經驗豐富的洞穴學家,而這正是昌特入選考察隊的主要原因。

  船長終於還是讓步了。

  “在零重力下不可能發生塌方,” 彭特利爾對猶猶豫豫的船長說道。“所以也不會有人被困在裡面。”

  “迷路怎麼辦?”

  “昌特會把這話當成是對他職業的侮辱。他曾經深入大溶洞達二十公里呢。再說,他會布設一條繩子作嚮導。”

  “通訊聯絡呢?”

  “繩索裡面有光纖。而且太空衣里的步話機一直能正常工作。”

  “啊……唔,他打算去哪裡?”

  “最好的地點是小埃特納環形山底部的那個噴泉,它已經乾涸至少一千年了。”

  “那麼,我看它繼續安安靜靜地待上幾天也一定沒問題嘍。很好——還有人想去嗎?”

  “克里夫·格林伯格倒是自告奮勇。他在巴哈馬群島很是搞過一陣水下洞穴探險。”

  “我也試過——這就好。跟克里夫說,他可是件無價之寶。要是看不到洞口,就不許再往裡走了。如果與昌特失去聯絡,沒有我的命令,不許前往搜索。”

  那個命令麼,船長心裡話,我可不太願意下達。

  很多笑話裡面都有這樣的陳詞濫調:洞穴學家們是想鑽回媽媽的肚子裡。昌特博士聽到過,但他蠻有信心地反駁了它們。

  “那個地方一定吵得要命,整天乒桌球乓嘰哩咕嚕的,”他搶白道。“我之所以熱愛洞穴,因為那裡具有永恆的平和寧靜。除去鐘乳石,十萬年來,一切都沒有改變。”

  現在,他正飄進哈雷彗星的內心深處。一條結實的細纜繩越放越長,那頭連著克里福德·格林伯格。

  昌特的看法變了。雖然還沒有科學證據,作為一個地理學家,他的直覺告訴他,按照宇宙的時鐘,這個地下世界的誕生僅僅是昨天的事情。它比一些人類社會的城市還要年輕。

  他用長距離跳躍的辦法,滑過這個直徑大約四米的隧道。沒有一絲重力的感覺,就像在地球上潛入水下洞穴一樣。當然那只是幻覺,他背的東西多了點,時不時地向下滑而已。只是這裡沒有任何阻力,他才知道自己正在真空而不是水裡行進。

  “我剛剛看不見你了。”格林伯格說。他在隧道里,距入口五十米的地方。“無線電聯絡正常。那兒風景如何?”

  “很難說得上來——我辨認不出任何構造,所以沒法用詞彙加以描述。這不是什麼岩石——我一碰就碎了——我感覺好像在一塊特大號格魯耶奶酪裡面探險。”

  “你認為它是有機物囉?”

  “對。當然,和生命活動沒有關係,卻是生命很好的原材料呢。什麼碳氫化合物都有——那些化學家們會對這些樣品感興趣的。你還能看見我吧?”

  “只看得見燈光,而且越來越微弱。”

  “呵——這可是真正的岩石了——不大象是這裡的——也許是硬闖進來的。啊——我挖到金子了!”

  “開什麼玩笑!”

  “在西部時代,哄騙了好些人呢——是硫鐵礦石。外層衛星上很普遍的,可別問我它在這兒干怎麼……”

  “視覺聯絡中斷。你已經深入達兩百米了。”

  “我正在通過的地層很獨特——看上去是流星的殘跡。過去這裡發生的事情可不尋常,要能知道日期就好了。噢!”

  “不許這樣嚇唬我!”

  “抱歉——真把我驚呆了,氣都喘不過來。前面有一個大空洞——簡直想不到。我得把光束往四周照照……幾乎是球形的——三十,四十米大小吧。還有——我不信——哈雷總是讓人這麼吃驚——石鐘乳和石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