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史密斯船長搶在他前頭。“要讓你失望了,米哈伊洛維奇先生。那是‘採樣探測器二號’的訊號。在那兒都有一個月了,等著我們來回收呢。”

  “多沒意思啊,我還當什麼人,或者什麼東西在歡迎我們哪。”

  “我看是沒這麼好運氣的。在這裡要全靠咱們自個兒。那個訊號就是我們要著陸的地方,靠近哈雷的南極,而且此刻是處於完全黑暗的。這樣對我們的生命維持系統比較好。陽光直射的一邊,溫度比沸點要高得多,有120度呢。”

  “難怪這顆彗星要趾高氣揚了,”迪米特里倒是一點都沒覺得害臊。“那些噴氣流看上去不懷好意。你肯定這麼衝過去沒有危險嗎?”

  “這就是在夜界著陸的又一原因,那裡無任何活躍跡象。好吧,請原諒,我必須返回艦橋。這可是我第一次在一個新天地著陸,恐怕再也沒有其他機會了。”

  安安靜靜地,史密斯船長的聽眾們漸漸散去。

  屏幕上的圖像恢復正常大小,彗核再次縮成一個難以辨認的黑點。不過幾分鐘時間,它好像稍微長大了一些,而且不是假象。

  距匯合不到四小時,飛船仍然以五萬公里的時速向著彗星猛衝。戲演到這當口,要是主發動機出點什麼毛病的話,很可以撞出一個環形山的,比哈雷彗星現有的還要壯觀得多。

  第十六章 著陸

  和史密斯船長預料的一樣,著陸過程沒意思透了。根本無法察覺“寰宇號”觸地的那一瞬間。

  整整一分鐘之後,旅客們才知道降落成功,發出一陣遲到的歡呼。

  船停靠在山溝的一端。環繞四周的是不到一百米高的小山包。誰要是指望看到月球風景可就大大失望了。這裡沒有任何月球上那樣平緩柔和的山坡,也沒有幾十億年間形成的砂蝕地貌。這裡的一切地貌形成絕不會早於一千年前,比金字塔還年輕。太陽的烈火下,每次哈雷彗星繞過它都會改頭換面,變得更苗條一點。在1986年通過近日點以後,彗核的形狀已經略略地改變了。

  不管維克多·威利斯怎樣厚顏無恥地濫用隱喻法,他的這個說法還是不錯的:“‘花生’變成了蜂腰。”

  的確有跡象表明,經過幾次環繞太陽,哈雷大致上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比拉彗星就是這樣的。1846年的天文學家們很驚奇了一陣。雖然重力基本為零,它對陌生人們著陸還是有用的。四面的構造密如蛛網,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石柱。這樣的地形在月球上保存不了幾分鐘。

  儘管史密斯船長選擇在極夜處降落,而且距熾熱的陽光足有五公里,天空還是一片通明。環繞彗星的氣體和塵埃形成明亮的光暈,很象是飛舞在南極冰原上空的極光,足以照耀這個地區。如果這還不夠,曜星也足以充作數百個滿月。

  雖然早知道這裡色彩單調,人們依然很失望:“寰宇號”就象是停在一處露天煤礦。實際上,這倒是一個恰當的類比。因為漆黑的四周遍布碳或者碳化合物,與冰雪夾雜在一起。

  史密斯船長慢慢地爬過密封艙,按照職責首先離船。落地時間難熬地長,儘管那只在兩米以下。他捧起地面上一堆粉末,放在手套里仔細察看。船上的眾人都焦急地等待著那將被載入史冊的發言。

  “看上去象胡椒末和鹽末,”船長說道。“用它化成的水來種莊稼肯定很棒。”

  根據任務計劃,他們將在南極待一個“哈雷日”,十五小時。然後,如果不出差錯,向著那不大好找的赤道處移十公里,並花一晝夜研究那裡的一個噴泉。

  首席科學家彭特利爾一點都沒有浪費時間。他立刻率領一名同事坐上雙人雪橇,循著訊號趕往久候在那裡的探測器。不到一小時,他們就背著包好的彗星樣品回來了,驕傲地展示它熬過的酷寒。

  與此同時,其他小組在山谷里鬆脆的冰殼上打好樁,然後拉上了密密麻麻的纜索。這些不只用來連接船上的無數設備,更使得離船活動容易得多。人們不必使用笨重的野外行動裝具就可以勘探這一地區。只需要在纜索上系一條皮帶,順著它交替爬行就可以了。比起野外行動裝具的操作,這更有意思些。前者簡直就是一艘無所不包的單人宇宙飛船。

  旅客們好奇地觀望著這一切,傾聽著無線電聯絡,都想分享發現的樂趣。

  十二個鐘頭以後——前太空人克里福德·格林伯格認為還要短得多——大伙兒覺得當觀眾不大過癮。很快,大家談論起“外出”的事。除了維克多·威利斯,他的情緒出奇地壓抑。

  “我看他是給嚇著了,”迪米特里惡作劇似地說。自從他發現這個科學家是個十足的音盲以來就一直不喜歡維克多。這當然極不公平。(維克多曾經開玩笑地把自己當作豚鼠以研究很有意思的傷感樂思。)迪米特里還是喜歡殘酷地加上一句“不喜音樂者,善變好謀貪財”。

  離開地球軌道以前,弗洛伊德就是已下定決心的。瑪姬姆很貪玩,不用人攛掇就想把什麼都試一試。(她的口號“作家決不應該拒絕獲得新體驗的機會”,對她的感情生活產生過很大的傷害。)伊娃·莫琳仍然象往常一樣讓人難以捉摸。弗洛伊德決定親自帶她到彗星遊覽一次。為了維護名聲,這是起碼該做的。誰都了解,請這個出名的隱士上船的主意和弗洛伊德有一定關係。甚至還鬧出笑話說他們兩個有私情。這些流言蜚語後來又得到迪米特里和隨船醫生馬辛得蘭大夫倆人添油加醋。大夫中了邪似的嫉妒他們。開始,這讓弗洛伊德覺得很煩,因為他記起青年時代的感情經歷,不久他就無所謂了。不過他還是不知道伊娃怎麼想,也不敢問。在這個任何秘密都藏不過六個小時的小小社會,伊娃依舊保持著她的清高,而正是這種風姿迷住了整整三代觀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