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現在,數年裡頭一次,它發回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軌道:71934,”副主任天文學家說。一俟機器不再傾瀉數據,他就叫通了范·德·伯格。“自夜界,正對宙斯峰,不過還得等十秒,期間什麼都看不見。”
屏幕一片漆黑,范·德·伯格仍然可以想像冰封的大地在一千公里的雲蓋下轉動。
歐羅巴的自轉周期是七個地球日,幾小時後,遙遠的太陽將照耀那裡。“夜界”其實應該叫做“晨昏區”,因為一半的時間,那裡有充裕的光線,但沒有熱量。然而這個說法保留下來是出於感情上的合理因素:歐羅巴看得到日出,卻不知何為曜星升空。現在日出了,這個過程被探測器加速了一千倍。地平線從黑暗中顯露出來,一個相當明亮的色帶劈開屏幕。
噴薄的陽光讓范·德·伯格以為自己直視著一顆原子彈的閃光。
不到一秒鐘里,彩虹一樣的顏色依次划過。當太陽躍至宙斯峰以上時,光芒又化為純白。自動濾波器而後切斷了電路,光芒消失了。
“就這些了。真可惜,那會兒沒有操作員當班。他可以把攝像機往下偏一點,我們就能好好地看一眼宙斯峰。不過我知道你會喜歡的,即使這否定了你的理論。”
“怎麼會?” 范·德·伯格說,有點糊塗而不是惱火。
“重看慢鏡頭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那漂亮的彩虹效應不是大氣現象,是山峰本身引起的。只能是冰。要麼是玻璃,不過不太可能。”
“並非不可能,火山可以產生天然玻璃,但那通常是黑色的……當然了!”
“什麼?”
“呃——我得先過一遍數據才能認錯。但我猜那是岩晶——透明石英。你可以用來製作漂亮稜鏡和透鏡那種。還有機會進一步觀察嗎?”
“恐怕不行,這次純粹是走運,太陽、山峰、攝像機恰好三點一線。再等一千年也沒有的。”
“不管怎樣,多謝了。你能給我一份拷貝嗎?不用急。我得先到佩林作野外考察,回來後才能看。” 范·德·伯格歉意地輕笑一聲。
“你知道,如果那真的是岩晶,可是很要值一筆錢的。也許可以緩解我們的帳面開支……”
但是,那完全是瞎想。不管歐羅巴隱藏了什麼奇蹟或者財富,從“發現號”傳回的最後信息禁止人類的訪問。五十年以後,這個禁制令沒有取消的跡象。
第十章 愚人船
開始四十八小時的旅途讓弗洛伊德感到說不出的舒適,尤其是那寬敞勁兒。這是“寰宇號” 鋪張奢侈的起居安排的一個明證。然而,他的旅伴們卻理所當然地享受起來。這些從未離開地面的傢伙,還當所有飛船都和這裡一樣呢。
回首宇航事業的歷史,他感慨萬千。
地球已經遠遠地被拋在後面。在一生當中,他親身經歷了發生在那顆行星的天空中的全部革命。從簡陋的老“萊昂諾夫號”到精緻的“寰宇號”,正好五十年過去了。(感情上他仍然無法接受這一點,徒勞地與簡單算術掙扎。)五十年,也正好是從萊特兄弟到第一架噴氣客機的時間。在那半個世紀的起點,無畏的飛行家們,帶著防護鏡,忍受著開放式座艙的風砂,從一處麥田飛到另一處牧場。後來,連老奶奶們也可以打著盹,以一千公里的時速穿行於大陸之間。
所以,他或許不必對著自己那裝飾豪華精美的特等艙大驚小怪,也不必為有一個整理打掃房間的服務員而目瞪口呆。
套間裡最顯眼的是那寬大的窗戶。起初,他一想到有窗戶上承受了成噸的氣壓,而外面卻是貪得無厭的無窮真空,就很有些不自在。且不說為他專設的高級藏書,最大的意外,是這裡的重力。
“寰宇號”是有史以來第一艘可全程持續加速的飛船,除了中途轉向所必需的幾個鐘頭。她那巨大的推進劑艙里裝滿五千噸水,故而可一直保持十分之一地球重力的加速度。不太大,但足以讓所有零碎不必亂飄亂飛,就餐時這尤其方便。不過,旅客們還是花了幾天才學會不去狠命地攪自己碗裡的湯。
離開地球四十八小時,“寰宇號”上的居民們也逐漸習慣了船上界限分明的四個等級。
貴族階層包括史密斯船長及其下屬。
接下來是乘客,然後是非航務船員和服務員。
最後是經濟艙乘客……這是五個青年空間科學家自我解嘲的說法,後來還帶了一點醋勁兒。
弗洛伊德看過他們那幾個讓各式寶貝塞得擁擠不堪的艙位,相比自己的豪華客房,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把他們的牢騷話傳到船長耳朵里。
其實,考慮到實際情況,他們不該這麼怨聲載道。飛船是緊趕慢趕才準備妥當的。究竟是否允許他們和那些設備上船,有關決定也很是倉促。現在,他們主要盤算如何架設他們的設備。
時間是至關重要的。過了那幾天,彗星將繞過太陽,飛回太陽系的遠郊。考察隊員們會因此行而成名,他們自己很明白。僅在累癱的時候,或者衝著故障不斷的儀器發脾氣的時候,他們才咕噥著罵幾句嘈雜的通風系統,陰森森的船艙,和鬼知道哪裡時不時竄出來的怪味。但是,從來沒有人抱怨過伙食。大伙兒都認為那是非常棒的。
“軌道:71934,”副主任天文學家說。一俟機器不再傾瀉數據,他就叫通了范·德·伯格。“自夜界,正對宙斯峰,不過還得等十秒,期間什麼都看不見。”
屏幕一片漆黑,范·德·伯格仍然可以想像冰封的大地在一千公里的雲蓋下轉動。
歐羅巴的自轉周期是七個地球日,幾小時後,遙遠的太陽將照耀那裡。“夜界”其實應該叫做“晨昏區”,因為一半的時間,那裡有充裕的光線,但沒有熱量。然而這個說法保留下來是出於感情上的合理因素:歐羅巴看得到日出,卻不知何為曜星升空。現在日出了,這個過程被探測器加速了一千倍。地平線從黑暗中顯露出來,一個相當明亮的色帶劈開屏幕。
噴薄的陽光讓范·德·伯格以為自己直視著一顆原子彈的閃光。
不到一秒鐘里,彩虹一樣的顏色依次划過。當太陽躍至宙斯峰以上時,光芒又化為純白。自動濾波器而後切斷了電路,光芒消失了。
“就這些了。真可惜,那會兒沒有操作員當班。他可以把攝像機往下偏一點,我們就能好好地看一眼宙斯峰。不過我知道你會喜歡的,即使這否定了你的理論。”
“怎麼會?” 范·德·伯格說,有點糊塗而不是惱火。
“重看慢鏡頭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那漂亮的彩虹效應不是大氣現象,是山峰本身引起的。只能是冰。要麼是玻璃,不過不太可能。”
“並非不可能,火山可以產生天然玻璃,但那通常是黑色的……當然了!”
“什麼?”
“呃——我得先過一遍數據才能認錯。但我猜那是岩晶——透明石英。你可以用來製作漂亮稜鏡和透鏡那種。還有機會進一步觀察嗎?”
“恐怕不行,這次純粹是走運,太陽、山峰、攝像機恰好三點一線。再等一千年也沒有的。”
“不管怎樣,多謝了。你能給我一份拷貝嗎?不用急。我得先到佩林作野外考察,回來後才能看。” 范·德·伯格歉意地輕笑一聲。
“你知道,如果那真的是岩晶,可是很要值一筆錢的。也許可以緩解我們的帳面開支……”
但是,那完全是瞎想。不管歐羅巴隱藏了什麼奇蹟或者財富,從“發現號”傳回的最後信息禁止人類的訪問。五十年以後,這個禁制令沒有取消的跡象。
第十章 愚人船
開始四十八小時的旅途讓弗洛伊德感到說不出的舒適,尤其是那寬敞勁兒。這是“寰宇號” 鋪張奢侈的起居安排的一個明證。然而,他的旅伴們卻理所當然地享受起來。這些從未離開地面的傢伙,還當所有飛船都和這裡一樣呢。
回首宇航事業的歷史,他感慨萬千。
地球已經遠遠地被拋在後面。在一生當中,他親身經歷了發生在那顆行星的天空中的全部革命。從簡陋的老“萊昂諾夫號”到精緻的“寰宇號”,正好五十年過去了。(感情上他仍然無法接受這一點,徒勞地與簡單算術掙扎。)五十年,也正好是從萊特兄弟到第一架噴氣客機的時間。在那半個世紀的起點,無畏的飛行家們,帶著防護鏡,忍受著開放式座艙的風砂,從一處麥田飛到另一處牧場。後來,連老奶奶們也可以打著盹,以一千公里的時速穿行於大陸之間。
所以,他或許不必對著自己那裝飾豪華精美的特等艙大驚小怪,也不必為有一個整理打掃房間的服務員而目瞪口呆。
套間裡最顯眼的是那寬大的窗戶。起初,他一想到有窗戶上承受了成噸的氣壓,而外面卻是貪得無厭的無窮真空,就很有些不自在。且不說為他專設的高級藏書,最大的意外,是這裡的重力。
“寰宇號”是有史以來第一艘可全程持續加速的飛船,除了中途轉向所必需的幾個鐘頭。她那巨大的推進劑艙里裝滿五千噸水,故而可一直保持十分之一地球重力的加速度。不太大,但足以讓所有零碎不必亂飄亂飛,就餐時這尤其方便。不過,旅客們還是花了幾天才學會不去狠命地攪自己碗裡的湯。
離開地球四十八小時,“寰宇號”上的居民們也逐漸習慣了船上界限分明的四個等級。
貴族階層包括史密斯船長及其下屬。
接下來是乘客,然後是非航務船員和服務員。
最後是經濟艙乘客……這是五個青年空間科學家自我解嘲的說法,後來還帶了一點醋勁兒。
弗洛伊德看過他們那幾個讓各式寶貝塞得擁擠不堪的艙位,相比自己的豪華客房,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把他們的牢騷話傳到船長耳朵里。
其實,考慮到實際情況,他們不該這麼怨聲載道。飛船是緊趕慢趕才準備妥當的。究竟是否允許他們和那些設備上船,有關決定也很是倉促。現在,他們主要盤算如何架設他們的設備。
時間是至關重要的。過了那幾天,彗星將繞過太陽,飛回太陽系的遠郊。考察隊員們會因此行而成名,他們自己很明白。僅在累癱的時候,或者衝著故障不斷的儀器發脾氣的時候,他們才咕噥著罵幾句嘈雜的通風系統,陰森森的船艙,和鬼知道哪裡時不時竄出來的怪味。但是,從來沒有人抱怨過伙食。大伙兒都認為那是非常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