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知道他們現在也有七萬人,還有兩千多匹馬,這一天需要的糧草就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還好他們最後還把東西營里的大部分東西都給帶了出來,要不然這兩天就得餓肚子了。而且因為害怕被那支官軍追擊,一路上也沒敢散開去收集糧草,只是把經過的幾個小村子洗劫了。

  雖然現在南直隸的經濟狀況和糧食收穫比河南等北方省份好不少,但幾個小村莊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存糧。所以張獻忠部的糧草一直都在下降。現在聽說遇到北方的官軍了,他們別的可能沒有,但軍糧肯定是有不少的。這怎能不讓流民軍上下興奮不已。

  這時候也不講究什麼伏擊之類的戰術了,其實這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伏擊也不可能。七萬大軍全都如餓狼一般呼啦啦的一群就向著官軍沖了過去。雖然張獻忠部現在還沒到糧絕的時候,但是由於缺糧,所以前一天就開始限制口糧供應了,特別是對外圍炮灰部隊。

  因此群軍上下雖然都還沒到飢腸轆轆的境地,但也兩天沒吃飽了。而且大家知道如果再不能獲得大批的糧草,餓肚子也就是早晚的事兒。所以這次全軍上下衝鋒的勁頭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全都一副惡狠狠的表情。就好像左良玉部欠了他們五百石糧食或者五百貫錢沒還似的。

  左良玉等人確實是在這交界處磨蹭了半個月,一來是他們現在不想跟流民軍交手,二來也是因為南直隸是合興泰的地盤。他們自家事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手下們燒殺搶掠、殺良冒功無惡不作,這樣的軍隊到一個地方就是禍害一個地方。

  不過他們也沒有辦法約束,一來他們本來也不是什麼好鳥,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他們自己都一副賊樣,還怎麼去約束手下。而且手下們得到的好處總會有他們一份兒,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們也就更不好約束了。二來現在朝廷經常發不下來餉錢,或者是發不足,他們再剋扣一部分,到手下士兵們手裡基本上也就不剩幾個子兒了。沒錢誰給你賣命?為了穩住軍心,他們也只能任憑手下們胡作非為了。

  他們既然知道自己的部隊到一地就禍害一地,而南直隸又是合興泰的地盤,他們當然要考慮一下可能的後果了。他們雖然不知道合興泰的軍力到底有多強,但是合興泰政治經濟上的實力是不容置疑的。都敢跟京師朝廷叫板,而且京師還拿它沒辦法,這種實力還用懷疑嗎!

  單是政治經濟實力雄厚他們倒也不怕。他們手裡有兵,現在就連京師都拿他們沒辦法,何況對他們根本沒有統屬關係的合興泰。不過他們也要考慮以後的日子不是,他們總不會一輩子都帶著軍隊到處亂竄吧。而且他們幾乎所有的高級將領都把大部分錢財存在了富鑫里。要是鬧翻了,那些錢不就打水漂了嗎!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有兵,搶回來不就完了。但問題是別的總兵、將領會不會這麼想?到時候要是合興泰懸重賞買他們的人頭,他們不認為手下或者其他軍將們不會動心。到時候搶回了錢財,結果到頭來卻成了別人的,不但如此,他們的小命還為別人增加了一筆財富。雖然他們大多都是莽夫,但這種傻事兒他們可不會幹。

  不過追剿流民軍畢竟是朝廷下達的詔令,他們現在還沒有膽子敢公然反對朝廷的命令,最多就是陽奉陰違而已。而且他們對於流民軍將領們多年來收刮的財富也非常眼饞,所以讓他們放棄不追了,也不可能。

  粗人之中也不缺乏聰明人,左良玉等人還是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我在交界處呆個十天半個月的不動,等到你們實在扛不住了發文求救,我再進去,這樣算給足你合興泰面子了吧。我也不想進啊,可是對你們的求救總不能置之不理是吧!

  其實左良玉在第十天就接到了六安知縣派人送來的求援信。六安這次沒有遭到攻擊,不過他們得到流民軍圍攻廬州府的消息後一下就急了,四處發公文求救。不過他們也知道左良玉這些人的比瘟疫還恐怖,所以一直等到第十天看還沒有什麼其他援軍,這才硬著頭皮給左良玉部發了一道求援公文。不過第二天南京的加急公文就到了,說援軍已經在路上了,這下六安縣上下頓時後悔不已,又趕緊給附近的府縣發公文:大家做好準備,防火防盜防官軍啊!

  而左良玉等人當時正在為一直沒有收到求援的公文而著急,正在考慮是不是就這樣直接闖進去,收到六安縣這封公文,頓時心安不少。沒收到的時候著急想直接開拔,等收到了,他們又不急了。心說等你們再來兩封催一下我們再動:不是我們想去啊,是你們催著我們進的啊,我們也是不忍心看著你們毀於流民軍的屠刀之下不是。

  他們開始穩坐釣魚台坐等魚上鉤。結果第二天,附近的府縣就收到了南直隸已經派出援軍的消息,而陸衛也在第三天就到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廬州府的困局。這時候大家都直接把左良玉部給遺忘了。別說求援信了,連份兒通報都沒有。

  左良玉部又呆了五天後,覺得事情有點兒不對勁兒,這才重新開拔,向著南直隸緩緩而來。結果沒想到才拔營沒多久就碰上了張獻忠的大軍。而且戰力好像還增加了不少,看著黑壓壓衝過來的人群,左良玉部不少官兵第一個反應就是轉身拔腿就跑。

  漸漸地,逃跑的人越來越多,連一些高級軍官也開始轉身跑路了。從空中看下去,此時張獻忠部就像是一股勢大力猛的滾滾洪流,向著左良玉部快速奔騰而去。而左良玉部就像是正在融化的冰山,逐漸變成一股股小溪流向著西方潺潺流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