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經過了一夜的收攏,離廬州戰場的距離也不是很遠,但十萬人的部隊到啟程的時候也還是只有不到七萬人。昨天那支官軍的炮火是很猛,但沒有人相信會有三萬多人被炸死。不過這個時期的軍隊,別說是他們這樣的流民軍了,就是這時大明的官軍,被擊潰後,一天時間能收攏的人數也不會高於五成,他們這個數字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而且最先收攏回來的大部分都是精銳老兵,這使得他們的整體戰力並沒有降低多少,他們對於對戰河南的官軍,還是有一定信心的。不過就算是沒有信心,現在他們也必須硬著頭皮上了。去河南至少還有贏的希望。廬州這邊是完全沒有希望,是個人就知道該怎麼選擇。

  在張獻忠他們啟程後沒過多一會兒,駐紮在廬州城外的陸衛部隊也啟程向張獻忠他們這個方向趕來。與昨天不同,今天他們身後還跟著一支規模龐大的民團。要說如果是官府招民團,是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參加的。而且官府也不會同意。

  不過昨天陸衛不是公布了一個懸賞嘛。有廬州城裡的合興泰、永和、富鑫分號作保,大家當然不會懷疑這個懸賞的真實性。另外昨天陸衛在清理流民軍的大營時只收集值錢的東西,一些不怎麼值錢的東西都留給了幫忙清理戰場的民夫們。

  這些東西陸衛隊員們覺得不值錢,對於普通老百姓也算是一筆小財了,而且數量多不是。再加上昨天許多人都親眼見證了陸衛部隊的大發神威,所以有不少人都覺得跟著陸衛去抓人是一件既安全又有油水的事兒。而現在又正好是農閒的時候。

  另外廬州城裡各個世家大戶為了感激和支持陸衛的行動,紛紛派出了不少家丁、健仆。要知道如果這次來的是其他官軍,就算是管束得嚴,不糟蹋鄉里,也是需要大筆勞軍費的。但是陸衛不但沒要他們的勞軍費,就連他們送給陸衛的糧食等物資,陸衛都是照價給錢的。這讓當地的士紳們對陸衛的認同感又提高了不少。

  而且陸衛還把收集到的財物分出了一部分交給合興泰廬州分號,用來幫助這次受難的廬州及其它府縣的百姓。這麼多年來,就算是官軍作風還比較好的時期,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軍隊會把戰利品分出來幫助受難百姓的。在大家一貫的認知中,戰利品就應該是勝者應得之物。不管這些東西以前是屬於誰的,這一刻以後它們就屬於這場戰鬥的勝者。

  這件事讓廬州城裡的士紳百姓對陸衛的感情立刻從認同升級為了親切,這才是城裡大部分人踴躍參加民團的主要原因。只為了一點兒可能的錢財,還不會讓大多數百姓心動。但幫助親人,他們願意貢獻出自己全部的量,哪怕這點兒力量非常的微薄。

  這不,參加的人數一度突破了五千人大關,老老少少什麼樣的都有。最後官府不得不做出了一些年齡和身體上的限制,才把人數堪堪降到了三千左右。

  這個民團可能是史上第一個全部由自願人員組成的官軍輔助隊伍了。就連各家的家丁健仆們也得到了主家的關照,說這次的收穫都歸他們自己所有。但是不能出了差錯。如果幹得好,就算收穫不多,回來家裡另外也有賞,所以他們也都是滿心的心甘情願與高興。

  大家一路上談笑風生,笑容滿面。如果不是看到他們如此大的規模,前邊還有軍隊作為前導,誰也不會相信他們是一支輔軍。要是在後世,他們肯定會被認為是一支超級旅行團。

  受到陸衛啟發,民團這次也帶了幾十輛四輪或者兩輪的貨運馬車用來運送糧食等物資。一些人走累了,還可以坐一段兒車。這次陸衛繳獲的幾十匹馬也都配上了車架暫時配給民團使用。馬匹在這個時代屬於戰略資源,當然不可能轉交給當地百姓。

  大量馬車的使用,使得陸衛帶領的這支追擊部隊在土路上的行進速度達到了12里以上的時速,而張獻忠部由於急於離開這裡,行進速度也差不多。不過張獻忠部每天要走十個小時以上,而陸衛部隊每天只走八個小時,所以雙方的距離其實還在逐漸拉大。

  不過陸衛並不是要殲滅張獻忠部,所以也不急。民團的人對這些並不清楚,而且大多數人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長途跋涉,每天八個小時都已經到極限了,所以也沒人會去催促陸衛提高行進速度或者增加行進時間。

  經過了兩天的時間,由於一直沒有聽到身後那支官軍追上來的消息,張獻忠部上下忐忑的心情總算是平靜了不少。隊伍中慘澹的潰敗之象也漸漸開始消失,生氣開始恢復。

  第三天上午。張獻忠部終於在南直隸與河南交界處遇上了姍姍來遲的左良玉部。按說半個月的時間左良玉部早就應該進入南直隸了,所以一開始張獻忠部還小心謹慎地安排了許多哨探打探,他們倒不是怕左良玉,而是怕跟左良玉正打得火熱的時候又被那支強悍的官軍插上一腳。

  結果一直到接近交界地帶了,也沒有發現左良玉部。張獻忠等人正在既高興又失落的時候,哨探終於發現了左良玉部。從張獻忠一下,頓時精神大振,興奮不已。之前由於“撤退”得太突然,以前“收集”的東西又丟了。金銀財寶也就算了,就噹噹了一把大爺給花了,反正只要有命在有軍隊在。以後總還能再賺回來不是。可是糧草什麼的也沒帶上,這就是一件很頭痛的事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