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因此在孫可望的部隊逼近陸衛的時候,張獻忠他們的一批精銳部隊也已經在城前開始列隊準備攻城了。既然又有了攻占的欲望,所以他們這次就改變了一開始的計劃,不再是攻一次就算了,而是準備給城上的守軍來一個波浪式連續攻擊。
他們相信在他們持續不斷的強大壓力下,當城上的守軍們看到援軍被擊潰的時候,城上的防禦肯定會出現很多漏洞,那就是他們獲勝的最佳時機。農民都會軍略了,要不怎麼說戰場最鍛鍊人哪。
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再一次告訴世人,它是殘酷的。在騎兵部隊逼近到陸衛軍陣兩百米的距離時,張獻忠他們安排的精銳部隊也開始向廬州城衝去。這次他們也下了血本,一下投入了近兩萬的精銳部隊。
騎兵的覆滅沒有引起張獻忠他們的關注,因為距離太遠,他們又沒有望遠鏡,根本不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事兒。三里多的距離,兩百支火槍開槍的聲音並不顯眼。再說官軍使用火槍是很正常的事兒不是。也就是手裡的火槍數量太少,而且射程近,感覺上還沒有弓箭好使,要不他們也會裝備一支火槍隊。
不過緊接著十輪,四百發炮彈連續不斷的爆炸聲就不可能不引起他們的注意了。他們打了這麼多年仗,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麼密集的爆炸聲。就是城頭上連續不斷扔下來的,那些讓他們很是頭痛的瓜雷(他們不知道這種武器的名稱,什麼稱呼都有),其爆炸聲也沒有這麼密集。
更重要的是,那些瓜雷的爆炸聲也沒有這麼大。這些爆炸聲跟城頭上發射下來的開花彈的爆炸聲有的一拼。跟大明官軍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交道,他們對各種火器的爆炸聲已經很熟悉了。當然了,由於距離太遠,他們也不可能分辨得很清楚。
爆炸聲堪比炮彈,但卻比城上扔下的瓜雷還要密集,這種極度異常的情況一下就引起了張獻忠等人的注意,全都轉頭看向了南方。張獻忠的大營是設在南門外五里處,主要是考慮到這邊陽光的方向利於攻城。陸衛是在他們營盤的東南方。
流民軍中帳篷之類的軍需物資不是很多,張獻忠他們又是站在高台上,所以轉身就可以看到陸衛這邊的情況。他們轉身的時候正好看到孫有望的部隊崩潰的場景,包括張獻忠在內,所有的將領全都愣住了。不過由於距離太遠,他們只看到人群四散奔逃,其後煙霧繚繞,什麼也看不清。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很讓他們吃驚了。要知道他們與官軍交手這麼多年以來,就算是當年最危急的時候,他們的部隊也能跟官軍纏鬥不短的時間。更何況近幾年他們跟官軍交手,都是勝多敗少。號稱此時官軍中戰力最強的左良玉部也被他們擊敗過。現在這七千多人的精銳部隊,居然這麼短的時間就被擊潰了,這實在讓他們很難接受。
不過他們現在也都算是久經沙場的人物了,所以很快就回過了神。看著那片濃密的煙霧,心中都冒出了不好的感覺。特別是在看到孫可望領著親衛或者說是被親衛們護持著快馬加鞭往回奔的時候,所有人心裡都咯噔一下,一種緊張的情緒在高台上蔓延開來。
孫可望作為張獻忠四個義子中的老大,雖然很有點兒好大喜功,心胸也有點兒狹窄,但不可否認其作戰非常勇猛。雖說他現在很少再身先士卒了,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膽小如鼠了。而且他好面子眾所周知,如果不是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強敵,絕對不至於連隊伍都約束不住,甚至還在張獻忠面前做出逃跑的事來。
而且孫可望作為張獻忠的義子,其統屬的精銳部隊在他們之中也算是戰力很強的一支。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崩潰的,而且還崩潰得這麼快。這也說明他們遇到了非常強大的敵人,一個讓他們根本不敢抵抗的敵人。
高台上的人此時心中不禁都出現了一個疑問:是那支幾千人的官軍?還是他們後面又出現了更多的官軍?
第二卷 蛟龍入海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一瞬間,所有人就把第一個疑問給否定了。笑話。幾千人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己方的一支精銳部隊擊潰,那還叫官軍嗎?叫天兵天將得了!而且這麼多紅衣大炮單是搬,就不止這麼些人,就算是有馬車也不行。所以現在張獻忠等人都在思考這次來的官軍到底有多少人?
在他們的認知中,能發射開花彈的只能是紅衣大炮。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發射這麼多開花彈,只能是這支官軍配的大炮數量多的緣故。至於具體多少,他們並沒有想出一個很誇張的數字。畢竟四百發炮彈的爆炸是發生在很短的時間裡,很多爆炸聲是重疊的,他們不可能能從爆炸聲中分辨出剛才到底有多少顆炮彈爆炸。
距離太遠,他們也不能從煙霧濃厚程度分辨出爆炸的規模。而且就算是比較近的距離,他們也沒有這種專業的辨識能力。所以在他們想來,對方能有一百門左右的大炮頂天了。因為之前他們得到的報告就有說對方有一百輛左右的馬車。紅衣大炮沒有畜力是很難移動的。
單是火炮多還沒什麼。畢竟大炮,特別是紅衣大炮轉向是很困難的,只要人員避開炮口的方向就行了。現在他們擔心的是這支官軍的數量太多。如果不是對方數量太多,也不可能把孫可望和他的隊伍嚇成這樣。這支官軍數量到底有多少,他們能不能對抗,這才是他們現在正在考慮的事情。
他們相信在他們持續不斷的強大壓力下,當城上的守軍們看到援軍被擊潰的時候,城上的防禦肯定會出現很多漏洞,那就是他們獲勝的最佳時機。農民都會軍略了,要不怎麼說戰場最鍛鍊人哪。
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再一次告訴世人,它是殘酷的。在騎兵部隊逼近到陸衛軍陣兩百米的距離時,張獻忠他們安排的精銳部隊也開始向廬州城衝去。這次他們也下了血本,一下投入了近兩萬的精銳部隊。
騎兵的覆滅沒有引起張獻忠他們的關注,因為距離太遠,他們又沒有望遠鏡,根本不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事兒。三里多的距離,兩百支火槍開槍的聲音並不顯眼。再說官軍使用火槍是很正常的事兒不是。也就是手裡的火槍數量太少,而且射程近,感覺上還沒有弓箭好使,要不他們也會裝備一支火槍隊。
不過緊接著十輪,四百發炮彈連續不斷的爆炸聲就不可能不引起他們的注意了。他們打了這麼多年仗,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麼密集的爆炸聲。就是城頭上連續不斷扔下來的,那些讓他們很是頭痛的瓜雷(他們不知道這種武器的名稱,什麼稱呼都有),其爆炸聲也沒有這麼密集。
更重要的是,那些瓜雷的爆炸聲也沒有這麼大。這些爆炸聲跟城頭上發射下來的開花彈的爆炸聲有的一拼。跟大明官軍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交道,他們對各種火器的爆炸聲已經很熟悉了。當然了,由於距離太遠,他們也不可能分辨得很清楚。
爆炸聲堪比炮彈,但卻比城上扔下的瓜雷還要密集,這種極度異常的情況一下就引起了張獻忠等人的注意,全都轉頭看向了南方。張獻忠的大營是設在南門外五里處,主要是考慮到這邊陽光的方向利於攻城。陸衛是在他們營盤的東南方。
流民軍中帳篷之類的軍需物資不是很多,張獻忠他們又是站在高台上,所以轉身就可以看到陸衛這邊的情況。他們轉身的時候正好看到孫有望的部隊崩潰的場景,包括張獻忠在內,所有的將領全都愣住了。不過由於距離太遠,他們只看到人群四散奔逃,其後煙霧繚繞,什麼也看不清。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很讓他們吃驚了。要知道他們與官軍交手這麼多年以來,就算是當年最危急的時候,他們的部隊也能跟官軍纏鬥不短的時間。更何況近幾年他們跟官軍交手,都是勝多敗少。號稱此時官軍中戰力最強的左良玉部也被他們擊敗過。現在這七千多人的精銳部隊,居然這麼短的時間就被擊潰了,這實在讓他們很難接受。
不過他們現在也都算是久經沙場的人物了,所以很快就回過了神。看著那片濃密的煙霧,心中都冒出了不好的感覺。特別是在看到孫可望領著親衛或者說是被親衛們護持著快馬加鞭往回奔的時候,所有人心裡都咯噔一下,一種緊張的情緒在高台上蔓延開來。
孫可望作為張獻忠四個義子中的老大,雖然很有點兒好大喜功,心胸也有點兒狹窄,但不可否認其作戰非常勇猛。雖說他現在很少再身先士卒了,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膽小如鼠了。而且他好面子眾所周知,如果不是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強敵,絕對不至於連隊伍都約束不住,甚至還在張獻忠面前做出逃跑的事來。
而且孫可望作為張獻忠的義子,其統屬的精銳部隊在他們之中也算是戰力很強的一支。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崩潰的,而且還崩潰得這麼快。這也說明他們遇到了非常強大的敵人,一個讓他們根本不敢抵抗的敵人。
高台上的人此時心中不禁都出現了一個疑問:是那支幾千人的官軍?還是他們後面又出現了更多的官軍?
第二卷 蛟龍入海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一瞬間,所有人就把第一個疑問給否定了。笑話。幾千人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己方的一支精銳部隊擊潰,那還叫官軍嗎?叫天兵天將得了!而且這麼多紅衣大炮單是搬,就不止這麼些人,就算是有馬車也不行。所以現在張獻忠等人都在思考這次來的官軍到底有多少人?
在他們的認知中,能發射開花彈的只能是紅衣大炮。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發射這麼多開花彈,只能是這支官軍配的大炮數量多的緣故。至於具體多少,他們並沒有想出一個很誇張的數字。畢竟四百發炮彈的爆炸是發生在很短的時間裡,很多爆炸聲是重疊的,他們不可能能從爆炸聲中分辨出剛才到底有多少顆炮彈爆炸。
距離太遠,他們也不能從煙霧濃厚程度分辨出爆炸的規模。而且就算是比較近的距離,他們也沒有這種專業的辨識能力。所以在他們想來,對方能有一百門左右的大炮頂天了。因為之前他們得到的報告就有說對方有一百輛左右的馬車。紅衣大炮沒有畜力是很難移動的。
單是火炮多還沒什麼。畢竟大炮,特別是紅衣大炮轉向是很困難的,只要人員避開炮口的方向就行了。現在他們擔心的是這支官軍的數量太多。如果不是對方數量太多,也不可能把孫可望和他的隊伍嚇成這樣。這支官軍數量到底有多少,他們能不能對抗,這才是他們現在正在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