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秉緊張地望著天上的那輪太陽。

  它每向西移動一分劉秉就覺得仿佛過了一個世紀。

  太慢了!

  老子受不了了!

  劉秉嘩的一聲站了起來,衝著早已等候在堂下的女眷、一箱一箱的財寶、還有數百名隨從大喊一聲——走!

  太陽仍然懸掛在群山頂上。

  這一群傾巢而出的人風馳電掣地衝上建康城的街道,向著石頭城的方向沒命地狂奔。

  對此感到萬分詫異的當然不僅僅是坊間的老百姓。

  馬蹄揚起的漫天灰塵中,蕭道成的耳目正冷冷地看著這一幕。

  劉秉一進石頭城,袁粲驚詫得無以名狀:“為何這麼早來!?今日之事要完蛋了!”

  劉秉覺得自己終於安全了,邊喘氣邊說:“只要看到袁公,雖萬死不恨!”

  看著眼前這個懦夫,袁粲氣得連罵他的力氣都沒有了。

  片刻之後,禁軍將領孫曇瓘也緊隨劉秉逃進了石頭城。

  蕭道成聞報後,一邊派人通知宮裡的王敬則,一邊命將領戴僧靜率兵往石頭城馳援薛淵、蘇烈等人。

  此時的王敬則已經遭到卜伯興的軟禁,房前站滿了守衛。王敬則情急之下,在後堂的牆角下打通了一個洞,脫身後徑直奔向中書省。

  六 生生世世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2)

  中書省內,領軍將軍劉韞已經全副武裝,靜靜等待著約定的時辰。王敬則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劉韞愕然地站起來,堆著笑臉說:“兄台何故夜晚到此?”

  王敬則狠狠地說:“你小子怎敢當反賊?”

  劉韞反應過來時,王敬則已經撲了過去。劉韞來不及拔劍,一下抱住王敬則。王敬則掙脫開來,重重一拳打在劉韞臉上。劉韞跌倒在地,王敬則搶上前去,揮起一刀砍殺了劉韞。隨後,王敬則召集自己的部下,沒有費多少工夫就把卜伯興也殺了。

  與此同時,蕭道成安插在石頭城內的幾個將領也率部譁變。薛淵占據了南門,蘇烈和王天生占據了倉城。

  建康城內的王蘊驚聞劉秉提前出逃,不禁長嘆:“事不成矣!”然後帶著幾百名部下倉惶逃向石頭城。按原定計劃,城上守軍必須打開南門迎接他們。但此刻南門已經落入薛淵手中。薛淵在城頭上看見王蘊,命令士兵射箭。王蘊一見城門上箭如雨下,以為石頭城也失陷了,只好帶著絕望落荒而去。

  戴僧靜與蘇烈、王天生裡應外合,率兵殺進石頭城,孫曇瓘殊死抵抗。戴僧靜分兵直撲袁粲府宅,縱火焚燒府西門。劉秉的兩個兒子越牆而逃。

  正據守城東門的袁粲和劉秉看見府上火起,匆忙往回趕。

  袁粲的兒子袁最擎著燭火,攙著老父一腳深一腳淺地走著。黑暗中,袁最聽見父親蒼涼的聲音在說:“本來就知道,大廈將崩,獨木難持!但為名節與忠義罷了!”

  戴僧靜縱馬在城中四處搜索,決意手刃袁粲。從東門往前走了一段路,忽然看見前面有兩個熟悉的身影。戴僧靜跳下馬,揮起大刀撲了上去。

  袁最隱約聽見刀鋒劃破空氣的銳響,挺身擋住了父親。

  他倒下去的時候,最後聽見父親說了一句:“我不失為忠臣,你不失為孝子!”

  隨後,袁粲的頭顱也緊跟自己的話音一起落地。

  劉秉追上自己的兩個兒子後,父子三人逃到額檐湖,終被追兵捕殺。

  駐守新亭的黃回嚴守起兵日期,於深夜率兵從御道直奔建康城門,半道上聽說政變已經流產,不得不掉轉馬頭回到了軍營。

  蕭道成再一次放過了黃回。仍舊委以重兵,讓他溯江而上迎戰沈攸之,只是派出了幾名心腹監視他。

  大敵當前,蕭道成不想自斷臂膀。

  帳下各將異口同聲地說黃回手握重兵,一定會反叛。

  蕭道成笑著說:“你們何必懷疑?他辦不到!”

  黃回始終在自己的手心裡,他遲早要死,但不是現在。蕭道成想。

  換句話說,飛鳥未盡、狡兔未死,良弓還不能藏,走狗也還不能烹。

  升明元年(477)十二月十四日,沈攸之大軍抵達夏口(今武漢漢口),威脅郢城(今武漢武昌)。沈攸之自恃兵強馬壯,認為小小的郢城不值得攻打,對屬下說:“要跟城裡的武陵王劉贊問個好。”隨後派人給郢州長史柳世隆送信,說:“我奉太后之命入朝,你既然也效忠朝廷,想必也贊同我吧。”

  柳世隆回信說:“承蒙你們東下之師的問候,郢城是個小地方,我們足以自守而已。”

  眼見柳世隆的口氣如此囂張,沈攸之手下將領宗儼之建議攻下郢城,另一位將領臧寅卻表示反對:“郢城雖然兵弱,但是地勢險要,十天也不一定能攻克。倘若不能及時拿下,會打擊士氣。如今順流而下直驅建康,一旦摧毀根本,小小郢城何能自守?”

  沈攸之決定採納臧寅的策略。

  十二月十六日,大軍即將開拔。柳世隆突然派人在沙洲上大肆挑釁,將軍焦度也站在郢城城樓上大聲叫罵,用盡髒話把沈攸之的歷代祖宗通通問候了一遍。

  沈攸之勃然大怒,命令大軍停止前進,掉頭猛攻郢城。

  小不忍則亂大謀。

  沈攸之不至於不明白這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