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技術上存在兩個大的障礙。

  一個是傳送功能的限制。不管是把人類或者其他貨物送去目的地,傳送裝置總會遺留下來。量子傳輸的原理非常複雜,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足夠的複雜性,量子傳輸就不會發揮作用。因此,就算通過量子傳輸方式發送傳送機,還是會遺留下重要的部分。

  另一個限制是動量守恆原理。將構成粒子加速到亞光速的時候,與之相等的動量必須想辦法釋放。動量是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同一大小的動量,既有可能是質量大、速度小,也有可能是質量小、速度大,但不管哪種情況,都不適合宇宙飛行。如果要傳送的質量過大,每次傳送都會耗費極大的能量。

  23世紀末到24世紀初,人類首先解決了傳送機能的限制。傳送裝置被逐段分成簡單部分,於是被傳送的部分也就不需要再保存其量子狀態。也就是說,每次傳送的時候,儘管每部分的量子狀態都會發生變化,因而無法完全復原,但因為只是簡單的機械,也就不會產生倫理問題。

  然後,在24世紀中葉,動量問題的解決辦法終於也找到了。那是因為發現了負質量的緣故。所謂負質量,是波函數振幅值的平方——也就是粒子的存在概率分布——為負值的狀態。這個時候,動量始終為負值。這樣的粒子不能單獨存在,只能在與普通粒子的波函數重合的狀態下存在。通過產生負質量,便可以實現完全不具有動量的亞光速電子束。

  就這樣,能夠傳送自身的發送機設計完成,轉瞬之間便在所有宇宙飛船上裝載了。星系的飛行變得非常輕鬆。通過連續的量子傳輸,宇宙飛船得以進入人類未曾抵達的領域。這是第三次技術飛躍。

  量子傳輸中的乘客感覺不到時間流逝,所以宇宙飛行就好像是超光速飛行一樣。他們實際上化作電子束,剎那間出現在空間的某一點,然後再度消失,又出現在下一點。這個過程不斷重複,既觀測不到光行差,也觀測不到都卜勒效應。

  要說自主發送方式的唯一缺點,那就是無法避免時間的流逝。雖然說對乘客而言往返比鄰星只需要幾天——最新技術水平是幾小時——但在地球上已經過了九年的時間。對於正經經營社會生活的人來說,九年的空白難以接受。因此,即使技術簡單,恆星間飛行依然是政府、大企業主導的調查,以及移民團的單程旅行等情況才會使用。

  移民人口雖然很少,但各行星系的人口還是迎來了爆發性增長。為了經營殖民地,還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口。採取人工手段,只要一個世紀,行星系的人口便可以達到1000億的規模。

  人類的居住圈瞬間擴展。當前得到確認的殖民行星係數量有146532個,未經確認的據推測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以上。殖民行星系的數量之所以無法正確掌握,是因為相對於人類的廣泛分布,通信速度過於遲緩的緣故。使用電磁波通信只能達到光速,比如說將移民團送往距離一千光年的行星系,他們平安無事地定居下來,歷經千年實現發達文明,然而地球方面依然無從知曉這一事實,最多只是收到平安抵達的消息。

  人類文明的相互交流變得困難,彼此孤立。

  “……以上就是關於人類宇宙旅行的三次飛躍。”我總算回答出來了,外表雖然平靜,喉嚨卻在發乾。

  “謝謝,回答得很好。”大姐微笑著說,“有些人樂見人類像這樣散播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減少相互交流的狀態,因為這樣能夠降低人類文明滅絕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人類喪失統一協調性。他們認為,各殖民地開始獨立行動之後,便難以再統一協調,最終有可能引起星際紛爭。在若干行星系,具有這樣想法的勢力掌握政權,便強行要求附近的行星系統一。諷刺的是,各行星系的民眾認為,正是他們自身的行為導致星際紛爭變成現實。就我們所知,最強大的勢力是以人類發祥地——太陽係為中心的太陽系政府。據推測,他們控制的行星系約為一百到兩百個。第二大規模的是以天津四為中心的天鵝座聯盟,掌握了二十到五十個行星系。因為當前兩大勢力尚無交點,因而一般認為他們之間關係還不至於發展到直接衝突。”大姐在這裡停頓了一下,“那麼,就在人類的居住空間陷入這種不穩定膠著狀態的時候,某種能夠一舉打破這一狀態的東西被發現了。那是什麼?”

  大家全都舉起手。

  大姐點了坐在我附近的女學生的名。

  “那就是‘門’。早在很久以前,許多文明就知道門的存在,而太陽系政府直到一千年前才終於得知,派遣遠征隊則是去年的事。”

  是的,那是去年的事,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星船。那時,我痴迷於它的巨大和美麗,但從未想到會是那樣的結局。

  2

  “他們來了。”那一天,大姐把殖民地的所有人集中起來,宣布說,“不要違抗他們。他們並不邪惡,只是在害怕。”

  大姐的話總是像謎語一樣,有時候誰都不明白意思,但沒有人敢問,因為大家都非常尊敬大姐,基本上都是原封不動地接受她說的話。不管怎麼說,大姐的年齡非常大,比這個殖民地的任何人都老。所以,她對所有事情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也不足為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