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想到此,多爾袞認為,得速定入川大計,再不入川,四川人可就殺光了。
那麼,派誰入川呢?正想著,手已下意識地拿起又一份奏疏,這是英親王阿濟格來的。
阿濟格在武昌大破大順軍後,接著又在銅陵附近,接受了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的投降,左夢庚雖在板子磯被黃得功殺敗,但此時仍有兵十餘萬,大小船隻四百餘艘。這於阿濟格無異於意外之財,順手牽羊所得,但他在奏疏中卻大肆鋪排,將自己如何料敵決戰,迫使敵人不得不降的經過大吹了一頓。
多爾袞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從這篇閃爍其詞的奏疏中,看出自己哥哥的做假,但不想點破他,正要提筆對他例行嘉獎,不想阿濟格在後面還附了一個夾單,竟向他提出:南邊苦熱,從征將士多不服水土,急盼班師或換防,最後竟說:“零星小賊散處,綏靖之日方長;綿綿瓜代無期,將士久而生怨,望妥選能員,速來接替;臣事已蕆,克日班師。”
十四 攝政王爺(2)
多爾袞看完這份口氣十分倨傲的奏疏,不由火起,心想,這個十二哥真是太不成材了,此番西征,大順軍已是殘兵敗將,加上多鐸應對的,是大順軍的主力,他因而沒有打一場惡仗,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多鐸出征在後,反先一步逼近長安,李自成已撤走了,多鐸不進長安城,這等於是把一個天大的功勞,讓與自己的親哥哥,阿濟格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面攆,盡揀便宜。眼下李自成雖然已滅,不是還有張獻忠嗎,移阿濟格一軍入川是順理成章的事,戰事正未有窮期,為國家立功的機會還在等著他,怎麼就想到要班師呢?什麼將士久而生怨,須知他這是拿將士做擋箭牌,實際上是自己想回京師。
他本想提筆,狠狠地將這個十二哥大罵一通,可又於心不忍,畢竟是自己的親哥哥啊,尤其是此事傳開,豈不讓人家看笑話?但轉念一想,此事若是不予理睬,別人一定有話說的,以攝政王一人代天攝政,取代過去的諸王議政,這雖是代善和濟爾哈朗共同提出來的,諸貝勒、貝子一致贊成的,但究其內心,這班人未必願意他一人大權獨攬,他們窺伺於一邊,只要你有錯處,是一定不會放過的,阿濟格出征時,繞道蒙古鄂爾多斯、土默特地方索取馬匹,代善和濟爾哈朗就曾為此大做文章,此番若是放縱了阿濟格,還不鬧個一佛出世?
左思右想,左右為難,他不由想到了豪格。豪格奉旨去了山東,當時,山東土寇蜂起,幾乎全是打著李闖王旗號,兗、沂、鄒、滕所屬州縣,有土寇數十支,其中滿家洞一支擁眾達數萬,但豪格到任後,竟督率各部,將這些土寇一一消滅,並誘斬寇首宮文彩等二十餘人,山東隨即平定下來了。
他想,憑心而論,豪格戴罪立功,確做出了成績,而阿濟格卻是個窩囊廢,自己既然主持大小政務,若不能處以公心,又何以服眾呢?
他想了又想,又把筆提了起來……
幾天後,多鐸下揚州,殺人盈城的消息便通過各種渠道傳到北京來了,當然,報導這消息的人在數說多鐸屠城的同時,也說他在史可法殉難處,修起一座史公祠來表彰這位不屈的南蠻子。
這天,因不是朝會之期,多爾袞就在自己府中翻閱塘報,一連看了幾份有關江南的消息,心中不由暗暗吃驚,萬不料自己信任的十五弟也會來這一手——南明小朝廷決不會輕易歸服,這是自己心中有準備的,但到頭來是如此殺戮收場,他仍感到心驚肉跳,這個十五弟,出征時,自己千叮嚀萬囑咐,江南為歌管繁華之地,詩書禮義之鄉,全國的賦稅漕糧,多半由此;泰山北斗級的文人學者,也大多來自江南,能收復江南士子之心,天下便不難底定了,反之,縱然暫時征服天下,也不能保證海晏河清,可這個十五弟,怎麼把十四哥的話丟到腦後去了呢?小小的一座史公祠,就能掩蓋八十萬士民的鮮血嗎?他想,多鐸做這樣的蠢事,要麼是太順利了;要麼是因受到了抵抗,丟了面子,可就為一個史可法,竟下如此狠手,值得嗎?
但多鐸不是阿濟格,此番出征,他連下河北、河南、陝西及江南數十名城,厥功甚偉,揚州的殺戮,事非得已,可不能因一眚而掩大功。
想到此,他正準備給多鐸寫一封長信,向他發出警告,因為後面的日子還長著呢,不想就在這時,門官來報:工部尚書星內請見。他只好放下手中筆,迎了出來。
還在更衣時,多爾袞便在想星內拜府,所為何事?一下就想到由工部負責的、皇極殿、文華殿的修復,心想:星內父子兩代負責工程營造,父親負責督修盛京的宮殿,工程較為馬虎,此番可不要像父親。
賜座後,多爾袞先問道:“皇極殿定在哪日動工?”
星內又站起來,雙手一拱,說:“臣稟攝政王爺,自乾清宮工程告竣後,臣對這班工匠進行了甄別,汰去了一些不中用的,留下了有能耐的,眼下五行八作的工匠諸已到齊,連油漆、彩繪等材料,也一應齊備,可就是木料奇缺,前已派人往東北老林採辦,無奈路途遙遠,一時緩不濟急。”
十四 攝政王爺(3)
多爾袞一聽,記起前兩天的批示,於是說:“你們工部不是已報上來,說有個叫張什麼的人,願報效大木千株嗎,難道還不夠?”
那麼,派誰入川呢?正想著,手已下意識地拿起又一份奏疏,這是英親王阿濟格來的。
阿濟格在武昌大破大順軍後,接著又在銅陵附近,接受了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的投降,左夢庚雖在板子磯被黃得功殺敗,但此時仍有兵十餘萬,大小船隻四百餘艘。這於阿濟格無異於意外之財,順手牽羊所得,但他在奏疏中卻大肆鋪排,將自己如何料敵決戰,迫使敵人不得不降的經過大吹了一頓。
多爾袞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從這篇閃爍其詞的奏疏中,看出自己哥哥的做假,但不想點破他,正要提筆對他例行嘉獎,不想阿濟格在後面還附了一個夾單,竟向他提出:南邊苦熱,從征將士多不服水土,急盼班師或換防,最後竟說:“零星小賊散處,綏靖之日方長;綿綿瓜代無期,將士久而生怨,望妥選能員,速來接替;臣事已蕆,克日班師。”
十四 攝政王爺(2)
多爾袞看完這份口氣十分倨傲的奏疏,不由火起,心想,這個十二哥真是太不成材了,此番西征,大順軍已是殘兵敗將,加上多鐸應對的,是大順軍的主力,他因而沒有打一場惡仗,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多鐸出征在後,反先一步逼近長安,李自成已撤走了,多鐸不進長安城,這等於是把一個天大的功勞,讓與自己的親哥哥,阿濟格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面攆,盡揀便宜。眼下李自成雖然已滅,不是還有張獻忠嗎,移阿濟格一軍入川是順理成章的事,戰事正未有窮期,為國家立功的機會還在等著他,怎麼就想到要班師呢?什麼將士久而生怨,須知他這是拿將士做擋箭牌,實際上是自己想回京師。
他本想提筆,狠狠地將這個十二哥大罵一通,可又於心不忍,畢竟是自己的親哥哥啊,尤其是此事傳開,豈不讓人家看笑話?但轉念一想,此事若是不予理睬,別人一定有話說的,以攝政王一人代天攝政,取代過去的諸王議政,這雖是代善和濟爾哈朗共同提出來的,諸貝勒、貝子一致贊成的,但究其內心,這班人未必願意他一人大權獨攬,他們窺伺於一邊,只要你有錯處,是一定不會放過的,阿濟格出征時,繞道蒙古鄂爾多斯、土默特地方索取馬匹,代善和濟爾哈朗就曾為此大做文章,此番若是放縱了阿濟格,還不鬧個一佛出世?
左思右想,左右為難,他不由想到了豪格。豪格奉旨去了山東,當時,山東土寇蜂起,幾乎全是打著李闖王旗號,兗、沂、鄒、滕所屬州縣,有土寇數十支,其中滿家洞一支擁眾達數萬,但豪格到任後,竟督率各部,將這些土寇一一消滅,並誘斬寇首宮文彩等二十餘人,山東隨即平定下來了。
他想,憑心而論,豪格戴罪立功,確做出了成績,而阿濟格卻是個窩囊廢,自己既然主持大小政務,若不能處以公心,又何以服眾呢?
他想了又想,又把筆提了起來……
幾天後,多鐸下揚州,殺人盈城的消息便通過各種渠道傳到北京來了,當然,報導這消息的人在數說多鐸屠城的同時,也說他在史可法殉難處,修起一座史公祠來表彰這位不屈的南蠻子。
這天,因不是朝會之期,多爾袞就在自己府中翻閱塘報,一連看了幾份有關江南的消息,心中不由暗暗吃驚,萬不料自己信任的十五弟也會來這一手——南明小朝廷決不會輕易歸服,這是自己心中有準備的,但到頭來是如此殺戮收場,他仍感到心驚肉跳,這個十五弟,出征時,自己千叮嚀萬囑咐,江南為歌管繁華之地,詩書禮義之鄉,全國的賦稅漕糧,多半由此;泰山北斗級的文人學者,也大多來自江南,能收復江南士子之心,天下便不難底定了,反之,縱然暫時征服天下,也不能保證海晏河清,可這個十五弟,怎麼把十四哥的話丟到腦後去了呢?小小的一座史公祠,就能掩蓋八十萬士民的鮮血嗎?他想,多鐸做這樣的蠢事,要麼是太順利了;要麼是因受到了抵抗,丟了面子,可就為一個史可法,竟下如此狠手,值得嗎?
但多鐸不是阿濟格,此番出征,他連下河北、河南、陝西及江南數十名城,厥功甚偉,揚州的殺戮,事非得已,可不能因一眚而掩大功。
想到此,他正準備給多鐸寫一封長信,向他發出警告,因為後面的日子還長著呢,不想就在這時,門官來報:工部尚書星內請見。他只好放下手中筆,迎了出來。
還在更衣時,多爾袞便在想星內拜府,所為何事?一下就想到由工部負責的、皇極殿、文華殿的修復,心想:星內父子兩代負責工程營造,父親負責督修盛京的宮殿,工程較為馬虎,此番可不要像父親。
賜座後,多爾袞先問道:“皇極殿定在哪日動工?”
星內又站起來,雙手一拱,說:“臣稟攝政王爺,自乾清宮工程告竣後,臣對這班工匠進行了甄別,汰去了一些不中用的,留下了有能耐的,眼下五行八作的工匠諸已到齊,連油漆、彩繪等材料,也一應齊備,可就是木料奇缺,前已派人往東北老林採辦,無奈路途遙遠,一時緩不濟急。”
十四 攝政王爺(3)
多爾袞一聽,記起前兩天的批示,於是說:“你們工部不是已報上來,說有個叫張什麼的人,願報效大木千株嗎,難道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