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明朝歷史中朱厚照也算一個有爭議的皇帝,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他是個比較另類的皇帝。除了喜歡狩獵及尚武的生活方式外,對喇嘛僧、奇異的音樂、食物、女人有著與其他皇帝不同的特殊愛好。他經常和宮中的小太監在一起玩,他最寵幸的男子有江彬、錢寧等,武宗甚至以太監錢寧的身體為枕睡覺。武宗還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闆,百姓,武宗則扮做富商,招搖過市,從中取樂。這與劉宋年代的宋少帝劉義符和南朝齊的東昏侯蕭寶卷的嗜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在華林園開辦酒店,自己小衣巾,短打扮,當壚沽酒,充當酒保;一個在宮苑中設立市場,讓太監殺豬宰羊,宮女沽酒賣肉。潘妃充當市令,自己擔任潘妃的副手。就這樣朱厚照還覺得不過癮,於是又在街上假開妓院,讓宮女們扮做粉頭,武宗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同時,他在紫禁城西北,營建了一處集縱情享樂和處理政務於一體的宮室建築,統稱為豹房,又叫新室、新舍。豹房是一個綜合性的場所(大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休閒娛樂中心,集吃喝玩樂住為一體),他一生幾乎沒住幾天紫禁城,豹房就是他的皇宮,這個皇宮最大的特色就是囿養了無數的女人,有西域的、東南亞的、高麗的等等,還養了老虎、豹子等動物,沒事時與它們格鬥一番,有一次差點喪命。但是比起前面說的那個漢武帝的後代,專門喜歡與熊瞎子格鬥,最後死於狗熊之手的漢廣陵王劉胥,要幸運的多。

  由於武宗皇后夏氏,無子女,皇位不得不落於皇室旁系之手,孝宗朱佑樘一脈到武宗朱厚照宣告結束。

  8、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其父為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的胞弟,被封為興王。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興王去世,朱厚熜襲封為興王,時年12歲。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駕崩,因無子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朱厚熜承統,為世宗皇帝,年號嘉靖,時年14歲。

  嘉靖帝在位期間,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大臣嚴嵩把持朝綱,致使政治腐敗,財政出現危機,以至海瑞稱“嘉靖嘉靖,家家皆盡”。另外還有兩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事,嘉靖三年(1524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餘人的反對,發生了歷時三年半之久的、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員受到不同懲罰,其中杖死17人。終於追尊其父為後帝,改獻陵為顯陵,按皇帝陵寢的規模擴建,耗費白銀48萬餘兩。

  第二件事,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發生了“壬寅宮變”。世宗朱厚熜信用方士煉製丹藥,為了採得足夠的煉丹原料,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輕則損傷宮女身心,重則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許多宮女因此喪命。為了防止煉藥的秘密被泄漏,還殺掉取過血的宮女。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們為反抗嘉靖帝對她們的人身摧殘,趁嘉靖帝熟睡之時,想用麻繩勒死他。誰知在慌亂之下,宮女們將麻繩打成死結,結果只將嘉靖帝嚇得半死,並沒有斃命。後來當事者21人被分屍處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朱厚熜駕崩,時年59歲。葬永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9、明穆宗朱載垕(1537-1572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世宗朱厚驄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嘉靖皇帝病死,朱載垕於同月壬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隆慶”。朱載垕即位後,依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一改世宗時的弊政,使朝政為之一振,這一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觀。1572年閏三月,朱載垕得病,休養了二個月後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他自知病情不輕,急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接受顧命,吩咐由太子繼位後病逝(按照現在的說法,不是過勞死,也應該算因公犧牲)。在位6年,終年36歲,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宏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於昭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10、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是明朝第十四個皇帝,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年)被冊立為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鈞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曆。朱翊鈞即位時年僅10歲,由文淵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在內政方面,神宗朱翊鈞提出了“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其中以一條鞭法最為著名,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練兵,使邊境安然。萬曆初年呈現出明代中葉以來最好形勢。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開始籌劃修建自己的陵寢,建造定陵耗時達6年之久。最後在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中死去,在位48年,終年58歲。廟號為神宗,葬定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據說關於定陵地宮發掘的是是非非,一直大有爭議。根據史學界的觀點,這個由當時一號人物毛澤東御批、二號人物周恩來拍板、吳晗、郭沬若等一批明史專家、文化官員力主的“挖墳”決定,基本被認定是“一次無法挽回的錯誤”。但是,發掘定陵也揭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也給了考古界一個天大的驚喜,這或許就是這次錯誤發掘的最大收穫之一。之所以說朱翊鈞的屍骨姿態暴露出了一個天大秘密,一是帝王棺槨內屍體擺放姿式是一個千古之謎,現在被揭開了,填補了一個歷史空白;二是因為其姿式太怪異了,與傳統的“仰身直肢葬”完全不符,其包含的信息也應該是深奧的。這裡不再詳述,還是留給考古學家去研究吧,別搶了人家的飯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