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彥的目的本身也並不是為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的權力體系的架構,對朝廷的權力進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權力,甚至不再在朝為官,大明帝國仍然能維持他想要的那種運作方式,那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這次國士推舉,不管是推舉人,還是候選人,都給限定了嚴格的範圍,可以說,這只是一次小範圍內的民主,卻也是華夏歷史上的第一次,意義深遠。

  遼東、北直隸,以及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的國士推舉做得相對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縣劃定轄區內擁有資格的推舉人、及候選人,然後由有資格的候選人報名參加,再由縣裡組織推舉人投票,推舉出本州縣的州士、縣士,以及代表當地州縣的“府士”。

  然後再由這些“府士”匯聚府城,一起推舉出代表本府到省里的“省士”,至於最後能夠進京的“國士”,則由各省的“省士”會商推舉。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五九回 班底

  了迎合這個時代,李彥凡是必稱孔孟、必稱儒學,處,但也有壞處,一方面,他這樣的做法,至少不會一下子就遭到天下讀書人的反對,這是標榜孔孟之道的好處;然而這樣做同樣會惹來一些非議,有人就認為他對儒學的解釋和應用,並不正確。

  國士院中有一些國士,就是號稱學貫古今的大儒,就李彥所了解的情況,很多人都曾經發表過質他的言論,不過以華夏講究中庸之道的傳統,在國士大會上,雖然也有質,甚至有兩個帶有東林色彩的“大儒”,以及兩個大儒,與李彥爭得比較厲害。不過大多數人還算比較溫和,而且國士大會也並非辯論場合,李彥雖然會做出解釋,但在必要的時候,會果斷結束話題,也不給他們過多糾纏的機會。

  李彥的報告雖然是時間最長的,終於還是順利通過,這讓很多人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在國士大會召開前後,雖然因為之前的雷霆行動震駭了一些懷有異心者,不過水麵之下依然暗潮湧動,有些事情涉及到根本利益和立場之爭,總會有人不甘心輕易就範。

  經過年前的那件事情以後,李彥也清楚地認識到,有的時候拳頭總要比道理好用,第一天的會議上,那些人對他的質,可以看成是自由**精神的體現,給予褒獎和鼓勵,同時也不乏挑釁和試探,一旦李彥表現溫和軟弱,或許就會遭到猛烈的攻擊。

  當天晚上,共和的核心成員對此進行了分析實從中發現一些苗頭,結合鎮撫司的情報,有哪些人、哪些勢力懷著別的圖謀,大致都能看出來。

  經過討論表決,李彥決定此做出反擊,那些只是以為學術意見不同,並沒有其它圖謀的反對意見並不打算追究;而能夠確認,懷有不良企圖的幾個國士,其身邊的人在當夜便給鎮撫司抓過去“談話”鎮撫司對此早有準備,選擇動手的對象,都有比較充分的理由,便是暫時沒有,也有辦法連夜“找到”。

  第二天一,這些人就給鎮撫司轉送到都察院,按照權限的劃分鎮撫司同刑部一樣,雖然都有查案、問案的權力,但是審案、斷案,那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責權。

  鎮撫司在查案範圍上要比刑部更小,們的責權只局限在涉及謀反、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方面,只有在非常時期,鎮撫司的權限才會得到擴大。在國士院開會期間,無疑也屬於非常時期。

  鎮撫司拿問的那些人名都不涉國家安全,因為鎮撫司只能以非常時期協助維持治安為由,強行拿人,然後很快補充證據,解送都察院程序上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至於都察院是否會起訴,大理寺又如何判刑體的結果並非李彥所想要關心的。通過這樣的舉動,能夠讓那些懷有異心的國士知道收斂那就成了。

  事實。以此為目地地話。這次行動地效果可謂相當之好。“國士”們經由地方推舉。其實還是摻雜了很多功利因素。這一點從國士們地身份上就可以看出。那些懷有異心者。往往都是某些利益團體地代表。算不上什麼強項地政治人物。鎮撫司果決而快速地動作。讓他們看到了李彥地決心和力量。從而不敢繼續輕易發動挑釁。

  接下去幾天地會程。就進行得比較順利。雖然還是會有些“大儒”不斷質疑。李彥能辯地則辯。但是並不會過於糾纏。每天地議題。都會在當天地《華夏時報》上刊載。然後發表各方地觀點。配合報社地評論。以及對民間聲音地歸納。做成專題。

  國士們也很快發現。報刊是一種很好地言論渠道。可以讓他們地觀點很快傳遞給天下地讀書人。而李彥選擇在報刊上正面闡述他地觀點。自然也會有不少反對者選擇在報紙上發表他們地不同意見。

  於是。在國士大會召開期間。便出現了一個奇怪地現象。那就是大會上比較平和。大家都很禮貌。而在報紙上。不同地觀點卻吵得不可開交。

  國士大會地初期。主要還是聽報告和討論。內閣與部院官員。會就未來地施政方向做出闡述和說明。國士們有問地就可以提出。直到解釋通透。才會付諸表決。

  大會開始旬日之後。才正式進入表決地環節。大致上。已經經過協商妥協。經內閣討論通過地各

  ,都在國士大會上表決通過,從而正式具備法律效力說,國士大會還算相當成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