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涉及未來作戰行動的信息。
——軍事設施的具體保護措施(可看見或特別明顯的除外)。
——士兵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開槍的規定。
——戰鬥開始前要求報導特別謹慎。隨軍記者在空軍基地、地面和艦上對軍事行動的現場報導將在戰鬥結束或得到戰地指揮官的允許後才能發表。
——在軍事行動正在進行時,有關能夠導致作戰和人員危險的友軍移動、戰術部署等情況都不得對外公布。對正在進行的戰事的報導未經戰地指揮官的允許不能發表。
——有關美軍情報收集的消息。
——有關推遲或取消的軍事行動的消息。
——有關飛機或軍艦失蹤或被擊落擊沉但搜救工作正在計劃或進行之中的消息。
——能夠認出是敵方戰俘或被俘人員的照片或圖像。
——有關被俘人員接受審問和被拘押的照片和圖像。
美軍給大家發了一份艦上安全提示,比如乘飛機上艦時不得攜帶手提行李,以免在降落時甩出去;在遇到戰鬥情況時要及時就位;在飛機起降時要特別注意眼睛看不見的氣流,以免被吸入或遭到衝擊。在飛行甲板上要眼觀四路,因為上面聲音嘈雜,耳朵聽不見,艦上人員多用手語。
為了讓大家到艦上適應快一點,美軍還給我們發了兩頁紙的海軍術語,這些術語要是沒有解釋,對我就像天書一樣。有些即使有解釋也看不懂。只好見機行事了。
9日晚6時左右,美國海軍上尉艾麗莎女士給我房間打來電話,說是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10日就可以登上“小鷹”號航母了,壞消息是明早5點45分就得在旅館大廳等候。看樣子,4點多就得起床了。我立即給旅館大堂打電話,要了“叫醒”服務,以免因勞累而延誤上機。
第一部分安家“小鷹”號
3月10日
上艦第一天,“小鷹”號航母出海執行任務第46天。
天氣:有時有暴雨;風向和風力:東間東南7-12節(節=海里/小時);海浪:北1-2英尺;氣溫:最高70度,最低63度;日出時間:5點55分;日落時間:17點45分
遞交了“生死狀”,簽訂了戰地採訪的“君子協定”,我就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登上“小鷹”號。10日早晨,我準時來到旅館大廳。艾麗莎上尉已經等在那裡了。和我一起乘飛機去“小鷹”號的還有韓國漢城廣播公司電視記者李珉柱和金均鍾。
我們把行李裝上三菱吉普車,艾麗莎驅車直奔美軍第5艦隊設在巴林的海軍軍用機場。馬路上車輛稀少,吉普車行駛在海邊,海港和煦的晨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感覺自己不像去戰地採訪,而像去旅行似的。
機場距離旅館只有10分鐘的路程。車子來到一處看似軍事設施的地方停了下來。壘起的沙袋後面有兩位荷槍實彈的士兵在站崗。哨兵檢查了我們三人的護照後就放行了。
我們辦理了出關手續,在機場候機廳等待上“小鷹”號航母的航班。與我們一起在機場等飛機的有20多位美國軍人,其中有些穿著美國海軍的沙漠作戰服,有些穿著便服。這裡每天都有一些航班,將美國軍人送到游弋在海灣的幾艘航母上去。
我乘坐的是海軍專門運送人員上艦的C—2A“快輪”運輸機。這種飛機有兩個T--6渦輪噴氣發動機,載重量為1萬磅,一次可運送26人。難怪在過行李時還要稱一稱每名乘客的重量。
機場人員給每位乘客發了一個頭盔和一件救生衣,頭盔上還帶一幅防風眼鏡。救生衣穿在身上沉甸甸的,與普通救生衣不同,主要是萬一飛機掉到水裡應急用。
飛機尾部上下左右打開後張開一個大口,乘客都是從這裡進入機艙的,並一律面向尾部坐。由於飛機降落在航母上時速度很快,乘客都要五花大綁在座位上,才不至於被甩出去。除繫緊腰部的安全帶外,還要加上兩條背帶固定。我不放心,把隨身攜帶的發稿設備、照相機等也如法炮製地綁在座位上。飛機後部一共有16個座位,但只坐了8人,其中有3人還是機組人員。
起飛時機身顫抖得厲害,而且螺旋槳發出的噪音很大,如果沒有耳機還真是受不了。我坐在沒有窗戶的最裡面,像被蒙在鼓裡,窗外的大海藍天什麼也沒有看見,只聽見螺旋槳傳來的轟鳴聲。由於頭天晚上忙於發稿和整理東西一晚沒睡,上飛機後一會兒就昏昏欲睡,誰知剛睡著,飛機就飄忽顛簸起來,把我晃醒了。
在海上飛行了大約40來分鐘,機組人員提醒大家,還有5分鐘就要降落了,請大家作好準備。由於事先聽美軍新聞官介紹過降落時速度較快,我心裡難免有點緊張。飛機降落甲板時尾部突然翹起,機身激烈晃動,人坐在上面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飛機停穩後,尾部打開,視線所及是一片湛藍的大海和甲板上的一道道不同顏色的線,我們已經降落在“小鷹”號的飛行甲板上了。
甲板上,各種戰機雖然排列得密密麻麻,但錯落有致,密度比飛機場大多了。迎候在那裡的海軍上尉、公關部的布魯克·德瓦爾特先生帶我們穿過甲板,我們就開始沿著樓梯一級級地向下艱難爬行。由於我們帶的行李多,加上航母上的樓梯又陡又窄,必須騰出一隻手來抓住邊上的鐵鏈才能走穩,真有點難為我們了。航母上的通道也狹窄難行,兩人對面走過還得側身讓道,每走幾米就有一道門檻阻路。航母的通道是由無數個拱門連接起來的。據說,如果發生漏水、生化武器襲擊,這些門一關上就可以互相隔絕。
——軍事設施的具體保護措施(可看見或特別明顯的除外)。
——士兵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開槍的規定。
——戰鬥開始前要求報導特別謹慎。隨軍記者在空軍基地、地面和艦上對軍事行動的現場報導將在戰鬥結束或得到戰地指揮官的允許後才能發表。
——在軍事行動正在進行時,有關能夠導致作戰和人員危險的友軍移動、戰術部署等情況都不得對外公布。對正在進行的戰事的報導未經戰地指揮官的允許不能發表。
——有關美軍情報收集的消息。
——有關推遲或取消的軍事行動的消息。
——有關飛機或軍艦失蹤或被擊落擊沉但搜救工作正在計劃或進行之中的消息。
——能夠認出是敵方戰俘或被俘人員的照片或圖像。
——有關被俘人員接受審問和被拘押的照片和圖像。
美軍給大家發了一份艦上安全提示,比如乘飛機上艦時不得攜帶手提行李,以免在降落時甩出去;在遇到戰鬥情況時要及時就位;在飛機起降時要特別注意眼睛看不見的氣流,以免被吸入或遭到衝擊。在飛行甲板上要眼觀四路,因為上面聲音嘈雜,耳朵聽不見,艦上人員多用手語。
為了讓大家到艦上適應快一點,美軍還給我們發了兩頁紙的海軍術語,這些術語要是沒有解釋,對我就像天書一樣。有些即使有解釋也看不懂。只好見機行事了。
9日晚6時左右,美國海軍上尉艾麗莎女士給我房間打來電話,說是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10日就可以登上“小鷹”號航母了,壞消息是明早5點45分就得在旅館大廳等候。看樣子,4點多就得起床了。我立即給旅館大堂打電話,要了“叫醒”服務,以免因勞累而延誤上機。
第一部分安家“小鷹”號
3月10日
上艦第一天,“小鷹”號航母出海執行任務第46天。
天氣:有時有暴雨;風向和風力:東間東南7-12節(節=海里/小時);海浪:北1-2英尺;氣溫:最高70度,最低63度;日出時間:5點55分;日落時間:17點45分
遞交了“生死狀”,簽訂了戰地採訪的“君子協定”,我就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登上“小鷹”號。10日早晨,我準時來到旅館大廳。艾麗莎上尉已經等在那裡了。和我一起乘飛機去“小鷹”號的還有韓國漢城廣播公司電視記者李珉柱和金均鍾。
我們把行李裝上三菱吉普車,艾麗莎驅車直奔美軍第5艦隊設在巴林的海軍軍用機場。馬路上車輛稀少,吉普車行駛在海邊,海港和煦的晨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感覺自己不像去戰地採訪,而像去旅行似的。
機場距離旅館只有10分鐘的路程。車子來到一處看似軍事設施的地方停了下來。壘起的沙袋後面有兩位荷槍實彈的士兵在站崗。哨兵檢查了我們三人的護照後就放行了。
我們辦理了出關手續,在機場候機廳等待上“小鷹”號航母的航班。與我們一起在機場等飛機的有20多位美國軍人,其中有些穿著美國海軍的沙漠作戰服,有些穿著便服。這裡每天都有一些航班,將美國軍人送到游弋在海灣的幾艘航母上去。
我乘坐的是海軍專門運送人員上艦的C—2A“快輪”運輸機。這種飛機有兩個T--6渦輪噴氣發動機,載重量為1萬磅,一次可運送26人。難怪在過行李時還要稱一稱每名乘客的重量。
機場人員給每位乘客發了一個頭盔和一件救生衣,頭盔上還帶一幅防風眼鏡。救生衣穿在身上沉甸甸的,與普通救生衣不同,主要是萬一飛機掉到水裡應急用。
飛機尾部上下左右打開後張開一個大口,乘客都是從這裡進入機艙的,並一律面向尾部坐。由於飛機降落在航母上時速度很快,乘客都要五花大綁在座位上,才不至於被甩出去。除繫緊腰部的安全帶外,還要加上兩條背帶固定。我不放心,把隨身攜帶的發稿設備、照相機等也如法炮製地綁在座位上。飛機後部一共有16個座位,但只坐了8人,其中有3人還是機組人員。
起飛時機身顫抖得厲害,而且螺旋槳發出的噪音很大,如果沒有耳機還真是受不了。我坐在沒有窗戶的最裡面,像被蒙在鼓裡,窗外的大海藍天什麼也沒有看見,只聽見螺旋槳傳來的轟鳴聲。由於頭天晚上忙於發稿和整理東西一晚沒睡,上飛機後一會兒就昏昏欲睡,誰知剛睡著,飛機就飄忽顛簸起來,把我晃醒了。
在海上飛行了大約40來分鐘,機組人員提醒大家,還有5分鐘就要降落了,請大家作好準備。由於事先聽美軍新聞官介紹過降落時速度較快,我心裡難免有點緊張。飛機降落甲板時尾部突然翹起,機身激烈晃動,人坐在上面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飛機停穩後,尾部打開,視線所及是一片湛藍的大海和甲板上的一道道不同顏色的線,我們已經降落在“小鷹”號的飛行甲板上了。
甲板上,各種戰機雖然排列得密密麻麻,但錯落有致,密度比飛機場大多了。迎候在那裡的海軍上尉、公關部的布魯克·德瓦爾特先生帶我們穿過甲板,我們就開始沿著樓梯一級級地向下艱難爬行。由於我們帶的行李多,加上航母上的樓梯又陡又窄,必須騰出一隻手來抓住邊上的鐵鏈才能走穩,真有點難為我們了。航母上的通道也狹窄難行,兩人對面走過還得側身讓道,每走幾米就有一道門檻阻路。航母的通道是由無數個拱門連接起來的。據說,如果發生漏水、生化武器襲擊,這些門一關上就可以互相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