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在人民解放軍渡江時,停泊在鎮江附近江面的英**刪艘公然炮擊長江北岸的人民解放軍渡江部隊。人民解放軍當即以炮火猛烈還擊,擊傷其旗艦“紫石英”號,後4艘軍艦相繼逃往上海。為此,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聲明,嚴正申斥了帝國主義的這一侵略行徑,並要求英、美、法等國在中國的一切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海、領土、領空,表達了中國人民保衛主權的決心。
國民黨集團鑑於江防已全線被突破,部隊有在沿江一線被人民解放軍分害、圍殲的危險,於22日下午倉促部署總退卻,蕪湖以西的部隊向淅贛鐵路沿線撤退,蕪湖以東、常州以西的部隊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帥以東的部隊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圖在淅贛鐵路沿線和上海地區組織新的防禦。人民解放軍除組織第二梯隊軍繼續渡江外,主力向國民黨軍防禦縱深發展攻勢。23日,東突擊集團主力相繼解放丹陽、常帥、無錫等城,切斷了寧滬鐵路,爭取了國民黨海軍海防第2艦隊司令林遵率艦艇25艘在南京以東江面和另一部艦艇23艘在鎮江江面起義。第34軍進占鎮江,第35軍於23日晚進占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22年的反動統治被推翻。中突擊集團一部占領蕪湖,主力渡過青戈江,並在灣汕地區殲國民黨軍第20軍大部和第99軍一部。西突擊集團占領貴池、青陽等地,殲國民黨軍第8兵團一部。
在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同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占領武漢以東以西的黃梅、浠水、漢川等地,有力地牽制了白崇禧集團,保障了第二野戰軍渡江作戰的翼側安全。
在郎溪、廣德地區圍殲南逃的國民黨軍,占領淅贛鐵路人民解放軍渡江成功後,4月22~23日,總前委依據沿江國民黨軍全線南撤的情況,迅速調整進攻部署,令第三野戰軍除以第8兵團部率第34、第35軍擔任鎮江、南京地區的警備任務,以第10兵團第29軍東進占領蘇帥並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在粟裕統一指揮下分別沿丹陽、金壇、灤陽及太湖西側和南陵、宣城、廣德之線向長興、吳興(今湖帥)地區疾進,完成戰役合圍,殲滅由南京、鎮江、蕪湖地區南逃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並準備奪取杭州。同時解除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沿江東進的任務,改為與第3、第5兵團並肩向淅贛鐵路沿線挺進,追殲逃敵,控制淅贛鐵路,切斷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保障第三野戰軍作戰的翼側安全,另以第10軍擔任安慶、蕪湖地區的警備任務。
各部隊接到命令後,不顧疲勞,不待重火器和輜重到達,克服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等困難,向指定地區疾進。4月26日,第9兵團主力通過廣德;第10兵團進抵天王寺、宜興一線,並在灤陽以西、以南地區殲國民黨軍第4、第28、第51軍各一部。國民黨軍在人民解放軍的多路追擊下,不敢再沿寧杭公路南逃,改由宜興以西山區直下郎溪、廣德,企圖由此突出重圍,直趨杭帥。27日,第10兵團第29軍進占蘇州。第三野戰軍主力會師吳興,將國民黨軍第4、第28、第45、第51、第66軍等5個軍包圍於郎溪、廣德之間地區,經兩天激戰,將其8萬餘人全部殲滅。5月3日,第7兵團占領杭州。第二野戰軍在皖南遊擊隊的策應下,經屯溪、婆源、樂平等地,於5月4~7日相繼占領淅贛鐵路沿線的貴溪、上饒、衢縣、金華等地,並在追擊作戰中殲國民黨軍第68、第88、第106、第73軍各一部。
在此期間,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占領孝感、黃陂,逼近武漢。
攻占上海,殲滅湯恩伯集團主力,解放武漢、南昌等地郎廣圍殲戰後,湯恩伯集團一部逃往福建,主力8個軍25個師共20餘萬人退守上海,在蔣介石親自部署下繼續頑抗。位於武漢地區的白崇禧集團,除以一部兵力遲滯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渡江外,主力準備南撤湘鄂邊、湘中、湘鄂西地區組織新的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和西進四川。
**中央軍委和總前委依據戰局的發展,決定以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主力向淅江東部和南部進軍,解放淅江省;第8兵團一部兵力繼續擔任南京、鎮江地區警備,並肅清潰散於蘇淅皖邊界地區國民黨軍的任務;第9、第10兵團並指揮第8兵團一部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戰軍位於淅贛鐵路金華至東鄉段體整,策應第三野戰軍奪取上海,準備對付美、英等國可能的武裝干涉,並以一部兵力向福建北部、江西中部進擊,視機進占南昌。第四野戰軍於從5月14日武漢以東團風至武穴200多里地段南渡長江,如雷霆之勢進軍江南,16日、17日,相繼解放武漢三鎮。
為求完整地接收中國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區遭受戰火破壞,第三野戰軍決定以第口兵團指揮第20、第27、第30、第31軍,第10兵團指揮第26、第28、第29、第33軍,分別經由浦東、浦西實施鉗形突擊,直插吳冰,截斷敵軍海上退路,迫敵投降。如敵繼續頑抗,則對市區發起攻擊,分害、殲滅全部守敵。5月12日,上海戰役開始。至22日,將湯恩伯集團主力壓縮到蘇帥河以北地區。經第三野戰軍增調第7兵團第23軍和第8兵團第25軍分別加強第9、第10兵團,該兩兵團於乃日夜向上海守軍發起總攻。各攻擊部隊採取快速勇猛的動作,多路直插市區和寶山、吳冰。為減輕對市區建築物的破壞,儘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湯恩伯集團除約5萬人經吳淞口登艦逃跑外,15萬餘人被殲滅。
國民黨集團鑑於江防已全線被突破,部隊有在沿江一線被人民解放軍分害、圍殲的危險,於22日下午倉促部署總退卻,蕪湖以西的部隊向淅贛鐵路沿線撤退,蕪湖以東、常州以西的部隊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帥以東的部隊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圖在淅贛鐵路沿線和上海地區組織新的防禦。人民解放軍除組織第二梯隊軍繼續渡江外,主力向國民黨軍防禦縱深發展攻勢。23日,東突擊集團主力相繼解放丹陽、常帥、無錫等城,切斷了寧滬鐵路,爭取了國民黨海軍海防第2艦隊司令林遵率艦艇25艘在南京以東江面和另一部艦艇23艘在鎮江江面起義。第34軍進占鎮江,第35軍於23日晚進占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22年的反動統治被推翻。中突擊集團一部占領蕪湖,主力渡過青戈江,並在灣汕地區殲國民黨軍第20軍大部和第99軍一部。西突擊集團占領貴池、青陽等地,殲國民黨軍第8兵團一部。
在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同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占領武漢以東以西的黃梅、浠水、漢川等地,有力地牽制了白崇禧集團,保障了第二野戰軍渡江作戰的翼側安全。
在郎溪、廣德地區圍殲南逃的國民黨軍,占領淅贛鐵路人民解放軍渡江成功後,4月22~23日,總前委依據沿江國民黨軍全線南撤的情況,迅速調整進攻部署,令第三野戰軍除以第8兵團部率第34、第35軍擔任鎮江、南京地區的警備任務,以第10兵團第29軍東進占領蘇帥並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在粟裕統一指揮下分別沿丹陽、金壇、灤陽及太湖西側和南陵、宣城、廣德之線向長興、吳興(今湖帥)地區疾進,完成戰役合圍,殲滅由南京、鎮江、蕪湖地區南逃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並準備奪取杭州。同時解除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沿江東進的任務,改為與第3、第5兵團並肩向淅贛鐵路沿線挺進,追殲逃敵,控制淅贛鐵路,切斷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保障第三野戰軍作戰的翼側安全,另以第10軍擔任安慶、蕪湖地區的警備任務。
各部隊接到命令後,不顧疲勞,不待重火器和輜重到達,克服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等困難,向指定地區疾進。4月26日,第9兵團主力通過廣德;第10兵團進抵天王寺、宜興一線,並在灤陽以西、以南地區殲國民黨軍第4、第28、第51軍各一部。國民黨軍在人民解放軍的多路追擊下,不敢再沿寧杭公路南逃,改由宜興以西山區直下郎溪、廣德,企圖由此突出重圍,直趨杭帥。27日,第10兵團第29軍進占蘇州。第三野戰軍主力會師吳興,將國民黨軍第4、第28、第45、第51、第66軍等5個軍包圍於郎溪、廣德之間地區,經兩天激戰,將其8萬餘人全部殲滅。5月3日,第7兵團占領杭州。第二野戰軍在皖南遊擊隊的策應下,經屯溪、婆源、樂平等地,於5月4~7日相繼占領淅贛鐵路沿線的貴溪、上饒、衢縣、金華等地,並在追擊作戰中殲國民黨軍第68、第88、第106、第73軍各一部。
在此期間,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占領孝感、黃陂,逼近武漢。
攻占上海,殲滅湯恩伯集團主力,解放武漢、南昌等地郎廣圍殲戰後,湯恩伯集團一部逃往福建,主力8個軍25個師共20餘萬人退守上海,在蔣介石親自部署下繼續頑抗。位於武漢地區的白崇禧集團,除以一部兵力遲滯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渡江外,主力準備南撤湘鄂邊、湘中、湘鄂西地區組織新的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和西進四川。
**中央軍委和總前委依據戰局的發展,決定以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主力向淅江東部和南部進軍,解放淅江省;第8兵團一部兵力繼續擔任南京、鎮江地區警備,並肅清潰散於蘇淅皖邊界地區國民黨軍的任務;第9、第10兵團並指揮第8兵團一部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戰軍位於淅贛鐵路金華至東鄉段體整,策應第三野戰軍奪取上海,準備對付美、英等國可能的武裝干涉,並以一部兵力向福建北部、江西中部進擊,視機進占南昌。第四野戰軍於從5月14日武漢以東團風至武穴200多里地段南渡長江,如雷霆之勢進軍江南,16日、17日,相繼解放武漢三鎮。
為求完整地接收中國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區遭受戰火破壞,第三野戰軍決定以第口兵團指揮第20、第27、第30、第31軍,第10兵團指揮第26、第28、第29、第33軍,分別經由浦東、浦西實施鉗形突擊,直插吳冰,截斷敵軍海上退路,迫敵投降。如敵繼續頑抗,則對市區發起攻擊,分害、殲滅全部守敵。5月12日,上海戰役開始。至22日,將湯恩伯集團主力壓縮到蘇帥河以北地區。經第三野戰軍增調第7兵團第23軍和第8兵團第25軍分別加強第9、第10兵團,該兩兵團於乃日夜向上海守軍發起總攻。各攻擊部隊採取快速勇猛的動作,多路直插市區和寶山、吳冰。為減輕對市區建築物的破壞,儘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湯恩伯集團除約5萬人經吳淞口登艦逃跑外,15萬餘人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