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怕什麼來什麼,鄭貴妃到了!

  朱常洛嚇了個麻爪,跟頭把式的趕去迎接,一見面,萬沒想到,鄭貴妃撲通一傢伙給他跪下了,邊哭邊磕頭,可把朱常洛唬到了,這又是哪出?他反應真快,當機立斷撲通也跪下,和鄭貴妃對著磕頭,這一對兒後媽長子面對面就磕開了,你磕我也磕,磕了半天,除了磕,就是哭,啥話都沒說。

  旁邊站著一位,看不下去了,誰呢?伴讀太監王安。

  王安一瞧這是幹嗎?耍猴戲?母輩子輩相互叩頭,什麼亂七八糟的?他趕忙出面制止了這一雙活寶,問到底怎麼回事?有話就說!

  鄭貴妃這才哭哭啼啼的,將事情原委說了,最後懇求太子高抬貴手,放她一馬。

  噢,朱常洛這才明白,敢情是求我來了,哈哈,鄭妃,你也有今天?我……

  他就要拔拔份兒,卻被王安一拉衣襟,扯屋裡去了。

  王安問,你是饒她,還是不饒?

  太子舉棋不定。

  王安說沒別的辦法,只有饒。

  朱常洛一揚眉:怎麼?

  王安說事情明擺著,要是能處置,皇帝早處置了,為何卻讓鄭貴妃到此求情?你不饒她,便是不饒皇帝,你想想,這個太子來之不易,若因此得罪了皇帝,豈非節外生枝?凡事當從大處著眼。至於這鄭妃,從此事可見她手段,實在平平,量她日後也不敢再有此舉,不必放在心上。

  朱常洛是個沒主意的,一聽,哦,好,就依你。

  正說著呢,萬曆來了。

  萬曆左思右想覺著不是這麼回事,讓鄭妃一人去,太不放心,索性親自來了。

  來了一看,鄭貴妃哭得淚人一般,朱常洛卻沒影,萬曆心說壞了,趕緊讓太子出來,見面就問,你打算怎麼處置?

  朱常洛看看王安,說此事另有奸人指使,不怪鄭妃,鄭妃無需認錯。

  妥了,一切妥了,萬曆手一揮:走,叫上百官,去慈寧宮皇太后靈位前集合。

  大臣們正在呱噪,聽說皇帝令集合,興奮不已,趕緊收拾停當趕奔慈寧宮。

  到了一看,萬曆坐在那兒,太子、鄭妃兩旁站著,大臣們也不言語,規規矩矩站好,等著看戲。

  沒料到萬曆一張口:請太子處理此案。

  他躲了。

  朱常洛按商量好的說,說此事已經查明,乃是鄭妃宮中太監龐保、劉成,因小事怨恨太子,僱人謀害,此二人當仗斃,刺客張差依法當磔,此事與鄭妃無關,不該牽連太多,就此結案。

  啊?群臣大驚,這般草率?

  萬曆一甩袖子,就這樣吧,太子斷得公正,刑部酌情處理,退朝。

  大臣們稀里糊塗的,便被趕回了各自府第,這邊還在迷糊,那邊已經行動了,龐保劉成被打死在宮中,張差投入死囚牢,準備開刀,上刑場前這位替罪羊大呼冤枉,說怎麼當初幾個人合謀,臨到頭挨剮的就我一個呢?

  不久,負責審判的那位王之寀,被莫名其妙的罷官為民。

  王之寀被罷,使得本不平靜的局面更加複雜,其結果就是——黨爭,非但朱常洛沒料到,就是經驗豐富的王安也想不到,其實事情的緣由很簡單,這位王之寀有個非常顯赫的身份——東林黨人。

  東林黨是個甚?

  是天下第一大黨,它的事情說起來,絕對三天三夜,所以咱還是用簡單的方式講。

  東鄰黨的龍頭老大,叫顧憲成,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好讀書,發奮圖強要做人上人,終於,萬曆四年中了舉人第一名,四年後,赴京考試,中進士(二甲第二),從此踏入仕途。

  由於此人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王陽明的心學,因此做人做事,和其他人不大一樣,大家都覺著該這麼做的,唯獨他不干,都覺著不能幹的,他偏要去做,他認為做臣的,就是要指出時弊,矯正朝廷歪風,包括皇帝的歪風,所以做官時,此公無時無刻不與萬曆作對,對萬曆的怠政行為深惡痛絕,最後被皇上一腳踹出北京,回老家了。

  明朝的官場是很講究“清譽”的,正在當官的,不見得多招人待見,反倒是得罪了皇帝被罷官的,頓時名聲鵲起,剛正之品立刻得到士大夫階層的傳講,大有一夜梨花開之勢,因此顧憲成一回到南方,就被各式各樣的名譽所包圍,用現在的話說,他火了。

  火了以後幹啥呢?

  大凡被領導撤職的官,多少都有點氣不順,顧先生也不例外,正好,同鄉捧他,同僚贊他,同學誇他,他還正經讀過好多年的理學,便索性開課講學,廣收門生,表面上看,這是在給國家培養人才,實際上,是顧憲成在發泄鬱悶的一類方式。

  由於他講的東西,與當時社會上各類不正之風相牴觸,所以青少年來聽課的尤其多,這些人正處在逆反期,一聽內容,正和胃口,莫不歡呼雀躍,所以顧憲成的學生,許多人,都是人品正直,但只知張口罵人之輩,一句話:是個憤青。

  憤青之間是相互讚賞的,那麼讚賞來讚賞去,顧老師的名氣便越來越大,盛情邀請之下,他講課的足跡也踏遍蘇杭江浙,後來,他實在走不動了。

  沒辦法,年歲不饒人,老顧這般跑下去,非累死半路不可,怎辦呢?辦個學校吧,誰想聽課,來報名,提供住宿,而且食宿還免費。

章節目錄